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兒時和母親去集體地里揀麥穗,突然看守人出來,大家紛紛逃跑而母親動作慢,麥穗被沒收了還被扇得嘴角流血,多年后莫言在集市偶遇看守人,沒想到對方竟然已是
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莫言想到過去母親被人欺負的傷痛,一時憤怒想過去替母親出氣,卻被母親勸住,母親只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并不是一個人。”
這是莫言在諾獎頒獎臺上講的一件往事。細品其實包含3個值得深思的點。
【1】??母親為什么要阻止兒子替自己出氣呢?
當年母子確實被人傷害,但時過境遷,人是會變的。
如果劣人變更壞,本身善良的兒子與劣人糾纏,就會受劣人影響變壞,與惡龍爭斗自身也會變?yōu)閻糊埖貌粌斒А?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如果劣人變好,那兒子就是在傷害好人,也是劣人行為。
所以無論如何,母親都不讓兒子動手。
【2】??為什么母親說當年那個打她的人,與這個老人,并不是一個人?
母親看似說謊,實則寬容,其實就是想讓莫言明白,人無完人,誰都會犯錯,雖然看守人當年打了她,但那個囂張跋扈的人已經(jīng)在時間的洗禮下變得柔弱蒼老了,過去的已經(jīng)發(fā)生無法改變了,與其抱著舊怨耿耿于懷,不如學會放下輕松釋懷。
當年的舊事莫言心理還有怨念,所以看劣人還是劣人,其實還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xiàn);而母親已經(jīng)放下過去,所以 她眼里無恨自然看不到加害者了,所以她說此老人非看守人,這不僅是胸懷寬廣,更是心智成熟的表現(xiàn)。
【3】??如何面對劣人劣事?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誰都難免遭遇不公平的對待,一旦被劣人劣事糾纏困擾,我們大概率會本能地抗拒排斥詆毀和攻擊。
然而莫言在《晚熟的人》中寫道:“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
這就告訴我們,那些劣人劣事的出現(xiàn)并不一定是壞事,反而是助力你靈魂成長的契機,
如果你一直被溫柔以待,你就看不到人性的陰暗面,就永遠無法茁壯成長。而可能經(jīng)歷一次傷害或被劣人點開竅后,你就學會了自保與強大!
所以換一種眼光去看待挫折,以積極的態(tài)度正向解讀逆境,用正念去發(fā)覺黑天鵝事件背后的意義,你的人生也會境隨心轉(zhuǎn),大有不同。
當你意識到,一切發(fā)生皆有利于你時你就是成長型心態(tài),當你不再對抗命運的安排,而是全然的信任和臣服,積極應對時人生便會豁然開朗。
到時候你會感激曾經(jīng)的黑天使,他們同樣在成就你,支持你助力你成為一個晚熟的人。
可惜生活中還有很多人,心智不成熟,以至于沒有足夠高的格局去看待發(fā)生的事件,沒有全局意識,更沒有長遠的眼光,遇到點傷害挫敗就怨天尤人,只狹隘的看到眼前得失,自以為是,故步自封,被自己的舊有認知所桎梏,無法看到更高更遠的天地,只能如井底之蛙被桎梏于困境和悲劇中。
??所以想提升格局,需要有遠見,而遠見來自于認知,而認知來源于心智。說白了心智不成熟,才是人生痛苦不幸的根源。
如何修煉心智呢?
莫言的《晚熟的人》就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他是莫言獲得諾獎后的新作,主要講述了莫言功成名就后回鄉(xiāng)的故事,67歲的莫言也進入了老年,事業(yè)達到高峰,心態(tài)也更老練,但他卻依然保持晚熟,不讓自己心態(tài)僵化,想繼續(xù)成長。
所以他再次出發(fā),榮歸故里,把自己寫進小說,以第一視角感知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看世事變遷后人心的成長蛻變。
讀了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全書講的就是小人物的起伏人生故事,就像在講你我身邊的故事,接地氣的同時又飽含深意。
莫言說《晚熟的人》這本書里很多人物都很“傻”,當別人聰明伶俐、他們又呆又傻,當別人機關(guān)用盡時,我們好像才開了一點竅。他們沒有在人生起步時,就發(fā)光發(fā)熱。更沒有很早地就成為人生贏家,
因為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晚熟的人其實并不是真正心智上的低齡幼稚,沒有哪個人真正天真如白紙,而是一個人的選擇,知世故而不世故,遭遇過生活的黑暗面,但依舊選擇純良明朗。
讀完這本書會對你的格局有很大的拔高,當你心浮氣躁,迷茫焦慮時,莫言教你用晚熟的心態(tài),韜光養(yǎng)晦,蓄勢待發(fā),不用去羨慕別人早熟,讓你找到自己的人生節(jié)奏,實現(xiàn)大器晚成!
只需要一點點零花錢,換文壇智者一生甘露,哪個觀點觸動了你的心弦,可能就引起你人生的一場蝴蝶效應改變就會發(fā)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