【今日閱讀】
【美】安妮特·拉魯(Annette Lareau)著《不平等的童年》
前幾天看新聞,天津一中學老師對比家長收入歧視學生“你們不努力就會階層下移”。
如此勢利眼沒有師德的人不配為人師表,素質素養眼界格局教育觀都很低。
還有那群家長,懦弱的氣人。確實無知,否則不會一味容忍。就那樣簽了請愿書,到底是迫不得已,無可奈何,別無選擇?
今早恰好翻起了前幾日買的這本《不平等的童年》,發現講的就是家長社會階層對孩子的影響。這才讓我想起了上面那則新聞。本書作者是真真正正的調查研究寫出的相對叫人信服的結論。
父母的社會地位以一種很大程度上是無形的、但又是強有力的方式沖擊著孩子的人生經歷。而這本書就標識出了不平等的社會地位是如何影響教育方式的。(譯者按:在美國,“階層”主要是以經濟水平為基礎的社會地位,而沒有太多政治上的含義;因此,這里延用原作者的措辭方式,即,“階級”與“社會地位”大致可以對等互換。)
我當然很好奇不同社會階級家庭的孩子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原因在哪,帶著這好奇心讀的此書。
本書就相當于一篇嚴謹的論文,39萬字,300多頁,翻譯的很好,讀來順暢,書的整個框架邏輯也很清楚,初印象比較喜歡此書,值得一讀。今天讀了前三章,也有些收獲,將書中的一些觀點與大家分享。
調研本身
這本書基于密切透徹的“自然主義”觀察法,對十二個有9-10歲孩子的家庭(六個白人家庭、五個黑人家庭、一個混血家庭)進行了調研。這十二個家庭是一項更大的調研部分;整個大項目包括了從中產階級、工人階級和貧困人群中取樣的88個孩子。
從日常生活的組織,語言的運用,以及家庭和社會(教育)機構之間的互動這三方面來突出社會地位在孩子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兒童教養差別類型
在人類歷史的這一時刻,中產階級的父母傾向于采用這樣一種教養孩子的文化邏輯:他們注重對孩子進行協作培養。相比之下,工人階級和貧苦的父母則趨向于采取成就自然成長的文化邏輯。
中產階級 ----協作培養
對他們來說為人父母最重要的責任在于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情、觀點和思想。評估孩子的天賦、主張和技能。
日常生活組織方面:中產階級父母為孩子將來的安身立命感到焦慮,因此他們就越來越堅決地讓孩子抓住機會參加各種有組織的活動,只要這些活動能為孩子今后事業發達帶來好處。
語言運用與對公共教育機構的干預方面:中產階級的孩子會代表自己的利益來為自己取得優勢,他們向老師和醫生提出各種特殊要求,讓對方調整措施來迎合他們的成就。
依照協作培養的邏輯教養出來的孩子就能以一種逐漸生成的優越感的形式獲得各種優勢。
工人階級 ---成就自然成長
工人階級出身的孩子和貧困家庭的孩子沒有那些固定的由年輕人為他們安排的活動,他們對自己業余活動的特性有更多的控制權。大多數孩子都和自己的小朋友和親戚住的很近,都能自由地外出并和這些親戚朋友玩耍。他們的家長和監護人推動了他們成就自然成長。( 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 )
日常生活組織方面:盡管他們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工人階級和貧困家庭的孩子卻常常擁有“像孩子”(該擁有)的生活,他們因沒有成年人的干預反而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對自己長長的閑暇時光也擁有更多的控制權。在成就自然成長的邏輯中,孩子體驗到長時間的閑暇時光、自發的嬉戲、成人和孩子之間分明的界限。
語言運用方面:工人階級的家長傾向于下達指令。他們告訴自己的孩子應該做什么,而不是給出理由來說服他們去做事情。而孩子也很少對成年人提出質疑或挑戰。
對公共教育機構的干預方面:依照自然成長的邏輯教養出來的孩子傾向于發展出在各種公共機構的場合下與他人互動時刻則表現出了一種逐漸形成中的局促感。(sense of contraint)
工人階級以及貧困家庭更依賴于公共(教育)機構,這一點從新聞中家長簽請愿書心里不樂意但還是簽了的無奈想法中表現的非常明顯,無權力感和挫敗感這兩個詞描述的簡潔又恰當。
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里,工人階級和貧困家庭的教育策略通常都會受到貶低,而且還被看做是毫無幫助甚至是對孩子今后的人生際遇有害的。中產階級孩子自然積累的受益有可能是很重大的,但是這些無形的受益并不為他們自己和他人所見。
總之,在關于應該怎樣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假思索地全盤接受占支配地位的官方教育機構(比如,學校或社會公益服務中介)提出的觀點是錯誤的。事實上,在公共機構場景之外,兩種教養孩子的邏輯各有千秋。比如說,協作培養讓家長們疲于奔命,讓孩子筋疲力竭,而強調個性發展有時則會損害家庭群體觀念的形成。而且,也并不是說表現出逐漸形成中的優越感的孩子,在本質上就比那些表現出逐漸形成中的局促感的孩子更有價值或更令人滿意。在一個不那樣崇尚個人主義的社會里,人們會更強調群體的需要,那種局促感還可能是被認為是健康的和恰當的。
本書只是通過研究孩子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樂趣、機會和挑戰,將那些看不見的無形的損益都呈現在大家面前。
而我也希望接下來在此書的閱讀中發現一些對孩子教育增益補損的對策。我也盡量的同大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繼續去分享一些科學的專業的教育學知識。
寫一點題外話
“感謝他即便是在我們在生活中面臨挑戰和分心之事的時候,也以多種方式支持我寫作。
擁有天賜的恩愛伴侶、關懷體貼和日常生活中的詼諧幽默,是一筆財富。我為在我的人生中擁有所有這些和我的那個他而感激不盡?!?/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