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禮記》·《緇衣第三十三》原文、注釋和翻譯
    【經文】
子言之曰:“為上易事也,為下易知也,則刑不煩矣。”子曰:“好 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則爵不瀆而民作愿,刑不試而民咸 服。《大雅》曰:'儀刑文王,萬國作孚。’”
【今注】
①《緇衣》:《詩經·鄭風》篇名。緇衣是朝服。舊說這是一首贊美鄭武公 的詩。鄭武公仕周,善于職守,鄭國人都很希望他留任。他的朝服破舊了,就 為他縫制新的。所以說是一首“好賢”的詩。②《巷伯》:《詩經·小雅》篇名。 巷伯是宮廷里的小官。這是寺人孟子因被讒受害而作以泄憤的怨詩,意思是 說要把那些奸佞之人,投給豺狼虎豹及諸方惡鬼吃掉,所以說是“惡惡”的詩。 ③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大雅·文王》。孚,信。
【今譯】
孔子說:“如果做君主的不苛虐,臣子事奉君主就很容易;如果 做臣子的無奸詐之心,君主就很容易了解臣子的實情;這樣一來刑 罰就不必過于苛煩了。”孔子說:“如果能像《緇衣》里所說的那樣喜 歡賢能的人,像《巷伯》里所說的那樣厭憎奸佞的人,那么君主決不 會把官爵隨便賞賜人,而人民也會形成忠厚純樸的風氣;不必動用 刑罰,而人人也都會恭順服從政教了。《大雅》說:'只有效法周文 王,萬國人民才會敦厚信仰。’”

【經文】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齊 之以刑,則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愛之,則民親之;信以結之, 則民不倍;恭以蒞之,則民有孫心。《甫刑》曰:'苗民匪用命,制以 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民有惡德,而遂絕其世也。’”
【今注】
①以上五句出自《尚書·呂刑》。《呂刑》也稱《甫刑》,原文說:“苗民弗用 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遏絕 苗民,無世在下。……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無辭于罰,乃絕其世。”
【今譯】
孔子說:“對人民來說,如果用道德來教化他們,用禮儀來約束 他們,那么人民才會有向善的愿望;如果用政令來教導他們,用刑 罰來制約他們,那么人民就會有逃避刑罰的念頭。所以統治人民 的人,如果能像對待兒女那樣來愛護他們,那么人民才會親近他; 如果能用誠實的態度來結納他們,那么人民就不會背叛他;如果能 恭恭敬敬地對待人民,那么人民才會有恭順的心理。《甫刑》上說: '苗人不肯聽命,要用刑罰來制裁他們,于是制定了五種酷刑而稱 作'法’,因此有人由于品行低劣,終于絕了后嗣。’”

【經文】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從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 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子曰:“禹立 三年,百姓以仁遂焉,豈必盡仁? 《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 瞻。’《甫刑》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大雅》曰:'成王之孚,下 土之式。’”子曰:“上好仁,則下之為仁爭先人。故長民者章志、 貞教、尊仁,以子愛百姓,民致行己,以說其上矣。《詩》云:'有梏德 行,四國順之。’”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大雅·節南山》。②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大雅· 下武》。③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大雅·抑》。梏:《毛詩》作“覺”,高大、正直 的樣子。
【今譯】
孔子說:“臣下事奉君主,并不是服從他的命令,而是看他的舉 動如何,然后跟著去做。君主愛好某種東西,臣下就一定會比他更 甚。所以君主的愛憎,不能不十分謹慎,因為他是人民的表率。”孔 子說:“禹登位才三年,老百姓就在仁的修養方面有所成就,難道他 們的本性必定都是十分愛好仁的嗎? 《詩經》說:'位高望重的尹太 師啊,人民都在注視著您呢!’《甫刑》上說:'如果天子有善行,那么 天下萬民就會因此而得到好處。’《大雅》說:'周成王誠信篤厚,是 天下人的楷模。’”孔子說:“如果在上位的人愛好仁,那么在下位的 人就會爭著去行仁,生怕落在別人后面。所以作為人民的尊長就 應該表明自己行仁的志向,用正道教化人民,尊崇仁道,像愛護兒 女那樣去愛護百姓,人民就會去努力修養品行,以求得到尊長的歡 心了。《詩經》說:'如果君主有正直高尚的德行,那么天下的人民 就會順服他。’”

