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曲澤:
【名詞釋義】
曲即彎曲,澤即沼澤,經氣流注至此,入曲肘淺凹處,猶如水進沼澤,故名曲澤。
曲,有彎曲不直之義。澤,水之所鐘曰澤。本穴屬合穴,正當肘內,微屈其肘而得其穴;又曲澤與尺澤平列,故名之。
【定位】肘內廉陷中,大筋內側橫紋中動脈是。心包絡脈所入為合水。
標準定位:曲澤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仰掌,屈肘45°,尺側肌肌腱旁,肱二頭肌肌腱的尺側凹陷處取穴。
快速取穴:肘微彎,肘彎里可摸到一條大筋,內側橫紋上可觸及凹陷處即是曲澤穴。
【功效】通心氣、調腸腑、泄血熱。
1、曲澤穴具有清暑泄熱,和胃降逆,清熱解毒的功效。
2、曲澤穴是手厥陰心包經之合穴,心包為心之外圍,具有替心受邪,代心行令之功,故可治療心痛、心悸。
3、曲澤穴系心包經之合穴,有清熱除煩、舒筋活血之功,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治時疫,熱證,嘔逆,風疹,臂手振顫諸癥。凡治急癥,多取放血。觀本經數穴,由天池而天泉,天泉而曲澤。以有形之水,喻無形之氣。譬水得流通而解瘀熱也。
4、心包與三焦相表里,曲澤屬合穴,善治“逆氣而瀉”,故曲澤穴用于治療胃腸病之吐瀉。
【主治】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干,逆氣嘔涎血,心下澹澹,身熱,風疹,臂肘手腕不時動搖,頭清汗出不過肩,傷寒,逆氣嘔吐。
1、曲澤穴主要治療心胸、脾胃及時疫疾患等:如心痛,心悸,胸滿,逆氣,胃痛,嘔吐,嘔血,溫病,風疹,霍亂,頭搖,顏青及肘臂筋攣疼痛,泄瀉,熱病,肘臂攣痛,善驚,胸痛,胸脅支滿,咳嗽,身熱心煩,霍亂吐瀉,煩渴,肘臂腕痛,屈伸不利,上肢顫動,口干,氣逆,熱病煩躁,肘攣,臂痛,現代多用曲澤穴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急性胃腸炎,臂神經痛,小兒舞蹈病,心絞痛,支氣管炎,中暑等。
2、曲澤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嘔吐、泄瀉、熱病、肘臂攣痛。
3、曲澤穴主治善驚;心痛,胸痛,心悸,胸脅支滿,咳嗽,身熱心煩;胃痛,嘔吐,嘔血,霍亂吐瀉;熱病,煩渴,肘臂腕痛,屈伸不利,上肢顫動,風疹,口干,氣逆等。
4、曲澤穴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
5、現代多用曲澤穴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急性胃腸炎、臂神經痛、小兒舞蹈病等。循環系統疾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其它:急性胃腸炎,支氣管炎,中暑等。
【刺灸法】《銅人》灸三壯,針三分,留七呼。
刺法:直刺0.8~1寸。或用三棱針刺絡放血。
注意:曲澤針刺時須避開肱動脈和肱靜脈,以防刺破血管,引起出血,刺絡放血者除外。
灸法:可灸。艾炷灸5-7壯,艾條灸10-15分鐘。
【特效按摩】
用拇指垂直按壓曲澤穴1~3分鐘,可治心火上升引起的心痛、心悸等心血管疾病。
【穴位配伍】
1、曲澤配委中點刺放血,治急性胃腸炎。
2、曲澤配章門、大陵,治驚悸。
3、曲澤配內關、中脘,治嘔吐。
4、曲澤配神門、魚際,治嘔血。
5、曲澤穴配內關、大陵治心胸痛。
6、曲澤配曲池、尺澤,治肘痛。
7、曲澤配委中刺絡放血,治急性腹瀉。
8、曲澤配大陵,有清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悸。
9、曲澤配內關、中脘,有調理腸胃的作用,主治嘔吐,胃痛。
10、曲澤配委中、曲池,有清心泄熱的作用,主治中暑。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心憺憺然善驚,身熱,煩心,口干,手清,逆氣,嘔血,時瘛,善搖頭。顏青汗出不過肩,傷寒溫病,曲澤主之。心痛,卒咳逆,曲澤主之,出血則已。
2、《針灸大成》: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干,逆氣嘔涎血,心下澹澹,身熱,風疹,臂肘手腕不時動搖,頭清汗出不過肩,傷寒,逆氣嘔吐。
3、《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曲澤……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干逆氣,嘔血,風疹,臂肘手腕善動搖。
4、《針灸大成》:嘔血,曲澤、神門、魚際。
5、《百癥賦》:少商、曲澤,血虛口渴同施。
【附注】曲澤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五輸穴的合穴,五行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