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 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
關于成功觀念的不當發展(品德成功論轉變到個人魅力論):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不久,人們(美國人)對成功的基本觀念改變了。 由重視“品德”轉而強調“個人魅力( Personality Ethic)”。
這種思潮朝兩大方向發展:一是著重人際關系與公關技巧; 二是鼓吹積極進取的心態。由此衍生的行為和習慣,有些的確是金科玉 律,例如“態度決定成敗”、“微笑比皺眉更能贏得朋友”以及“有志者事 竟成”等等。但另一些卻顯然是玩弄手段,甚至是欺騙性的。例如運用 技巧贏得好感,假裝對他人感興趣以套取情報,或虛張聲勢,甚至以威 脅手段達到目的。
即使我可以玩弄手段使他人投我所好,為我賣力,因我發奮,和 我“惺惺相惜”,然而一旦我品德有缺陷——比如言不由衷、虛情假意, 就無法獲得長遠的成功。因為言不由衷難免遭人懷疑,任何行事都會被 視為別有用心,就算所謂的人際關系技巧也無濟于事。這中個人魅力論思維是不可取的。
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都很正確。這不屬邏輯范疇,而是心理問題,條件作用對人類認知和思維定式的強大影響力。思維定式是行為與態度的源頭,脫離了這 個源頭的言行就是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我們需要新的、更深層次的思想水平,即基于原則的思維定式,它 能正確引導我們實現高效能,改善人際關系,解決深層問題。 這種新的思想水平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要闡述的內容, 它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 和人際效能。七個習慣中的許多原則早已深入人心,存在于我們的良知與常識中。但要確認和開發這些原則以便加以利用,就必須 改變觀念,轉換思維定式并將其提升到“由內而外的新境界。'
《高效能人士七大習慣》書中第二章通過成功觀念由重視“品德”轉而強調“個人魅力( Personality Ethic)的不同與差異,并且對社會風氣的影響,引出要改變思維定式,轉變觀念,重新探索自我,不受外部環境思維定式影響。
祝語:努力探尋你自己的心靈吧,因為生活源自 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