【經文】
子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故大人 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 行也。則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詩》云:'淑慎爾止,不諐 于儀。’”
【今注】
①綸(lún):帶子。②綍(fú):同“紼”,引棺的大繩索。③危:通“詭”, 違背。下同。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大雅·抑》。諐,《毛詩》作“愆”。
【今譯】
孔子說:“君王所說的本來只有絲那樣細小,可是傳到臣民的 耳中,卻變成帶子那樣粗大;如果君王所說的真有帶子那樣粗大, 那么傳到臣民耳中,就會變成引棺的繩索那樣粗大了。所以執政 的人不應提倡說空話。說得出而做不到的話,君子不說;做得到而 不可告人的事,君子也不做。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么人民就不會 說的話與做的事相違背,也不會做的事與說的話相違背了。《詩 經》說:'好好謹慎行動,不違背禮儀。’”

【經文】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 稽其所敝。則民謹于言而慎于行。《詩》云:'慎爾出話,敬爾威 儀。’《大雅》曰:'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子曰:“長民者,衣服 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詩》云:'彼都人士,狐裘黃 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于周,萬民所望。’”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大雅·抑》。②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大雅·文 王》。於(wū):贊嘆詞。緝熙:品德光明正大的樣子。止:語尾助詞。③以 上六句出自《詩經·小雅·都人士》。這首詩作于周室東遷以后,詩人在東都鎬 京回憶西都的情形。黃黃:形容狐皮袍子的罩衣的顏色。古人穿衣里外顏色 要相應,狐皮袍子外面一定要罩黃色的罩衫。
【今譯】
孔子說:“君子用善言教導人們,使他們忠信;用美行禁約人 們,使他們做的和說的一致。所以執政的人說話一定要考慮它的 后果,而行動必須了解它的缺點。這樣,人民就會說話謹慎,行事 小心了。《詩經》說:'你說話開口要謹慎,舉止儀表要端正。’《大 雅》說:'端莊恭敬的周文王啊,品行高尚又恭謹。’”孔子說:“作為 人民的尊長,服飾要有固定的樣式,舉止儀表要有一定的規矩,以 此來約束人民的行為,這樣人民的道德才會有統一的準則。《詩 經》說:'那西都時代的人士,個個都在狐皮袍上罩黃衫,他們的舉 止儀容有規矩,說話文雅有章法,行為以忠信為本,因而受到萬民 的敬仰。’”

【經文】
子曰:“為上可望而知也,為下可述而志也,則君不疑于其臣, 而臣不惑于其君矣。尹吉曰:'惟尹躬及湯,咸有壹德。’《詩》云: '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子曰:“有國者章善??惡,以示民厚。 則民情不貳。《詩》云:'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尚書·咸有一德》。吉:應當作“誥”。《咸有一德》是伊 尹告誡太甲的話。伊尹是商湯時的名相,名摯。他是湯妻陪嫁的奴隸,后佐 湯伐夏桀,被尊為阿衡(宰相)。湯死后,孫太甲破壞商湯法制,伊尹把他放逐 到桐宮,三年后迎其復位。②以上二句出自《詩經·曹風·鸤鳩》。③善: 宋監本、岳本作“義”。??(dàn):同“癉”,憎恨。 ④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小 雅·小明》。
【今譯】
孔子說:“居上位的人光明磊落,使人一見就知道他的心思;處 下位的人坦誠勤謹,可以依據他的行為使人人了解。這樣君主就 不會懷疑他的臣下,而臣下也不會不了解他的君主了。尹誥說: '只有我自己和湯,都有純一的道德。’《詩經》說:'善人君子的舉止 儀容,始終如一不走樣。’”孔子說:“擁有國家的君主,表彰善良而 憎恨邪惡,以此讓人民知道自己治國理民的深意,這樣人民就會立 志向善,而不會有二心。《詩經》說:'安分恭敬地做好本職工作,親 近正直賢良的人。’”

