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湯”和“四逆湯”基礎上演變而來,張仲景創立的“理中湯”,它的藥物組成全是純陽的熱藥:人參、于姜、白術、甘草。這個方子用到宋代,又增加了附子,就是現在的附子理中丸。
從名字即可看出,它的側重點在中焦,一般是以脾胃陽虛為主線。附子溫補腎陽,干姜暖脾陽,黨參扶正氣,白術補脾祛濕,甘草和中。
附子理中丸其他成分有干姜、人參、炙白術、炙甘草,皆是溫陽之藥。
能溫中健脾,用于脾胃虛寒引起的腹脘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
但是我們要知道一點,附子理中丸用途廣泛,如果傷寒余留下來的慢性胃腸問題,吃涼重寒當下脾胃問題都可以解決,這是個思路。
陽虛之人主要表現為舌頭胖大、舌質淡白,面色蒼白或發暗,怕風怕冷,四肢冰涼,小便量多清長,夜尿容易多,易腹瀉,易受寒腹痛。
脾胃虛寒的人不僅僅是直接吃冷飲冷食造成的,長期吃生的果蔬、生的肉食,包括不好消化的食物也會敗傷中焦陽氣,身體陽虛情況下腿腳受寒,后背受寒這都會扼傷脾胃陽氣,導致中焦虛寒。這些情況都可以試試附子理中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