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是并發癥,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關鍵是血糖穩定,如“五架馬車”互相協同配合,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血糖穩定。有的糖尿病者平時沒有不適,未注意身體的一些表現,其實是并發癥來了,以致發現并發癥時為時已晚。
今天講一講糖尿病導致腎功能受損的幾個“信號”,以早發現早干預。
信號一:尿液大量細小的泡沫
正常人的尿液透明清澈、無泡沫或泡沫很快消散,顏色呈淡黃色或黃色。蛋白尿:有蛋白尿時一般都會繼發出現泡沫尿,這種泡沫尿的特征是尿液類似于啤酒,表面漂浮著一層細小的泡沫,久不消失。尿糖增多:尿液中的有機物質(葡萄糖)和無機物質(各種礦物鹽類),使尿液張力增強而出現泡沫,但這種泡沫一般較大,且很快消失。
蛋白尿和尿糖過多都會引起泡沫尿,這兩個泡沫尿由于成因不同,處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尿糖過多引起的泡沫尿,長期尿糖過高,糖尿病者的尿道處于酸性環境,有利于細菌繁殖,很容易引發尿路的感染。那么需要積極調控血糖,泡沫就會逐漸減少。而蛋白尿引起的小泡沫尿,往往預示著腎臟可能出現了問題,那么就需要在降糖的同時,提高免疫,消除炎癥,修復受損的腎臟細胞,使腎臟負擔得到緩解,避免糖尿病腎病的加重和惡化。
蛋白尿的出現,提示腎功能受損,腎小球功能改變,導致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后,使腎小球濾液中的蛋白增多,超出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現以白蛋白為主的尿蛋白。糖尿病尿蛋白高的主要影響因素為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蛋白質的攝入。目前認為,長期高血糖狀態下,基底膜通透性增加,致使蛋白質易漏出并沉積。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蛋白尿發生率明顯增高。糖尿病尿蛋白高者攝入高蛋白飲食,會加速腎功能不全的腎損害。
對于沒有這方面檢查的糖尿病者來說,如果尿液中一旦出現泡沫的情況,應該及時就醫,尤其有10年的糖尿病史的患者是高危人群,每年定期體檢,包括腎功能的檢查不能少。
信號二:血壓居高不下
長期血糖控制不達標,會出現血管內皮損傷和腎小球損害,這種由糖尿病導致的腎臟病稱糖尿病腎病。腎臟受損后,尤其是腎功能衰竭發生,會分泌一種物質稱“腎素”,腎素激活一系列過程導致高血壓,稱腎性高血壓。從這方面說,糖尿病就是腎性高血壓的原因。長時間高血壓容易引起動脈硬化,動脈硬化若是發生在腎的部位引起腎動脈硬化就有可能引起腎病,高血壓容易引起腎病,腎病也容易引起高血壓,這兩者可能會成為惡性循環。
除此之外,腎功能受損后會導致水鈉滯留在體內,代謝失衡,從而會引發高血壓,如果糖尿病者本身伴有高血壓的情況,就會雪上加霜,導致血壓直線飆升。由于高血壓與糖尿病共存對人體重要臟器的“雙重打擊”和多重危害,國際醫學界各相關指南都明確規定,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者都是高危或極高危人群,應積極的控制血壓和血糖。而且糖尿病者的血壓應嚴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同時,還應該積極控制血脂、吸煙等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
信號三:雙下肢及腳踝發生水腫
糖尿病者出現雙下肢水腫的原因,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糖尿病腎病的出現,也就是糖尿病患者病程較久,血糖長期控制不好的狀態之下,影響了腎臟的功能,導致大量的白蛋白從腎臟漏出。由于血液中血漿滲透壓水平的下降,導致大量的水分從血管內向血管外進行轉移,聚集到皮下脂肪,尤其是雙下肢及顏面部等部位,就會出現水腫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積極的降糖,甚至需要蛋白,必要的時候,靜脈輸入白蛋白治療;另外一種原因是由于糖尿病者的血管出現的問題導致,尤其是雙下肢的靜脈回流不暢,使大量的血液淤積在雙下肢,從而出現雙下肢水腫的情況,這種情況,鼓勵患者抬高下肢,必要的時候應用彈力襪等情況。
此外,糖尿病合并其它疾病也可引起水腫的發生,如糖尿病伴心臟疾病,高血糖并發心臟疾病,心功能不全引起循環障礙,從而導致水鈉滯留在身體內,出現雙下肢對稱性水腫,在出現這種下肢水腫的同時,患者還會出現氣促、胸悶、心慌等癥狀;如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減低,易引起下肢性水腫,同時,還會出現嗜睡、怕冷、便秘等癥狀。
其它,糖尿病下肢水腫是藥物因素所致,有的降糖藥物和降壓藥物服用后會出現水鈉滯留,這種現象一般停用藥物后下肢水腫得到緩解,如鈣通道拮抗劑與吡格列酮都可以引起下肢水腫。
信號四:乏力感、疲倦感很重
本身糖尿病者血糖代謝紊亂,不論是高血糖還是低血糖,都會引起心慌、乏力、疲勞的癥狀。當腎臟受損后,體內多余的廢物不能代謝排出去,導致攝入的營養不能充分吸收,就會加重患者身體的無力感、疲倦感。
糖尿病病人全身疲乏無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糖尿病者一般都是胰島素不足而導致血糖過高而發病,嚴重影響葡萄糖氧化分解,從而無法獲得所需要的能量,出現疲乏無力的癥狀;二是高血糖是廣大糖尿病者的共同特征,它將對患者的神經有一定影響。高血糖對植物神經造成嚴重損害,使支配肌肉的神經產生功能障礙;三是糖尿病為什么乏力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患者體內的鉀離子大量丟失,由于多尿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丟失,特別是鉀離子丟失,因而造成肌肉貧乏無力。
糖尿病本身的癥狀,包括尿頻、口渴、饑餓、體重下降、視物模糊等。這些癥狀并不會直接導致疲勞,但如果這些癥狀持續存在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態,最終導致疲勞感。例如,糖尿病患者晚上需要起來好幾次去排尿或者喝水,這嚴重影響了睡眠,進而日間表現出明顯的疲勞。
精神和情緒因素,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態可以導致疲勞感。糖尿病者抑郁和焦慮癥比例明顯高于正常人群。研究顯示,糖尿病者抑郁癥的風險比正常人群增加了2~3倍,焦慮癥在糖尿病人群中也廣泛存在。而疲勞感是抑郁癥的常見癥狀。
預防糖尿病腎病的發生,避免尿毒癥到來,需注意:定期體檢,除了血糖檢測,腎功能檢查也很重要;按時按量服藥,糖尿病腎病的根本原因就是血糖失控,維持血糖穩定是護腎的關鍵;注意控制飲食,堅持低蛋白飲食、低糖飲食原則,三餐定時定量,日常生活中飲食治愈葷素搭配,粗細搭配營養膳食;每天堅持適宜的有氧運動;保持良好積極的情緒狀態;作息規律和保持充足的睡眠。
糖尿病者如果出現上述幾個“信號”,建議去三甲醫院就診。還是那句話:糖尿病者的血糖穩定大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