【經文】
子曰:“上人疑則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故君民者,章好以 示民俗,慎惡以御民之淫,則民不惑矣。臣儀行,不重辭,不援其 所不及,不煩其所不知,則君不勞矣。《詩》云:'上帝板板,下民 卒??。’《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今注】
①儀:通“義”。 ②援:引。 ③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大雅·板》。??: 《毛詩》作“癉”。板板:王夫之認為是“反復無常”的意思。④以上二句出自 《詩經·小雅·巧言》。共:通“恭”,指忠于職守。邛:辛勞。
【今譯】
孔子說:“在上位的人是非不明,老百姓就會不知所從;在下位 的人虛偽奸詐,君主尊長就會格外辛勞。所以統治人民的人,應該 表明自己的愛好,以此引導人民的風俗;謹慎地表明自己的厭惡, 以此控制人民的貪佚,這樣人民就不會不知所從了。臣下按照義 的要求事奉君主,不尚空談,不要求君主做力所不及的事,也不煩 擾他所不能知的事,這樣君主就不會辛勞了。《詩經》說:'如果君 主反復無常,人民就都要遭殃。’《小雅》說:'臣子不行禮教,這是君 主的后患。’”

【經文】
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祿不足勸也,刑罰不足恥 也。故上不可以褻刑而輕爵。《康誥》曰:'敬明乃罰。’《甫刑》 曰:'播刑之不迪。’”
【今注】
①這一句出自《尚書·康誥》。②不:鄭玄說是衍字。迪:道。
【今譯】
孔子說:“政令之所以不能推行,教化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 爵祿的賞賜太濫,不足以鼓勵人們立功;刑罰的施行不公平,不足 以使人感到羞恥。所以居上位的人不可濫用刑罰,也不可將爵祿 隨意賞賜人。《康誥》上說:'施用刑罰一定要謹慎公平。’《甫刑》也 說:'施用刑罰,一定要公平合理。’”

【經文】
子曰:“大臣不親,百姓不寧,則忠敬不足,而富貴已過也;大臣 不治,而邇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邇臣不可不 慎也,是民之道也。君毋以小謀大,毋以遠言近,毋以內圖外,則大 臣不怨,邇臣不疾,而遠臣不蔽矣。葉公之顧命曰:'毋以小謀敗 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毋以嬖御士疾莊士、大夫卿士。’”
【今注】
①葉公:“葉”字是“祭”字之誤。祭公的顧命見于《逸周書·祭公解》。祭 公,即祭公謀父,周公的后代,周穆王卿士。祭是畿內的封國,謀父是字。 ②俞樾說:按《禮記》原文當作“毋以嬖御士疾莊士”,與上句“毋以嬖御人疾莊 后”對應,“大夫卿士”應為衍文。
【今譯】
孔子說:“大臣不親近君主,老百姓得不到安寧,那么就會臣不 忠君,君不敬臣,而富貴卻已遠遠超過他們應得的程度。這樣一 來,大臣不愿為君主治理事務,而近臣就會趁機結成私黨了。所以 對大臣不能不恭敬,因為他們是人民的表率;對近臣不能不謹慎防 范,因為他們是人民奔走的門徑。君主不能和小臣商議大臣的事, 不能和遠臣談論近臣的事,也不能與內臣圖謀外臣的事。能做到 這樣,那么大臣就不會有怨望,而近臣就不會產生妒忌,遠臣也不 會被人阻隔壅蔽了。祭公的臨終遺囑說:'不要因小臣的計謀而破 壞了大臣的行動,不要因為寵愛的姬妾而厭棄莊重守禮的王后,也 不要因為寵愛的臣子而排斥莊重得禮的忠臣。’”

