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下本書上半部分:不幸福的原因。
我們需知這些偉大的天才人物也并非生來就感覺幸福,羅素自述自己五歲時曾想如果要他的壽命是七十歲,那才熬過了十四分之一,前路漫漫,無聊煩悶,在青春期時他也憎惡人生常徘徊在自殺邊緣。
我們即使有煩惱也不至于到這種程度,更可以對照著他的經驗認知去調整自己,明察自身困境,讓自己快樂平和起來。
為什么很多人那么熱衷刷短視頻?因為無聊,而它可以很快產生刺激讓人興奮。但是令人興奮的事是一種麻醉劑,人們對它的需求會不斷升高,需要更強烈的刺激才能讓人興奮。于是審美變成獵奇,人們耐心也越來越低。
精神抖擻的尋找刺激就能避免無聊,酗酒、無愛的性、賭博這些高刺激的樂趣一旦結束剩下的是疲憊、莫名其妙的空虛感和匱乏感。昨夜越是銷魂今晨越是無聊。
“戰爭、屠殺和迫害都是逃避無聊的方式,甚至與鄰居吵架也比無所事事好過些。人類的罪惡有一半源自害怕無聊?!?/span>
生活幸福的基礎是要有一定忍受無聊的能力,這是一個年輕人的必修課之一。
疲勞包含身體疲勞和精神疲勞。單純的身體疲勞可以睡一覺就恢復,但神經性的疲勞就嚴重一些,典型的是失眠時的胡思亂想。
大多數現代人過的是心神不寧的生活。因為有憂慮,而憂慮又是恐懼的產物。
每個人都有潛藏的恐懼,應對恐懼的正確方式是全神貫注、理性、鎮靜地思考它,直到你徹底了解它。這種了解最終會消減恐懼,整個問題變得索然無味,注意力就轉移了,而不是靠意志力轉移。
嫉妒是人類情感中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一種。
正常、體面的女人身上同樣存在非常強烈的嫉妒之心,喜歡八卦和丑聞就是這種普遍的惡意的體現。女性往往以所有其他女性為對手,男性通常會對同行嫉妒。
嫉妒是一種惡習,部分關乎道德,部分關乎智力。
減少嫉妒最好的辦法是找尋滿足自己本能的生活,減少攀比,增加仰慕,不做無益之想。
很多年輕人在婚育以及職業的選擇方面因與家人觀念不一而倍感壓力。有的人選擇遠離家人避開壓迫,有的人對抗不了周圍的敵意而最終妥協。
“除非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世界觀大致得到了與自己有社會關系,特別是和自己共同生活的人的認同,否則很少有人能感受到幸福?!边@種輿論壓迫會讓人變得敏感、不快。
想得到幸福,就要想辦法減輕或避開輿論壓迫。不要對輿論過分畏懼,狗都對怕它的人比蔑視它的人叫得更兇下嘴更快。如果你顯得不在乎,他們就會懷疑自己的力量,并放過你。另外,可以選擇換個環境,讓自己有機會遇到志同道合者。
幸福的本質在于我們能夠從心所欲地生活,而不是聽命于我們的鄰居,甚或我們的親戚的想法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