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供血不足指大腦某一局部的血液供應不足而引起腦功能的障礙。腦供血不足的病因與腦動脈硬化有關;臨床上將腦供血不足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腦供血不足(急性腦缺血)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但現在中青年人發病率亦成上升趨勢。
癥狀體征:頭暈、肢體麻木、暫時的吐字不清、肢無力或活動欠靈活、頭痛、突然原因不明的跌倒或暈倒,短暫的意識喪失或性格、智力的突然變化,全身明顯乏力,肢體軟弱無力,惡心嘔吐或血壓波動、嗜睡狀態、一側或某一肢體不自主地抽動、突然出現暫時視物不清。
一、食物方面的建議
腦供血不足多發于老年人,老年人因生理功能下降,各系統、器官、細胞衰退,對營養素的攝入不足或者不均衡,易導致多種老年疾病的發生,因此需注意營養素的攝入要均衡。
1.能量,老年人基礎代謝下降,對能量的攝入下降,故而對能量的攝入也要保持均衡。能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老年人對能量的需求因個體差異很大,與活動及活動強度相關。以輕體力勞動計,60~70歲男性能量的RNI為1900kcal/d,女性為1800kcal/d;70~80歲男性能量的RNI為1900kcal/d,女性為1700kcal/d。據此需要量,老年人的能量需要量為健康成年人平常攝入量的70%左右。
2.碳水化合物,老年人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建議以復雜的碳水化合物為主,如薯類、小米、小麥、蕎面、高粱類等混合食用或交替食用;限制糖類的攝入量,特別是含單、雙糖的食物,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
3.蛋白質,蛋白質的攝入應均衡,以生物價高的動物優質蛋白質為主。老年人對蛋白質的分解大于合成,若膳食中蛋白質攝入不足,易出現負氮平衡。因此要注意優質蛋白質的供給,但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應均衡,過量導致肝臟、腎臟負荷加重。建議男性75g/d,女性65g/d,即1.27g/(kg.d)。食物中動物優質蛋白質供應應占50%以上,如魚類、奶類、瘦肉類、蛋類等。
4.脂肪,脂肪的攝入以各類植物脂肪為主。
5.維生素類攝入均衡,適當增加蔬菜水果類食物的攝入量。一方面可補充各類水溶性維生素,另一方面可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而有利于防治腦供血不足。
6.礦物質類攝入均衡,特別是鈣和鐵攝入應足量。老年人對鈣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其吸收率僅20%。膳食中鈣攝入不足時,鈣的代謝呈負平衡,常導致骨質疏松等危害。鈣的RNI為1000mg/d,奶及奶制品是食物補鈣首選,其次如蝦皮、豆類、綠色蔬菜類等。老年人對鐵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易出現缺鐵性貧血,缺鐵還與老年人對其他營養素攝入不足有關,如蛋白質攝入不足,維生素B12、維生素B1及葉酸缺乏等,鐵缺乏還與造血功能減退有關。老年人鐵的AI為15mg/d。選擇富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動物全血等,同時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以促進鐵的吸收。
7.適量食用大蒜,大蒜有降血脂、降血壓、健腦功能,大蒜中所含有的大蒜素與維生素B1合成“蒜胺”,而“蒜胺”的作用比維生素B1的作用強2~4倍,所以在有足夠的葡萄糖和維生素B1的情況下,食用大蒜,可促進葡萄糖轉化為更多的能量供應大腦所需,對腦供血不足有益。
8.適當補充葉酸,葉酸有利于改善腦供血,故而攝入富含葉酸的食物有葉類蔬菜、大豆和橙汁。每天吃500g綠葉蔬菜或喝一杯豆漿或飲一杯橙汁,可補充每日的葉酸需要量。
9.適當多吃香蕉,香蕉含豐富的鉀,鉀具有抗動脈硬化、降血壓、保護心臟和抗腦動脈硬化的作用。
10.適當增加抗氧化類食物的攝入,如洋蔥、西紅柿、水果、魚、黑木耳、少量醋等,以加強抗氧化、延緩腦動脈硬化的發生。
11.堅持每天睡前和晨起時飲一杯溫開水(約120ml),有利于稀釋血液而減少血液粘稠度,有利于增加尿量而加強新陳代謝,對慢性心腦血管病大有裨益。
12.每天睡前飲用15~20ml葡萄酒,有利于加強心血管血循環和抗氧化。
13.堅持適當的戶外活動,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鐘,每周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極拳、垂釣、登山等。
14.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用腦,身心愉快,平時看電視、報紙;做些手工勞作或家務事;也可以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如唱歌、跳舞、書法、打球等,陶冶情操,增強腦的思維活動;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疲勞。
15.飲食起居規律,三餐定時定量,戒煙酒。
16.積極防治原發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脂肪肝等。
二、食物選擇
1.宜選食物:谷類、雜糧類、豆類、畜禽瘦肉類、魚類、奶類、蛋類、蔬菜類、水果類等。
2.少選或忌用食物:生冷刺激類、辛燥麻辣類、熏烤類、腌漬過咸類、肥肉類、油煎油炸類、滋膩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