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顧廷燁求娶余嫣然,并不是為了曼娘,我們都被騙了
顧廷燁求娶嫣然,想要給外室曼娘一個名分,真的是為了曼娘嗎?不要被騙了。不僅如此,還經常出入秦樓楚館、勾欄瓦舍,跟里面的花魁娘子關系很好。所以雖然他是侯府嫡子,依舊沒有好人家的女兒,愿意嫁給他。一次偶然,他在馬球會上看見一個姑娘哭得楚楚可憐,便問身邊的花魁娘子,這個女孩是誰?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得知這是太師的孫女,雖是長房嫡女,卻因為母親過世,遭繼母虐待,最后養在了老太師身邊。繡品一絕,人也最是和善,連她們這樣的花魁娘子去請教都會耐心指導。他跟常嬤嬤說,娶到嫣然,就能給曼娘和孩子一個名分。他跟曼娘說,嫣然最是和善,將來一定能容得下你跟孩子。一開始,我也以為他是為了曼娘才求娶嫣然,覺得對嫣然太不公平了,他也太愛曼娘了。顧廷燁碰見正在樊樓吃點心的明蘭,怒氣沖沖地就上去質問。我小時候曾經給你母親找過郎中,你不報恩也就算了,還攪黃了我的親事,有你這么恩將仇報的嗎?明蘭告訴他,你那外室都去余府大鬧,把老夫人氣吐血,才攪黃的婚事,我不背這鍋。還質問顧廷燁,你究竟為什么求娶余家姑娘?自己心里沒數嗎?顧廷燁知道明蘭是在說,他求娶嫣然的目的不純,索性直接承認。還告訴明蘭,將來等她嫁人了,就會明白:這世間的萬物,什么都是需要考量的。這句話,就說明,顧廷燁求娶嫣然只是在考量而已,并不是為了曼娘,而是選擇對他最有利的。顧廷燁這個人,從小就沒了親娘,父親也疏遠他,哥哥還總是陷害他。余府封鎖消息,朱曼娘也不認識明蘭,顧廷燁是怎么知道,明蘭手撕曼娘的呢?其實對于顧廷燁這么多心眼的人來說,知道這件事很簡單。余府拒絕他的親事,他自會去找原因,一定會聽說曼娘去余府鬧的事情,畢竟曼娘在余府門口大鬧了半天,引得大家看熱鬧。然后,曼娘一定會講述自己在余府如何被罵,說得自己很可憐。當時明蘭管嫣然叫姐姐,所以她覺得明蘭也是余府的小姐。嫣然的妹妹只有嫣紅,兩個人同父異母,關系很不好,不可能幫她出頭。跟嫣然好的,又叫她姐姐,嘴皮子還厲害的,那就除了明蘭沒有別人了。心思如此縝密的顧廷燁,難道從一開始就看不出,曼娘去尋他不是另有所圖?當初他把曼娘留在身邊,是因為曼娘長得好看,還溫柔體貼,能滿足他需要關切的心理需求。后來曼娘給他生了兩個孩子,他從小沒有得到過父愛,所以,對這兩個孩子格外的好。他希望給這兩個孩子一個名分,再加上他的年紀確實該到娶親的年紀了。還從常嬤嬤嘴里知道了,自己母親當初去世的真相,是被人陷害氣死的,所以他的需求就變了。不再是有人體貼送溫暖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娶一個高門貴女做正室,分府單過日子。由于他名聲狼藉,好人家的高門嫡女都不愿意嫁給他,所以他才選中了嫣然。首先,她沒有了親娘,繼母對她不好,肯定愿意早點把她嫁出去,嫁給誰不重要。其次,嫣然脾氣溫順,婚后不會鬧事,哪怕自己有外室,也不會刻意為難。這樣他求娶嫣然的成功率很大,沒想到嫣然的父母同意,祖父母卻堅決反對。首先,他說自己有錢,老太師不在乎。接著,告訴老太師自己也參加科考,未及殿試,展現才華。最后,成親后,分家單過,就沒有復雜的人際關系了。老太師已經動搖的時候,卻出現曼娘大鬧余府的事情,才告吹了。知道這件事后,顧廷燁并沒有怪曼娘,而是轉頭求娶余嫣紅。所以,對他來說,娶到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娶到高門嫡女,全了自己的面子,達到自己的目的,最重要。只要成了家,他就能分家過日子,不必住在侯府這個虎狼窩里。由此可以看出,他求娶嫣然并不是為了曼娘,而是為了自己。如果真的為了曼娘,他怎么在被拒絕以后,還要娶性格潑辣的嫣紅呢?他雖然嘴上說不看重身份地位,其實對于曼娘的身份還是介意的,甚至對她的真心也是懷疑的。跟明蘭結婚的時候,他可是一下子把自己全部的身家,全部交給明蘭了。他對明蘭才是信任的,對曼娘是有戒心的。所以,知道曼娘去余府大鬧,他一點不意外,也一點不生氣。反倒讓他看清楚了曼娘的一些小心思,和小手段,也看到嫣然的軟弱,斗不過曼娘。讓他驚喜的是明蘭,面對曼娘的大鬧,都能把余老太太氣吐血,她卻能把人制服。可能從這個時候,顧廷燁的心里就開始對明蘭有好感了。顧廷燁是全劇最精明的人,看似放蕩不羈,其實心細如麻。當余家要求他打發了曼娘和兩個孩子,才答應跟他結親的時候,他果斷決絕,甚至拿出三家鹽莊的收益給嫣紅,換取曼娘跟孩子的名分。他心眼多,愛考量是因為從小沒了親娘,親爹不喜歡,他只能靠自己。就像明蘭會盤算,有心機,也是環境逼迫的,如果不這樣,如何生存下來呢?每個人的性格都有成長環境的烙印,都是為了生存,只要不害人,有心機并不是壞事。大家好,我是瑪麗,關注我,持續為你分享精彩內容!一起快樂追劇,感悟人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