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微博上問我:她已經發生了婚外情,現在是兩難取舍,不知何去何從?迷茫求指點。對于這個問題,我簡單思考后分別從情感、法律、道德、責任、義務等方面予以綜合分析利弊,最后總結建議其果斷斷絕婚外情,回歸正常生活。
過后,仔細思考這個問題,涉及到婚姻與生活在復雜社會環境中的諸多問題,答案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還真不好回答。
談戀愛時卿卿我我,海枯石爛。結了婚才知道,生活中沒有那么多花前月下,有的只是柴米油鹽,任你婚前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婚后還得洗手做羹湯,消磨婚姻的往往是生活瑣事。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個人的三觀和對生活的認知,各不相同,無論對這個問題怎樣回答,都似乎不夠全面,存在顧此失彼,是為情拋去一切?還是舍情顧全大局?
出軌這件事本身就是破壞婚姻信任感的行為,違背道德的行為,即使沒有被發現,在出軌者的潛意識中也會有愧疚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愧疚和責任的信念會越來越淡薄。出軌者往往拿出軌對象與愛人進行比較,無論是相貌、人品、性格、脾氣,還是工作、地位、金錢,婚姻在短期內影響不大,不過“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最后可能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瞬間爆發而全盤崩潰,導致家庭解體。
出軌,有一點可以確定的就是,對對方來說,你是可以失去的,一個無法承擔失去你后果的人,是絕對不會背叛你的。每個男人在解褲帶的那一刻都有想過后果,他潛意識權衡之下做出了對于失去你這個后果是可以承受的判斷才會繼續脫褲子。
婚外情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婚外”二字說明婚姻是受法律和道德保護的,婚外情最起碼是違背了道德和傳統。正因為如此,使得婚外情成為一段脆弱的、畸形的關系,是風雨飄搖的,在沒有遇到沖擊的情況下,看似美好,可一旦遇到現實問題,哪怕是微小的矛盾都會被無限的放大,因為雙方在這種畸形的情感中都沒有安全感。很多出軌者,特別是明確不影響家庭的人,他(她)是一定還愛著家的,因為家包含了他(她)的親情、財產、精神和肉體的歸宿。
婚外情沖擊到出軌者本身或者家庭利益的時候,就會崩潰。婚外情主要是靠最原始的欲望和情感依賴為媒介連接的兩個人,一旦欲望和依賴被轉移,關系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婚外情之形成,家庭是重要的促進因素。如男人回家就看電視、玩手機,連句話都懶得說;女人回家就嘮叨,這也不是,那也不對。使得男人在另外一個女人面前才感覺是一個真正的男人,沒有了責怪和嘮叨,身心俱安;而女人在另一個男人面前溫柔賢淑,風情萬種。對于這種情況,如果夫妻雙方都能夠加以改善,豈不是更好么?減少了或者避免了婚外情的可能性。
夫妻關系融洽,卻意外遇到所謂的“真愛”,那么你的愛人無論怎么做,都無法達到你的要求,為什么?人是見異思遷的東西。也許出軌的對象在與你交往時,隱藏了黑暗自私的一面,而你所見的是陽光無私的一面,或者你出軌對象給你的正是你需要的,這時候,你看你的愛人還順眼么?婚姻的大多數痛苦,都來源于攀比。丈夫賺得少,抱怨妻子脾氣不好,卻常常忽略了彼此的優點。
人活在社會上,要顧及的東西太多,如工作、名譽、親情、地位、金錢等。婚外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要回到現實問題,終究面包是第一位的,愛情是第二位的。也許有人會說愛情第一,面包第二,那是扯蛋。富人說愛情重要,平民說面包重要,畢竟生活才是第一位的,物質是精神的基礎。沒有面包的婚姻,如何長遠?所以婚姻里,錢真的很重要。當然,出軌者與出軌對象的感情出現變故,一定是首先考慮自保,選擇拋棄對自己利益損害最小的那一方,而且是絕情翻臉不認人。
也有婚外情發展到雙方結婚,導致兩個家庭破裂,使孩子有了“后媽”、“后爹”,幼小的心靈上有了陰影,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是處在夫妻關系之間的“承受者”。你選擇了婚姻,有了孩子的那一刻,你就必須承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
出軌雙方認為是找到所謂的“真愛”,殊不知真愛是為了他人考慮、是希望別人的一切都更好,而不是占有。說來說去還不是自私自利的情欲。也有純粹為了金錢的婚外情,無非是各取所需罷了,當千金散去,當紅顏已老,還有什么情?恐怕有的只是腦脹頭昏,有的只是“以色侍人能有幾時好”的下場。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婚姻只是一種合作,是經濟上的共享,責任上的同擔,風險上的同負。當夫妻二人的情、性、錢、責任等不同步的時候,雖不到離婚的地步,但是婚外情發生的催化劑。
婚外情的本質就是情欲,無論用多么美好、華麗的詞語和假象來修飾,都改變不了出軌者道德的低下,內心的骯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