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看見董明珠就來勁兒。這兩天,因為她的廣告,朋友圈被刷爆,各種調侃如約而至……理性地看,畢竟制造業才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石,董明珠是一個有責任感和企業家情懷的人,也別忘了,董明珠正是營銷出身,叱咤風云幾十年,就能被一群小青年和互聯網+趕下臺?一起來看看董明珠的話題心理學。
來源:品途網
借著這個話題,我們來說一說這個“女王”的一些故事……董明珠作為一個女企業家,帶著鮮明的“反女性特征”:“柔和力”、“親和力”這些詞和她保持著距離。“狠”、“拼”是她的代名詞。
有人說這個女人走過的地方,寸草不生;有人評價她霸道強悍,“六親不認”。
這個奇怪的“她”,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去年因為和雷軍的賭約,董明珠沒少出現在公眾面前。最近在一檔視頻真人秀的演講節目中,她一再又一再地強調,要對自己狠一點。
董明珠說
她說,因為有人通過她哥哥找她提貨,結果她停了那個供貨商的貨,因為要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領導者不能用權力為自己謀福利。
她說為了治理公司紀律,絕不允許女員工戴耳環、戴項鏈、留長發,必須都留短發。作風要統一,不能“一盤散沙”。
她說,管理不狠,團隊不穩。管理干部是風,員工是草,風往哪吹,草往哪飄。所以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好的管理干部。
她說,我從不認錯,我永遠都是對的。
她也說了三件女人要對自己狠一點的小事:
游泳差點淹死卻決定一定要學會游泳。
學騎車差點出事,結果跌倒了直接爬起來扛起車就跑,因為害怕丟人。
孩子上學從來不接,孩子要坐1元無空調的公交車,而不是2元空調車,不是因為缺這一塊錢,就是因為磨練。她的孩子至今仍在外面公司打工,拿著5000元的工資。
她說,她的價值觀不是自己身價多少錢,很多人說誰誰誰已經身價多少了,她沒有什么身價,但她的價值在于幫助那么多人成了千萬富翁、億萬富翁。
人生的價值不能只看眼前的財富,而是這個社會對你的認可。
有人評價她霸道強悍,“六親不認”。這個女人很狠,到底有多狠?“董明珠走過的地方連草都不長”,競爭對手曾如此感嘆董明珠的強悍。這讓我想起《大話西游》的那個春十三娘,“桃花過處,寸草不生,金錢落地,人頭不保”。
不過出于性別優勢,再狠的話從她嘴里說出來,倒也多了一些溫情與嫵媚。
董明珠小傳
1954年8月出生于江蘇南京。
1990年,36歲的單親媽媽董明珠來到珠海并加入格力。
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占整個公司的1/8。
1994年,在格力電器最困難的時候,董明珠接過經營部長一職。
2007年,出任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2012年,被任命為格力集團董事長。
2015年,《福布斯》亞洲商界權勢女性的50位榜單位于第4位。
董明珠確實是銷售員開始做起的,不吹不黑。但是人們對她也有刻板而固定的印象,認為一名銷售可以做到普遍意義上的成功,付出的努力應該比公司其他崗位要多很多。而心思,也會多。
董氏營銷
現在,各種文章因為要10W+,所以大多都能看到90后站在講堂上洗腦傳統行業老一輩的橋段。
這幫年輕人真有一種移動互聯網翻身的把歌唱的感覺。畢竟所有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都會有被前輩欺負的經歷,當初恨的牙癢癢,所以圍觀這種事,該是多么的爽!
看多了這種文章,我們會順理成章地認為,傳統行業CEO、老板、高層,因為缺乏互聯網基因、互聯網思維,還在互聯網+的道路上求索,所以就更不要提什么新媒體營銷、Social、熱點循環……
“他們哪里會懂?他們需要的是一堂8W塊的營銷課!”
所以,當董明珠稱“格力手機開機畫面必須是我”的時候,眾多網友一邊倒。紛紛吐槽!
認為就這種“老字輩”一樣的產品理念和營銷手法,倒是沒怎么反感,只是反胃。
建立在這種話題之上,董明珠說,“格力手機賣5000W還是1億對格力來說都不是問題!”,對網友來說就更是笑話了。
圍繞著“董明珠”這個人,我在某東搜索了一下,約有14本書是關于她的。其中,更有《營銷女皇董明珠》、《董明珠營銷局》、《董明珠談營銷》這類光看標題,就會閃瞎眾營銷人士的書。
1954年生,叱咤風云幾十年,就被一群小青年和互聯網+就趕下臺了?畢竟too young!
