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的巍巍井岡山,以“中國革命的搖籃”著稱于世。1927年秋,面對大革命失敗后的血雨腥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此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引發革命勝利的燎原之勢,譜寫出革命史詩的光輝篇章。
為什么原本籍籍無名的井岡山會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是寧岡縣地理位置獨特,井岡山地區四通八達、易守難攻;二是朱毛井岡山會師和紅四軍的成立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保存了一大批堅定的紅軍政治干部和軍事干部;三是井岡山時期毛澤東領導下開展的政治工作在中國革命史上都有極其深遠的偉大意義。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上了井岡山,創建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至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作為我黨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啟了自己的紅色故事。
工農革命軍到井岡山地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軍隊和地方的建黨工作。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核心,軍隊與根據地都會松散無力,難以發展鞏固。
毛澤東在這時就把政治建設看作一切的根本。
01
主要內容是:第一,資遣一部分不愿留隊的人員,部隊縮編為1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二,在部隊中建立黨的組織,做到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連以上設黨代表;第三,規定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員會,參加部隊的管理,協助進行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
士兵委員會由全體士兵民主選舉產生,在黨支部指導下進行宣傳、組織群眾的工作,組織領導士兵的文化娛樂生活,監督部隊的經濟開支和伙食管理。
在三灣改編時,一個重要內容便是軍隊要在黨的領導之下,并且確定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
但那時時間匆促,許多措施還來不及落實。部隊到酃縣(今炎陵縣)水口村后,10月15日,毛澤東在葉家祠堂主持了六名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各連黨代表都來參加。
人民軍隊慶祝建黨百年主題展展出
會場的墻上掛著一塊寫著'CCP'的紅布。他詳細地解釋了入黨誓詞的意思,然后帶著六名新黨員舉起右手宣讀入黨誓詞:'犧牲個人,努力革命,階級斗爭,服務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到遂川大汾鎮,另一個連也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不久,各連的黨支部都先后建立起來,連隊立刻有了靈魂。
支部要求黨員做好三件事:學習目前的形勢;了解群眾思想狀況,幫助他們解除顧慮;培養和發展新黨員。
連里的政治空氣逐漸濃厚,黨員數量逐漸增多,各種工作迅速開展起來,顯得十分活躍。
02
毛澤東送給袁文才的皮裹腿
在軍隊內部建黨的同時,毛澤東也抓緊地方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井岡山附近各縣,在革命時期都建立了黨的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很多是外地回來的學生,也有當地農會的骨干分子。
大革命失敗后,多數黨組織被打散了,但不少黨員仍在堅持斗爭。毛澤東采取了軍隊的黨幫助地方黨發展的做法。
1927年10月,在工農革命軍進駐茅坪的當天晚上,毛澤東就召集在井岡山'打埋伏'的永新、寧岡、蓮花縣部分黨員開座談會。11月上旬,又在茅坪召開寧岡、永新、蓮花等縣原黨組織負責人會議。1928年1月攻克遂川后,召開了前委和萬安、遂川縣委聯席會議。
在這些會議上,毛澤東分析形勢,要求大家在斗爭中重建和發展黨的組織。他還從軍隊里抽調一批有政治工作經驗的部隊干部,到農村基層去開展建黨工作。
到1928年2月,湘贛邊各縣黨組織初步恢復發展起來,成立了寧岡、永新、茶陵、遂川等縣委,酃縣特別區委,蓮花特別支部;各縣的區、鄉兩級大都建立起黨的組織,還同萬安縣委建立了聯系。
與此同時,毛澤東也抓緊對袁文才、王佐這兩支井岡山地區原有綠林式農民武裝的教育改造工作。
他多次同袁文才談心,既肯定他們反對土豪劣紳的革命精神,又指出他們受封建幫會影響、政治目標不明、階級界線不清等問題,循循善誘地幫助他們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袁文才十分佩服,對部下說'跟毛委員一起干革命不會錯。'
毛澤東又幾次上山同王佐交談。王佐逢人就說:'毛委員是最有學問的人,同他談上一次話,真是勝讀十年書!'
應王佐的要求,毛澤東在1928年1月上旬派曾經留學法國的何長工到王佐部當黨代表,做團結、改造王佐部隊的工作。何長工經過耐心的多方面的工作,逐步消除了王佐原有的戒心,特別是幫助王佐消滅了他多年的宿敵尹道一后,取得王佐的信任,使改造王佐部隊的工作得以順利展開。
征得袁、王同意后,在他們部隊里也建立起黨的基層組織和士兵委員會。
工農革命軍又派了二十多名黨員干部,分任袁、王部的連長、排長和黨代表。部隊的政治和軍事素質有了提高。
1928年初,王佐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年二月中旬,袁、王部隊正式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二團,袁文才任團長,王佐任副團長,何長工任團黨代表。工農革命軍和袁、王部隊正式合為一體,在井岡山站穩了腳跟。
自古以來,人們總認為軍隊的任務就是打仗。提出軍隊的任務不僅是打仗,而且要做群眾工作,這是毛澤東對人民軍隊學說的巨大貢獻,使初創的人民軍隊一開始便在這樣明確的指導思想下進行建設,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毛澤東之所以能不受歷來舊觀念的束縛,提出新的學說,不僅是因為他原來就有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和獨立見解,更重要的是,他在探索中能夠注視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堅持從實際出發,大膽作出新的概括。
03
提出綱領
水粉畫《井岡山會師》 作者 何孔德
打仗、籌款和做群眾工作——1927年12月,毛澤東在江西寧岡縣總結戰斗經驗時,為紅軍規定了這三項任務。
1927年10月,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就軍隊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向部隊宣布了三條紀律:一、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群眾一個紅薯;三、打土豪要歸公。
1928年1月,我軍攻占遂川縣城后,毛澤東認真總結做群眾工作的經驗,提出了六項注意: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說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
當工農革命軍從茶陵撤到寧岡前,同遂川相鄰的贛西南萬安縣農民武裝再次進入縣城。為了聲援萬安的起義,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團掉頭南下,在1928年1月4日攻占遂川縣城,并在這里分兵做發動群眾的工作,建立中共遂川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
工農革命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就是在遂川形成的。
由此可見,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井岡山的精神在今天仍在為人們所傳唱。
在中國人民共產黨堅強的領導下,毛澤東同志通過建立井岡山根據地,為中國革命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方向,中華民族至此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輝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