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摘自《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節》
解釋: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擾亂其人業已開始的行動。
2、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摘自《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九節》
解釋: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
賞析:孟子認為,士人窮困之時,不能失去“義”,顯達之時,不能離開“道”,身處厄境,也要保持獨立的品性,絕不隨波逐流,身居要職,就推行仁道,普濟天下。
3、
人之忌,在好為人師。
摘自《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三節》
解釋:人們的毛病,在于總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
賞析:此句指出了人們常犯的錯誤,孟子認為,驕傲自滿、好為人師是修身的大忌,會妨礙德操修為的進一步提升。
4、
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摘自《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十七節》
解釋:不做那些自己不該做的事,不要貪圖那些自己不該要的東西,如此而已。
5、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摘自《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四節》
解釋:凡是行為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都應該反過來檢查自己,自身行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會歸服。
6、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摘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十三節》
解釋:一個有道德的人做事不抱怨老天,也不抱怨他人。
7、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節》
解釋:富貴不能使我驕奢淫逸,貧賤不能使我改移節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賞析:孟子十分注重人格修養和浩然正氣的培養,他認為,真正的大丈夫應該居于仁,立于禮,行于義,要具有剛正不屈的天地正氣和凌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尊嚴,此句極大地鼓舞了許多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不畏強暴,追求正義。
8、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節》
解釋:持事物之人需要費心考慮周到,慮事不周或只能出力之人需要服從安排。
9、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摘自《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二十節》
解釋:賢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別人明白;今天的人則是自己都沒有搞清楚,卻想去使別人明白。
10、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摘自《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節》
解釋: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賞析:孟子認為,實踐“仁”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人生追求,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身努力,不斷提高仁德修養,實現人生價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