【經文】
子曰:“大人不親其所賢,而信其所賤,民是以親失,而教是以 煩。《詩》云:'彼求我則,如不我得;執我仇仇,亦不我力。’《君 陳》曰:'未見圣,若己弗克見;既見圣,亦不克由圣。’”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小雅·正月》。則:語尾助詞。仇仇:不緊固的樣 子。②以上四句出自《尚書·君陳》。
【今譯】
孔子說:“執政的人不親近賢人,而信用卑鄙的小人,那么人民 就會因此去親近失德的人,而教化便紊亂。《詩經》說:'當初君主 求我從政時,唯恐得不到我;等得到我以后,卻又把我涼在一邊,不 肯重用我。’《君陳》上說:'當人們沒有見到圣道時,好像自己不可 能見到;等他見到了圣道,卻仍然不能照圣道行事。’”

【經文】
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褻也。 夫水近于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難親也,易以溺人;口費而煩,易出 難悔,易以溺人;夫民閉于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 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
【今注】
①費:說空話。
【今譯】
孔子說:“小人由于愛玩水常常被水淹死;君子由于喜歡議論, 常常以此招致怨恨;執政的人則常常被人民所陷溺。這些都是太 接近而失去戒心。水與人是那樣親近,卻常常淹死人;有德的人容 易接近,卻很難親近,因此也就容易陷溺于難以親近的境地;人們 喜歡說空話而且嘮嘮叨叨,可是話容易出口,卻難以追回,所以也 就容易陷溺于招禍的境地;一般的百姓不通情理,卻存有卑賤的心 理,要對他們恭敬而不可怠慢隨便,因為很容易陷溺于怨叛的困 境。所以,君子對這些不能不特別謹慎。”

【經文】
“《太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厥度則 釋。’《兌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 厥躬。’《太甲》曰:'天作孽,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尹吉 曰:'惟尹躬天見于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
【今注】
①以上四句出自《尚書·太甲上》。原文說:“無越厥命以自覆,慎乃儉德, 惟懷永圖。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越:輕易。②以上四句出自《尚書 ·說命中》。兵:《尚書》作“戎”。鄭玄說“兌”當為“說”,是指殷高宗的大臣傅 說。③以上四句出自《尚書·太甲中》。原文作:“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 可逭。”逭(huàn):逃避。④以上三句出自《尚書·太甲上》。天:《尚書》作 “先”。鄭玄說“天”是“先”字之誤,“尹吉”是“尹誥”之誤。西邑:夏代的都城 安邑,在殷代的都城毫的西邊,所以殷人稱安邑為“西邑”。
【今譯】
“《太甲》說:'不要輕易發布命令,使自己傾敗;治理人民,應該 審慎。就像打獵的人,先要張開弓弦,扣住扳機,等瞄準了目標才 發射。’《說命》說:'嘴巴會招來羞辱,甲胄會引來戰禍。好比衣服 應收藏在箱子里,而不能隨便送人。要嚴于反省,才能動用干戈。’ 《太甲》說:'上天降給我們的災難,還是可以躲避的;自己惹來的災 難,卻逃避不了。’《尹誥》說:'我伊尹的先祖曾看到夏代西邑的情 況,夏代的君主用忠信治民而享有天命,輔助君主的臣子也都有善 終。’”

