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瞎子”溝
大葦子溝,因蘆葦很多而得名。方圓幾十里一望無際的蘆葦,好像江南水鄉(xiāng)的蘆葦塘。
于邊疆是我的荒友,這個名字是他在“文革”特定年代自己起的名字。其涵義上山下鄉(xiāng),志在邊疆。然而,在上世紀(jì)七十年代,他未能去他期盼的一望無際廣袤的北大荒,而是去了離居住的雞西市區(qū)較偏遠(yuǎn)的山溝——大葦子溝青年點。
在大葦子溝里面,有個“熊瞎子”溝(學(xué)名黑熊)。“熊瞎子”溝,顧名思義,顯然是因這里黑熊多而得名。當(dāng)年,這“熊瞎子”溝里群山連著一片荒地,荒地里各種刺玫果棵子,柳條棵子,山丁樹棵子,矮小的玻璃棵子(柞樹棵子)等,密密麻麻,仿佛有人種的似的。樹柯子又被像毒蛇一樣的藤蔓緊緊地纏繞著,藤蔓下還有過膝的雜草。荊棘叢生的荒地,水資源充足的蘆葦塘,蘆葦塘的北面的一大片玉米地,這樣的地理條件,正是野獸生存出沒的好地方。所以,無論白天黑夜“熊瞎子”經(jīng)常出沒在這里。它們出行,不只是一只“熊瞎子”,而且是拉家?guī)Э冢仙僖黄鸪鰟右捠场e看他們傻乎乎的,其實它們很聰明,對節(jié)氣很敏感,一到上秋,它們就會“組團”來光顧百姓豐收在望的莊稼。明目張膽、大搖大擺地來“摘桃子”。有的一大一小像是“娘倆”;有的是一家“攜妻帶子”幾口齊出動:有的是“鄰里”成群結(jié)伴浩浩蕩蕩搞秋收。瞬間,他們就會將好端端的玉米地糟蹋洗劫一空。
“熊瞎子”禍害莊稼是一方面,更讓百姓擔(dān)憂的是,這“熊瞎子”還傷人。在鄉(xiāng)下早就聽村民們說,山里野獸很多。排列順序是“一豬二熊三老虎。”在山溝里,若碰上了“熊瞎子”,可就麻煩了。懂事的“老山溝”,在樹林里偶然和它相遇,只有悄悄地溜走,連一點動靜都不敢有。倘若要和它比試,除非一下子將它打死。不然,就非吃它的虧不可。“熊瞎子”的爪子很厲害,出手特狠,爪子抓到你,就能把你頭臉打爛。而且,它的舌頭上有倒鉤刺,舔一下子也得讓你“毀容”。“熊瞎子”有一個殘忍的攻擊法——專門好啃人的頭皮,把那像鐵銼般的舌頭往頭上一過,連頭發(fā)帶腦瓜皮就全部能給掀光,腦殼能給啃塌。特別是我們還常聽山里人說“熊瞎子”是有股“英雄”氣的,如果用槍打中了,不傷它要害,即便它的腸子掉了出來,那家伙只捋把草,往肚皮一塞,還要和你試把試把。如沒有武松的本事,不敢照量它。可見“熊瞎子”是很可怕的。附近村莊及青年點的小青年都“談熊色變”。
雖然青年們很害怕“熊瞎子”,可這“熊瞎子”溝是他們每次回家往返之地。一次,于邊疆同其他三個知青回家返回青年點,從五龍車站下車,映入眼簾的是他們親手種植的一片長勢喜人的玉米地。肥沃的土質(zhì),十分給力,使那玉米棵子結(jié)的豐滿的玉米棒子,宛如俊俏的小媳婦懷里抱著剛滿月的胖嬰兒,讓人賞心悅目。幾人面對即將豐收的莊稼,無比欣慰,胸有朝陽哼著小曲兒走著……走了一段路,一條小路從深山橫斜地伸出頭來。
還沒等他們踏上小路,就隱隱約約聽到像是有人掰苞米的聲音。他們在想,苞米雖然很豐滿,可苞米棒上的櫻穗還是青澀的,還得再長一段日子,怎么現(xiàn)在就開始掰了呢?正在他們疑惑之際,猛然抬頭看到,這哪是什么人在掰苞米呀,而是一伙“熊瞎子“來搞秋收了。
只看那四只“熊瞎子”,一大三小,顯然是“一家人”,它們站立在苞米棵子旁,就像舊社會裹腳的小腳女人,左右搖晃地在那咔擦咔擦地掰著——正像有句俗語說的那樣“黑瞎子掰苞米,掰一穗丟一穗。”它們掰了一陣子苞米,很有成就感地晃晃悠悠地又向另一塊玉米地奔去……恰巧同他們不期而遇。真是冤家路窄,怕啥來啥。他們大眼瞪小眼,走不敢走,跑不敢跑。
據(jù)當(dāng)?shù)乩相l(xiāng)講,遇見“熊瞎子”千萬不能跑。如要跑的話,必死無疑。正當(dāng)他們猶豫之際,“熊瞎子”也站了下來。充滿敵意的“熊瞎子”,眼珠子死死地盯住他們,當(dāng)時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他們不敢動,也不敢盯看“熊瞎子”。而“熊瞎子”卻肆無忌憚,不懷好意地看著他們。三名知青似乎感到注定要成為“熊瞎子”的盤中餐了。此時,時間仿佛凝固了,血液也要凝固了。而“熊瞎子”也開始試探著邁開腿,向他們靠攏……他們從來沒有和“熊瞎子”如此近距離的偶遇。危險正向他們一步一步逼來……他們頭皮秫秫地發(fā)麻,腿也哆嗦直打顫。
