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青少年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豐富,人情越來越淡薄,這其中也包括了親子關系的惡化,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問題層出不窮。青少年期是一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時期,是一個開始由家庭更多地邁進社會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變化巨大,面臨多種危機的時期。
首先,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有哪些呢?
據專家估計我國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在心理咨詢中,青少年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致表現如下幾個方面:
一、心理障礙
最常見也嚴重的要數青少年抑郁征,因為由其導致的自殺可給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
表現為: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體驗到心情不愉快、高興不起來、煩悶;對平時感興趣的事情變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腦子變鈍了、注意力難集中、記憶減退;學習失去了動力、人變“懶”了甚至厭學;對成績下降變得無所謂或對什么都無所謂、;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著沒意義、產生輕生的念頭。
其次,恐怖癥也是青春期常見的心理疾病。
表現為:見到異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臉紅、怕跟人目光對視或怕被別人目光注視,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對方的敏感部位,覺得別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變化和窘態,能洞察到他內心的想法等等,于是避開他人,影響和別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
二、產生性煩惱和性困惑
性煩惱的產生是由于性意識覺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與社會行為規范的矛盾所致。
性困惑的由來是青少年對自身性發育、性成熟的生理變化產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
由于社會倫理道德的約束和對性教育的神秘化,常會導致青少年的心理沖突。他們常認為“性是不好的”、“對異性長輩出現性幻想是可恥的”、“手淫對身體是有害的”等,出現對性的消極評價和過度的性壓抑。
三、學習壓力
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常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因為學習壓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屢見不鮮。這些情況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圍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如父母關系發生突變等)時更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這些心理壓力,有時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反抗情緒,形成家庭暴力,有極個別甚至消極自殺。現在全社會都在呼吁給中小學生減壓,希望情況會有所好轉。
四、人際交往的壓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的增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愿望日益變得強烈,社會交往、發展親密的伙伴關系是青少年一種精神需要。因人際關系壓力而煩惱的年輕人通常表現為自卑、過分注意他人評價、容易受到傷害、虛榮心強、怕丟面子等。
無疑,青少年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學校、社會以及青少年個體,但其中我們不難發現,家庭是根基。也因此,若要緩解和消除青少年心理障礙,家庭治療是切實可行的。
何為家庭治療?
家庭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形式,治療對象不只是病人本人,而是通過在家庭成員內部促進諒解,增進情感交流和相互關心的作法,使每個家庭成員了解家庭中病態情感結構,以糾正其共有的心理病態,改善家庭功能,產生治療性的影響,達到和睦相處,向正常發展的目的。
家庭治療的組織與實施
首先,在進行家庭治療時必須堅持三個基本原則:
①、針對整個家庭成員,進行集體治療,糾正共有的心理病態;
②、“確診的病人”所存在的問題只不過是癥狀而已,其家庭本身才是真正的患者;
③、家庭治療醫生的任務在于使每個家庭成員了解家庭病態情感結構,改善和整合家庭功能。
(1)參加的對象。凡與家庭功能紊亂有關的成員均參加,甚至可包括一些有關的社會成員,如朋友、醫師、監護人等。要克服參加人員的顧慮和阻力,如怕家丑外揚、互相抱怨、家庭被社會歧視等。
(2)接談技巧。首先使氣氛和諧,每個成員都能自由地、心平氣和地發表意見。注意各成員之間的關系,如誰和誰坐得最近,各人選擇坐位的方式,每個人發言的頻度,其他成員的反應和表情。而家庭治療者擔任指導、啟發、協調角色。要讓家庭成員之間在思想和情感上直接交流,鼓勵互相尊重,避免爭吵、抱怨,各人多作自我批評,宣講家和萬事興的道理。
(3)分析問題。對家庭的結構和性質先有一個分析和類化。家庭的結構形式,可以引導出家庭存在的問題。例如,家庭可分為:不和諧家庭、破碎家庭(有人死亡或離異)、雜合家庭(一方或雙方帶有兒女,再婚組合家庭)、不幸家庭(有慢性病人、殘疾人,或受政治迫害的家庭)。下一步則要找出存在的問題,目前的煩惱和困境產生的根源有哪些?
(4)協商討論問題。以集體心理咨詢和集體心理治療的形式進行。家庭治療者和家庭成員一起共同分析、討論,找出問題的癥結,研究如何擺脫困難,解決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強調每個成員都應承擔義務和責任,都應互通信息,相互了解和理解,并能相互尊重和容忍,不能只強調自己的家庭角色,而一味指責他人。家庭治療還應包括家庭生活藝術、家庭管理、心理衛生知識介紹,照顧老人和病人的護理知識,以及如何爭取社會的支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