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膝陽關:
【名詞釋義】
膝即膝部,陽為陰之對,指外側,關即機關,指膝關節,此穴在膝關節外側,故名膝陽關。
陽,指人體的外側。關,關鍵之處。此穴在股骨外上髁后方,當膝關節外側,下肢之陽側,故名膝陽關。稱“膝”者,是區別于腰陽關而言。別名:寒府,足陽關,關陽,關陵,陽陵。
【定位】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中。
標準定位:膝陽關在膝外側,當陽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處。正坐屈膝取穴。
側臥位,在陽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上髁的上方凹陷中取穴。
【功效】疏風散寒、舒筋活血。
1、膝陽關具有疏利關節,祛風化濕的功效。
2、膝陽關是治療膝部腫痛的常用穴,有舒筋利節、溫經散寒之功,治風痹膝痛不可屈伸,取此以通關節也。
【主治】主風痹不仁,膝痛不可屈伸。
1、膝陽關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脛疼痛,屈伸不利,風寒濕痹,肌膚不仁,鶴膝風,腳氣,膝腘腫痛攣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髕腫痛攣急,現代又用膝陽關治療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膝腫痛,膝關節炎,股外側皮神經麻痹,坐骨神經痛等。
2、膝陽關穴主治膝腘腫痛攣急、小腿麻木。
3、膝陽關穴主治經脈病:半身不遂,膝髕腫痛攣急,小腿麻木,鶴膝風,腳氣。
4、膝陽關主治膝腫痛,腘筋攣急、小腿麻木,膝關節炎,下肢癱瘓等。
5、現代又多用膝陽關治療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運動系統疾病:膝關節炎,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腳氣;神經系統疾病:股外側皮神經麻痹,坐骨神經痛。
【刺灸法】《銅人》針五分,禁灸。(大腿窩、腋窩、肘窩、腘窩4處,出汗不宜灸。)
刺法:直刺0.8~1寸。
【特效按摩】
用大拇指指尖,用力點按膝陽關穴,可以舒筋活血,祛風化濕。
【穴位配伍】
1、膝陽關配膝眼、陽陵泉,有利關節,通筋脈的作用,主治膝關節炎。
2、膝陽關配內膝眼、犢鼻、陽陵泉、足三里、梁丘,治膝關節腫痛。
3、膝陽關配委中、承山,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腘筋攣急。
4、膝陽關配委中、承筋、承山、昆侖,治腘筋攣急。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痹不仁,膝陽關主之。
2、《針灸大成》:主風痹不仁,膝痛不可屈伸。
3、《備急千金要方》:梁丘、曲泉、陽關主筋攣,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
4、《備急千金要方》:陽關、環跳、承筋,主脛痹不仁。
5、《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膝外痛不可屈伸,風痹不仁。
6、《類經圖翼》:主治風痹不仁,股膝冷痛,不可屈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