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心事,就來找我聊聊吧!
01.
愛情導語:都說婆媳難處,其實不是婆媳難處,而是那個本應該,從中間協調二者關系的男人,沒有承擔起他的責任。在一段婚姻關系中,丈夫對妻子的態度,決定了婆家人對妻子的態度。如果丈夫會維護自己的老婆,那么妻子在婆家,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隨便說她,甚至還辱罵她;如果丈夫并不在意自己的家人,這樣對待妻子,那么婆家人只會變本加厲,得寸進尺。
就像岑寧對丈夫說:“老公,可以讓婆婆不罵我嗎?”
丈夫卻無所謂的回答她:“她是我媽,說你幾句怎么啦?你還說不得嗎?”
面對婚姻里這樣的丈夫,岑寧能說什么呢?她只恨自己當初太傻,嫁了一個這樣的男人。也許周圍人都羨慕她嫁得好,有上海本地戶口,可只有她自己明白,在這段婚姻中,她到底承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02.
岑寧和老公是上海某重點大學的同班同學,岑寧的老家在18線的小城市,老公雖然家境不好,但是老家在上海鄉下,也是妥妥的上海戶口。
從大一到大四,他們一共談了4年,大學畢業后,兩個人又找到了同一家工作單位,這時老公提出帶岑寧回老家見父母。
岑寧很高興,見父母就意味著:兩個人的關系,徹底的確定,接下來也許是訂婚、結婚。
岑寧對自己很有信心,重點大學,畢業有一份很好的工作,父母在老家有自己退休工資。她相信以自己的條件,肯定可以得到婆婆的喜歡。
第一次,老公帶她見未來婆婆,未來婆婆聽說,她的老家在18線小城市,當場就不高興,直言道:“我兒子隨隨便便,在上海找一個城市戶口,都是可以的。”
大概是因為第一次見面,未來婆婆終究沒有說出太難聽的話。從那次見面后,老公再也沒有提未來婆婆,有關的任何事情。
原本她期待的訂婚,根本也沒有。就這樣繼續談了三年,岑寧年紀也大了,父母一直在催婚,剛好她又懷孕了,為了孩子,她只好自己,先對丈夫提出結婚。丈夫的態度并不熱切,不冷不熱答應了。
03.
結婚后,婆婆和他們住在一起,幫忙看孩子。兩個人工作都很忙。老公回家后,可以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婆婆喊岑寧做飯洗碗,帶孩子,哄孩子做家務。
哪里事情沒有做好,婆婆就會直接破口大罵:“小地方的女人,就是沒有見過世面。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只配在農村生活。”
有時,婆婆甚至還會罵出更難聽的話。面對婆婆的辱罵,岑寧手足無措,而老公呢,照樣做自己的事情,絕口不會幫她說一句話。
岑寧不敢和婆婆有任何正面沖突,她只能寄希望于老公,希望老公可以幫婆婆說一下,讓婆婆不要罵她,有什么事情好好說。
老公卻不在意地說:“她是我媽,罵你幾句怎么了?我是她兒子,她不也照樣罵嗎?忍忍就過去了!”
看看孩子,看看以前那個說會保護自己的男人,看著自己目前的境況,岑寧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未來很好,只是感覺已與自己無關。
十月情感寄語:
岑寧現在的局面,其實是這三個方面造成的。
1.婆婆嫌棄她的外地戶口: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可以改變,但是人的出身,是沒辦法改變的。這個結,是婆婆一開始不喜歡她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當時老公明確告訴自己的媽媽,我就是很喜歡這個女孩,我愿意娶她,我不在乎她的出身,他在中間協調好這個心結,在他媽媽接受岑寧之后,他們兩個再結婚,也許結果會不一樣。
現在既然已經結婚了,婆婆也不應該再以外地戶口,嫌棄自己的媳婦。都說婆媳婆媳,前10年看婆,后10年看媳婦。婆婆想等自己老了,媳婦善待自己,從現在開始還是對自己的媳婦好一點吧。
2.丈夫不幫她在婆婆面前說話:丈夫不幫她在婆婆面前,說任何一句維護她的話,甚至認為自己的媽媽,這樣對她也是理所當然的,這個男人他懂得怎么樣做一個兒子,但是他卻不懂得怎么樣做一個丈夫。
如果在婆婆罵岑寧的時候,丈夫哪怕說過一句幫她的話。婆婆都不會這樣毫無尺度,比起媳婦,婆婆還是更在意兒子的感受。丈夫如果還想在這段婚姻中,繼續走下去,請保護好自己的妻子,在媽媽面前,多說妻子的好話,和自己的媽媽好好談談。
3.岑寧應該自己強大起來,女人的家庭地位是自己掙來的:婆婆的強勢,來源于丈夫的媽寶男,也來源于岑寧的軟弱。
我不贊成對婆婆惡言相向,主動和婆婆吵架,但是在婆婆欺負自己的時候,如果丈夫不能保護自己,那你就應該自己強大起來保護自己。
在婆婆辱罵自己的時候,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可以用平靜的態度,高情商化解婆婆的辱罵,而不是一言不發,任由婆婆欺負。
其實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自己的小家庭和婆婆分開過,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就請阿姨來照顧孩子,減少婆媳見面,減少婆媳矛盾的產生。
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家庭中,女人一定要學會,給自己的老公“洗腦”。因為他前面幾十年,都是被自己的媽媽“洗腦”,他認為媽媽比媳婦重要。
從現在開始,你可以每天告訴他:老婆才是那個陪他走到最后的人。婆婆,你可以和他一起孝順,但是婆婆沒有資格來罵你,當你籠絡了他的心,男人自然也會站在你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