【經文】
子曰:“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心莊則體舒,心肅則容敬。 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 民存,亦以民亡。《詩》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國家以寧, 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誰能秉國成?不自為正,卒勞百姓。’《君 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資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
【今注】
①莊:通“壯”,是“大”的意思。②以上五句是逸詩。③以上三句見 于《詩經·小雅·節南山》。④以上四句出自《尚書·君牙》。《君雅》:當作《君 牙》。君牙是周穆王的大司徒。資:《尚書》作“咨”,鄭玄認為當作“至”。
【今譯】
孔子說:“人民把君主當作心臟,君主把人民當作身體。心胸 寬廣就會身體安舒,內心嚴肅就會容止恭敬。內心有所愛好,身體 一定會去適應;君主所愛好的,人民也一定想做到。心臟要靠身體 來保護才不會受損害,但也會因身體不健康而受到損傷;君主因為 有了人民才得以存在,但也會因為人民的叛離而滅亡。《詩》說: '從前我們有先賢,他講的話通達事理而且公正嚴明。國家安寧, 城市繁榮,人民也都安居樂業。但在今天又有哪一個人能主持國 家的事情而取得成功呢?他們自己不走正道,最終只是使老百姓 更加勞苦罷了。’《君牙》上說:'夏天炎熱而多雨,小民只顧抱怨老 天;而到了冬天酷寒,小民又埋怨不止。’”

【經文】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子 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故君 子多聞,質而守之;多志,質而親之;精知,略而行之。《君陳》曰: '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一也。’”
【今注】
①質:質正,即證明是正確的。②以上二句出自《尚書·君陳》。③以 上二句出自《詩經·曹風·鸤鳩》。
【今譯】
孔子說:“臣下事奉君主,如果自身不正,說話不守信用,那么 道義不能齊一,人們的行為也就無法比較了。”孔子說:“說話要用 事實檢證,行為要合法則,所以活著的時候有堅定不移的志向,死 了以后也不至于被剝奪美名。因此,君子要博聞,搞清楚了,就堅 守不移。見識要多,要搞清楚,然后親自實踐。學問要精深,但只 運用其主要的。《君陳》上說:'出納政教,都應該采納眾人的意見, 要使大家的意見一致。’《詩經》說:'善人君子的儀容行為,始終是 一致的。’”

【經文】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鄉,其 惡有方。是故邇者不惑,而遠者不疑也。《詩》云:'君子好仇。’” 子曰:“輕絕貧賤而重絕富貴,則好賢不堅而惡惡不著也。人雖曰 不利,吾不信也。《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今注】
①這一句出自《詩經·周南·關雎》。②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大雅·既 醉》。
【今譯】
孔子說:“只有德行高尚的君子能愛好正直的德性,品行低劣 的小人最厭惡正直的德性。所以君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共 同的好惡。因此,接近他們的人不會感到疑惑,遠離他們的人也沒 有什么懷疑。《詩經》說:'君子喜歡德行相同的朋友。’”孔子說: “隨便地與貧賤而賢能的朋友絕交,而慎重地與富貴而邪惡的朋友 絕交,這就是好賢的心不堅定,而嫉惡的行為不顯明。雖然有人說 這種人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但我卻不相信。《詩經》說:'朋友之 間的關系,是靠言行威儀來維系的。’”

【經文】
子曰:“私惠不歸德,君子不自留焉。《詩》云:'人之好我,示我 周行。’”子曰:“茍有車,必見其軾;茍有衣,必見其敝;人茍或言 之,必聞其聲;茍或行之,必見其成。《葛覃》曰:'服之無射。’”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小雅·鹿鳴》。②敝:王引之《經義述聞》以為敝 通“袂”,衣袖。 ③這一句出自《詩經·周南·葛覃》。射(yì):《毛詩》作“”, 厭倦。
【今譯】
孔子說:“私自把恩惠施給別人,而不合于道德的,君子是一定 不會接受的。《詩經》說:'愛我的人,應該指示我大道啊!’”孔子 說:“人們如果有了車子,就一定可以看到車前的軾;如果是衣服, 就一定可以看到衣袖;人在講話,一定會聽到聲音;如果真在做事, 就一定會看到成果。《葛覃》說:'舊衣裳穿不厭。’”

