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報道,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編輯評選出2012年最佳太空圖片,包括展現土星風暴和星環、“女巫掃帚”和“雷神頭盔”星云以及“好奇”號火星車在內的精彩圖片紛紛榜上有名。(編譯:shooter)
1月拍到的螺旋星云,色彩之絢爛令人嘆為觀止。這個鐵銹色星云是一顆類日恒星的殘骸。恒星死亡時,氣體和塵埃殼被拋進太空,膨脹后形成星云。在進行可見光觀測時,螺旋星云的細節被塵埃遮住。借助歐洲南方天文臺的可見光和紅外巡天天文望遠鏡(VISTA)進行的紅外觀測,科學家得以揭示螺旋星云的細節特征。
一幅長曝光攝影作品,展示了澳大利亞莫寧頓半島夜空中的星辰形成的漩渦。極光的出現讓整幅畫面更具有視覺沖擊力。極光在太陽風撞擊地球大氣層時形成,通常在北極和南極地區出現。進入大氣層后,它們與氧和氮原子相撞,所釋放的能量形成彩光,距地面97到1000公里。
3月,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拍攝了這幅照片,讓黎明景象(左)和夜間極光出現在同一幅畫面中。照片在印度洋上空拍攝,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中)以及與空間站對接的“進步”號補給船也在畫面中出現。
被稱之為“女巫的掃帚”的超新星殘余,也就是所說的面紗星云。照片由美國攝影師羅伯特·弗蘭克拍攝,獲得英國皇家天文臺年度天文攝影師比賽“深空”單元高度贊揚獎。這個超新星殘余來自于銀河系的一顆恒星,幾千年前發生爆炸。面紗星云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超新星殘余之一,位于天鵝座,距地球大約1400光年。
6月,挪威朗伊爾城,絢爛的綠色極光高懸于夜空,景象非常壯觀。攝影師馬克斯·艾丁表示這是他見過的最美的北極光。
美國宇航局的火星偵察軌道器拍攝的火星照片,展示了北極地區的沙丘,在融冰的點綴下好似一只巨大的鴿子。畫面中的黑斑最有可能是干冰升華時卷起的沉積物。
5月,菲律賓古馬卡上空的橙色日食。隨著時間的推移,日食從日偏食變成好似火環般的日環食,亞洲部分地區以及美國西部地區的居民均有幸目睹這一天文奇觀。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穿過時,月球遮住了太陽,形成日食。
1月公布的一幅照片,拍攝于1966年11月美國宇航局“雙子座12”號任務期間。照片中的宇航員是埃德溫·巴茲·奧爾德林。處在照片左側的是“愛琴娜”號對接靶標,用于宇航員練習會合和對接。
大犬星座的NGC 2359星云,也被形象地稱之為“雷神的頭盔”,距地球1.5萬光年。這個星云是一個巨大的塵埃和氣體云,外形酷似一個帶翅膀的頭盔,其內部存在大量大質量恒星。照片由智利的托洛洛山美洲際天文臺拍攝。
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飛船捕捉的壯觀土星環景象。土星環由冰和巖石構成。這幅照片于8月19日采用廣角相機拍攝,11月公布,拍攝時距離土星大約240萬公里。
美國宇航局9月17日公布的一幅照片,展示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日冕物質噴射景象,當時的太陽輻射每秒速度達到1500公里。此次突然性的輻射爆發并未對地球造成不利影響。太陽粒子進入地球磁場后形成絢爛的極光,不過,只有部分地區的居民有幸得見。
照片由歐洲航天局的一顆衛星1月拍攝,展示了南大西洋出現的浮游植物大爆發,形狀酷似數字8。浮游植物是一種微小的生物體,同時也是海洋食物鏈的基礎。春季和夏季,深水區的營養物上涌,刺激了海面浮游植物的繁殖,進而形成大爆發。大爆發所呈現的顏色因浮游生物的類型和數量存在差異。
好似煙圈一樣的云環,由用于研究上層大氣射流的美國宇航局火箭所致。作為非常規運載火箭實驗的一部分,宇航局在弗吉尼亞的瓦羅普斯飛行研究所連續發生5枚探空火箭。在距地面80到145公里的高度,火箭釋放一種化學示蹤物。
一幅藝術概念圖,展示了超級地球Gliese 667 Cc上空出現的3顆恒星,其中包括紅矮星Gliese 667 C。根據歐洲南方天文臺高精度視向速度行星搜索器3月得出的觀測發現,紅矮星周圍存在大量類似這樣的多巖行星。紅矮星的體積和溫度均不及太陽。
1月公布的一幅照片,展示了美國宇航局火星偵察軌道器拍攝的火星隕坑,其底部的沉積物形成一個扇形。這個古代“隕坑扇”與地球上的三角洲類似——例如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在水流入一個較大水體時形成。隨著流速放緩和沉積物沉淀,扇形結構便會形成。
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2月拍攝的一幅照片,展示了船底座星云。這個星云是一個活躍的恒星托兒所,距地球7500光年,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明亮并且質量最大的恒星。船底座星云內的炙熱年輕恒星導致這個星云在可見光觀測時放射出明亮的光芒。在進行紅外觀測時,此前看不到的數十萬顆暗淡恒星也最終顯現出來。
美國宇航局的“奮進”號航天飛機搭乘一架經過改裝的客機前往加州科學博物館。這是“奮進”號的最后一次空中之旅。9月,這艘航天飛機正式退役?!皧^進”號是宇航局最年輕的航天飛機,在1986年“挑戰者”號空難后建造。
英國皇家天文臺的年度天文攝影師獎“地球與太空”單元高度贊揚獎獲獎作品,由土耳其攝影師圖尼克·特澤爾在布爾薩附近的烏魯達山國家公園拍攝,展示了高懸在夜空中的銀河系以及燈火輝煌的城鎮。
11月27日,土星北極地區出現暴風云漩渦。照片由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飛船拍攝,拍攝時距土星大約40萬公里。由于正值土星的漫長冬季,北極地區漆黑一片,“卡西尼”號只有通過紅外觀測才能揭示這種好似龍卷風的暴風云漩渦。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在萬圣節前夕“拍攝”的肖像。這幅圖像由“好奇”號機械臂上的火星手持透鏡成像儀拍攝的55幅高分辨率照片拼接而成。拍攝時,這輛火星車處在蓋爾隕坑一個名為“巖巢”的區域,也就是它首次收集火星土壤樣本的地方。位于“好奇”號右側的是夏普山,高5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