那么看到這里。我們重新來聊這個熱門話題#開機畫面必須是我#。
前幾天,這個熱門話題忽然蹦到新浪實時搜索榜TOP50,而且排名還很靠前。看到這個話題,原本敏感的公關人,也被“反胃”這個詞擾亂了思緒。
9月17日,微博上忽然又出了另一個話題:#預設99張照片不能刪#。當然了,基于上一個話題,網友們再一次用盡吐槽功底,好像自己的手機相冊里面,突然出現了99張花式董明珠的美照。
銷售會察言觀色,銷售也懂心理戰。有時候社會化營銷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玩得嗨一些,搞個病毒話題,搞個槽點,傳播來……
拼心理戰,也許敵不過銷售,更何況這是一位老戲骨了。也許已經有人明白,這兩個話題都是為董明珠這樣的話題點“造”出來的。
“其實,這是場很好的公關營銷”。自黑這樣的詞句在“強悍”的心態下顯得無足輕重。
細嚼慢咽一下她的話題心理學。
1產品之前,先成為一個“謎”
曾經一位朋友因為小米電視而激動不已,最后花了1萬多買了索尼。傳統企業的優勢,短時間沒辦法跨越。格力空調也一樣。
先不說格力手機,到底是為了賣空調而賣手機,還是為了搶入口而買手機。對于其稱“只在內部訂購、普通用戶無法從大眾市場渠道購買到”;還是8月24日,格力手機在聚劃算開搶,半個多小時之后,突然從聚劃算上消失。一切都是個謎。
2讓人們患上“漸忘癥”
兩年前,董明珠正在通過“格力手機”這個名詞,努力扔掉曾經的“傳統企業大佬”包袱。
比如和雷軍對賭。董明珠一出場,前后好幾天,媒體都要圍著她360度無死角報道。就像這次“開機畫面必須是我”,照樣“引誘”眾網友獻出了針對格力手機的“處女評”。讓人們也逐漸忘記董明珠已經固定的、老化的形象。
3董明珠式的傳播
首先,需要一條傳播主線。
根據一直以來的自我包裝,“女王大人”到現在依舊充滿了豐富的話題性,通過各種行動和語言展示自己的“女王范兒”,能讓只言片語的話題,無論時間間隔多久,還能在下次話題出現時,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比如“格力做手機分分鐘秒掉小米”、“格力手機三年不用換”、“格力手機今年出貨目標為1億臺”等等。
這次這個“必須”二字,更是鏗鏘有力的詮釋了董明珠的傳播風格。
4醞釀公眾的 “潛在期待感”
本來,格力手機這個產品,在人們心中就已經是一種奇葩的存在了。在各種讓你無條件接受的、霸氣側漏的用詞之后,也許董明珠再出現一些更奇葩的語言、格力手機再出現一些更奇葩的設置,就會讓人感到期待:
下一次,她會怎么做?
果然,上一條話題還尚存溫度,另一個熱門話題緊隨其后,并且獲得了比上一條內容更好的傳播量。
“99張”、“無法刪除”、“從16歲至今的寫真、自拍、大頭照、證件照等各種形式”這些內容,即使是從專業制造假新聞的洋蔥日報社傳播出來,竟然也有了幾分真。
5制造心理的“高接受度”
在北條司的《非常家庭》里,有這么一個場景:女主向媽媽提出,畢業旅行要去拉斯維加斯。自然是遭到母親的強烈反對。在遙遠、吸毒、犯罪……在各種不確定之中,一個女孩出行太過危險。
于是女主忽然改變了主意,說了一處就在日本國內的溫泉勝地,媽媽很快就同意了。完美的解決了本來就想實現的目的。
直接說出來,有可能會被PASS,但打個心理戰,用更不可實現的目的打造心理落差,容易讓對方接受。
開機畫面是董明珠,那又怎么樣呢?里面沒有比這更奇葩的,我可能就放心了。
畢竟,對一個人來說,賣了什么東西,的確可以算是一種成功。但是,能擁有什么東西,創造什么東西,那種自豪感,才會提供永遠的底氣與自信。
后記
在“虛擬經濟”充滿幻象的今天,對于中國經濟來說,不能忘記實體經濟才是最重要的支撐,制造業才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石。
董明珠和她的格力,以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企業家的格局,一個家電巨頭的的未來布局,展現著一種野心深處的情懷。這種時時刻刻“躁起來”的情懷,不只屬于董明珠一個人,而是屬于企業發展中應有的情懷。
但也別讓企業只有草原,沒有野馬。
注:本文轉自品途網。根據雞血君文章和新浪、網易往期新聞,《董明珠》等內容搜集整理。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