【經文】
子曰:“言從而行之,則言不可飾也;行從而言之,則行不可飾 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則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惡。《詩》 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小雅》曰:'允 也君子,展也大成。’《君奭》曰:'昔在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其 集大命于厥躬。’”
【今注】
①以上四句出自《詩經·大雅·抑》。②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小雅·車 攻》。前一個“也”字,《毛詩》作“矣”。展:誠。③以上三句出自《尚書·君 奭》。奭(shì):召公的名。《君奭》是周公給召公的信。昔在:今本《尚書》作 “在昔”。“周田觀”,鄭玄認為當作“割申勸”。割:通“蓋”,發語詞。申:慎重。 勸:勉勵。
【今譯】
孔子說:“依照所說的去做,那么所說的話就無法掩飾;照著所 做的去說,那么所做的事也無法掩飾。所以君子不必多講話,而只 是用行動來證實他的信實,這樣人民就不能隨意地夸大他的優點, 而掩飾他的缺點了。《詩經》說:'白玉上面有污點,還可以琢磨干 凈。但說出的話有了毛病,可就再也無法挽回了。’《小雅》說:'信 實的君子,真誠而有大成就。’《君奭》上說:'以前上天慎重地獎勵 文王的德行,才將偉大的使命降在他身上。’”

【經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為卜筮。’古之遺言與? 龜筮猶不能知也,而況于人乎? 《詩》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猶。’ 《兌命》曰:'爵無及惡德,民立而正事,純而祭祀,是為不敬;事煩則 亂,事神則難。’《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偵,婦人 吉,夫子兇。’”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詩經·小雅·小旻》。②以上六句與今本《尚書·說命 中》的文辭有很大的不同,可能是錯亂脫缺所致,這里只能依文解說。純而祭 祀:鄭玄說別本“純”或為“煩”。今本《尚書》作“黷于祭祀”,黷就是煩,“而”、 “于”古通用,所以“純”當依別本作“煩”。③以上五句出自《易經·恒卦》,前 二句九三爻辭,后三句六五爻辭。偵:《易經》作“貞”,貞卜。婦人吉,夫子兇: 孫希旦《禮記集解》:“引《易·恒卦》九三爻辭,以明無恒之取羞;引六五爻辭, 又以明所謂恒者,當因義而制其變通,而不可如婦人之專一也。”
【今譯】
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三心二意,就不能替他卜 筮。’這大概是古人留下的一句諺語吧! 這種人的吉兇連龜筮都不 知道,何況是凡人呢? 《詩經》說:'連我的靈龜都厭煩了,再也不肯 把吉兇的道理告訴我了。’《說命》說:'爵祿不要賞賜給德性不好的 人,如果賜爵與人,立他為卿大夫,就一定要選那些有恒心而行正 道的人。不斷地祭祀求神,是最大的不恭敬;事情煩雜了,就擾亂 了典禮,事奉鬼神也就難以得福了。’《易》說:'如果不使德性有恒, 就會受到羞辱。’又說:'依恒常之道行事,女子貞卜,則吉,男子貞 卜,則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上博楚簡《緇衣》篇試譯(二)
《大學》白話版
中華經典 | 《孟子》第一講:孟子的魅力有多大?
表記第三十二
「四維中國通史」第十二講:《詩經》到底講的是什么內容?
詩經今譯(小心啊,一定要小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邑县| 垫江县| 山阳县| 武平县| 盐山县| 淮南市| 中牟县| 乌鲁木齐市| 宕昌县| 锡林浩特市| 城步| 芮城县| 绥芬河市| 资溪县| 新泰市| 长垣县| 沂水县| 平度市| 长葛市| 顺昌县| 桐乡市| 固阳县| 香港| 象州县| 巴东县| 吉安县| 图们市| 肇源县| 定兴县| 宁强县| 松滋市| 谷城县| 耿马| 凤山县| 巢湖市| 金秀| 宜宾县| 太湖县| 彭水| 丰都县|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