正在這危險可怕的一幕來臨之時,天助人也,只聽一陣轟鳴的汽車馬達(dá)聲由遠(yuǎn)而近響著,他們聽見了,“熊瞎子”也聽見了。大的“熊瞎子”剛抬起腿又收了回去,好奇地望著汽車來的方向,三名知青懸著的心正要掉下來,又慢慢地放回了原處。往后挪動一下腳,輕輕地不敢發(fā)出響聲。那駛過來的汽車是雞西煤機廠青年點往山上送貨的汽車。“聰明”的“熊瞎子”看到來個龐然大物,不好對付,便消除了方才的攻擊意向,只好很掃興地灰溜溜地竄到山里去了。他們終于可以長喘一口氣了。很慶幸的是在最關(guān)鍵的時候,來了救命的大汽車,救了他們的命。他們一擺手,汽車停下了,趕緊搭上救命的汽車,向青年點方向駛?cè)ァ?/span>
經(jīng)歷了驚心動魄的路遇“熊瞎子”的險情后,以后夏日里,他們再也不敢走“熊瞎子”溝了,冬天照走不誤。因聽說冬天“熊瞎子”要冬眠的。
人可以盡量躲避“熊瞎子”,但是莊稼躲不開。于邊疆他們青年點在大葦子溝里種植了很大一片苞米。上秋時,為了保證這些用辛勞汗水換回的果實不受損失,領(lǐng)導(dǎo)安排專人護青,并為他們配置了槍支,還在苞米地頭邊搭了一個休息用的小馬架子。因那時通訊業(yè)不發(fā)達(dá),不像現(xiàn)在人人有手機,一個青年點有部電話就很了不起了。為做好聯(lián)保聯(lián)防,只能用那時特定的護青員與青年點聯(lián)系的“暗號”——以槍聲為令。即“一聲槍響是有野獸來襲擊;三聲槍響是有人來偷地”。
一天夜里,正當(dāng)大家沉睡在香甜的夢鄉(xiāng)里,突然,連續(xù)三聲砰!砰!砰!清脆震動山谷的槍聲,把大家驚醒了。大家聽到是有人來偷苞米的暗號,便立即以軍事化的速度爬起來,邊跑邊穿衣服……一個個像百米沖刺的運動員,以當(dāng)年知青具有的那種“革命”和“無謂”的精神,關(guān)鍵時刻沖到前面,以實際行動踐行他們平時多少次向黨立下的莊嚴(yán)承諾和誓言。
正當(dāng)他們沒命地快要跑到苞米地頭時,跑到前面的知青一看,像遇見了鬼似的,立即又掉頭沒命地往回跑。原來這不是人來偷地,而是一群“熊瞎子”來糟蹋地。大家像在夢游中猛然醒過了神兒似的,邊往回跑跑邊罵:“這是怎么放的信號?這不是讓我們?nèi)ニ退绬幔?/span>
原來是護青員視力不太好,帶著眼鏡在夜間把“熊瞎子”看成了人,錯報“軍情”,險些出大事。第二天,護青員在大家一頓指責(zé)痛罵中,被領(lǐng)導(dǎo)免了職。
那時的“熊瞎子”好像所在多有。時任北大荒博物館館長趙國春就給我講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 “熊瞎子”。
在北大荒天地相連的田地里,有一年深秋秋翻地,拖拉機手在夜間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有兩只“熊瞎子”兇猛地叫著跟機車糾纏不休。拖拉機手沉著、鎮(zhèn)靜,一直正常作業(yè),未敢離開駕駛室。待到黎明換班時,發(fā)現(xiàn)一只“熊瞎子”血肉模糊地死在機車頂棚上。顯然是它與機車搏斗被碾傷后,爬上車頂流盡了最后一滴血。那時知青們除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外,還要與野獸斗。
后來好多年,“熊瞎子”溝沒有了“熊瞎子”,不是在與人的爭斗中死掉,就是遷移到更深的深山。光禿禿的山,也無法讓“熊瞎子” 藏身。
在動物園,我常常近距離仔細(xì)打量籠中的“熊瞎子”,笨重的身體,一雙黑溜溜的小眼睛好奇的看著你,有時會伸出巨大的熊掌要好吃的,像一個貪饞的孩子。“熊瞎子”會這么可愛,這讓我想起大葦子溝,想起那里那些曾經(jīng)的“熊瞎子”們。聽老鄉(xiāng)說,如今山上的“沙半雞”又多了起來,山上的樹又慢慢長高長密了,那些消失的“熊瞎子”也該快回來了吧。
【在線編輯:林兆豐】
主編:瑞雪 制作:臘梅 微信號:1311547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