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第六十三卦《既濟》九三爻: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高宗指殷商23代君王武丁,在位59年。鬼方指殷人西北邊境民族。武丁是盤庚以后最好的國王,政治改善,商朝復興,他擊敗了四方入侵,商朝威鎮四方。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為商代末期著名戰爭之一,武丁出兵征伐鬼方,用三年時間趕跑了鬼方入侵者。
第六十四卦《未濟》九四爻: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古本竹書紀年》說:“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周王季歷將俘獲者的人頭獻于大國商,得到了商王帝乙的賞賜。
第十一卦《泰》六五爻:帝乙歸妹。
第五十四卦《歸妹》六五爻:帝乙歸妹。
我們來看看商王朝后期與周部落之間的恩怨。
商第28位君王武乙,為了安撫新歸順的周部族首領古公亶父,不但封了周公,還把商王室宗族之女大任嫁給古公亶父之子季歷,以為盟好。
商朝發展到后期,國勢漸漸沒落,就在商朝江河日下的時候,西方岐山地區一個姬姓的部族周漸漸興起。周族的開基之祖古公亶父去世后,季歷繼位。季歷不但繼承了古公的位置,還繼承了他的治世策略,推行仁義,積極發展農業,周部族迅速發展起來。
此時,商朝的第29位君王為文丁,面對發展勢頭良好的周族,他采取的是懷柔政策,封季歷為牧師,也就是地方伯長,季歷也不斷加強與商的政治聯姻。
在不斷征討邊陲部落的過程中,很多諸侯都歸順了周,周的軍事實力不斷擴張,勢力越來越強大。周族的日益強盛,引起了商王文丁的恐慌,為了解除這個威脅,文丁突然下令把季歷抓了起來,并很快就把他給殺了。
季歷死后,他的兒子姬昌繼承了王位,也就是后來的周文王。文王即位后,立志要報商王朝的殺父之仇,努力讓周變得更加強大。
文丁殺了季歷后,沒過幾年也去世了。
商第30位君王帝乙即位,帝乙初臨天下,還沒站穩腳跟,姬昌打算趁著這個機會攻打商朝,為父報仇。當時,江淮之間的夷族又強盛起來, 先后聯合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亂,準備大舉進攻商朝。
這樣一來,帝乙可能面臨東西兩方同時受敵的局面,為了穩定全局,帝乙決定采取和親的方式,修補因其父文丁殺了姬昌之父季歷而破裂的商周關系,在自己嫡系諸侯中選一女子嫁與姬昌,周與商王之間本是一種隸屬關系,結為姻親后,就更加唇齒相依。帝乙希望由此使商周之間能不計前嫌,親如一家。
姬昌審時度勢,考慮到商朝根基深厚,目前兩方的實力相差還較懸殊,滅商的時機還未成熟,與商聯姻可以穩住商王,爭取擴充實力的時間。
商王帝乙穩住了周后,便率領諸侯,集中精力討伐東南夷族,
很快就得勝而歸,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商王帝乙和文王姬昌差不多同一時期即位,根據甲骨文中的記載,帝乙在位約三十年,去世后商紂王帝辛繼位。文王在位約五十年,去世后周武王姬發繼位。帝乙在位近三十年間,商周之間未曾再兵戎相見,可見帝乙歸妹的確促進了和平。
隨著周族的日益強大,商紂王就把周文王姬昌囚禁了起來。
商紂王后期為人殘暴,且好色無比,酷刑于民,大修宮舍,使民不聊生,商紂王于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
從周武王繼承文王遺志,討伐商紂王帝辛成功后,建立周朝的歷史,我們是否可以推測:周文王在被囚期間演繹六十四卦,是用書信往來的方式,以“卦”為內容,來告誡或喻示其族人一些事情。如以《蠱》卦喻示商紂王帝辛內部已經腐壞混亂,暗示周部族正在發展興盛時期,有利于前往治蠱。那么在什么時候、用什么辦法去推翻他呢?
第十八卦《蠱》中的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和第五十七卦《巽》中的“先庚三日、后庚三”又是什么意思呢?在說到《蠱》卦和《巽》卦時再和大家細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