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對于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找到一個愿意帶教的師傅有多么重要,一個好的師傅,他不光負責給你安排工作任務,他們還會對你平常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同時他們也是你職場的引路人。好的師傅會讓年輕人的職場之路越走越順,壞的師傅,不但不愿意教人,也不懂得如何培養人,總讓一些年輕人走很多彎路,還四處碰壁。
今天主要想聊聊,在職場中拜師的一些事情,我們在職場中為什么要拜師呢?一方面除了增長本領之外,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為了找到一個共同體的認可,因為你在一個名師的團隊里面,你會受到更多人的認同。師徒之間,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鏈條,更是一個認同鏈條。
師傅一方面要給徒弟傳道授業解惑,另一方面,他要為了自己所在系統做好傳遞的工作,要識別人才,重點培養,然后把他領進一個共同體。
《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就有兩個老師,一個是教他本領的菩提祖師,教會了他各種神通法術、呼風喚雨、72變等等。可菩提祖師并沒有教悟空如何修身養性、如何為人處世。悟空的本領很強,最后依然是被壓在五行山下。
直到悟空遇到了第二個師傅唐僧,他沒有教給悟空任何神通法術,反而一直不斷地啰啰嗦嗦給悟空講做人做事的大道理,他告訴悟空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如何修養身心,如何跟人好好說話,他引導悟空走向正道,不斷對他進行心性上的開悟和提升,他引導孫悟空設定目標,堅守價值觀,做有意義的事。最后孫悟空修成正果。
雖然孫悟空拜唐僧為師,什么實際的本領也沒有學到,但至少,從此江湖上再沒人隨便叫他潑猴了。
我們可以從悟空拜師的這段故事中,學到一些道理,我們在人生中遇到的師傅有兩類,第一類是菩提祖師這樣的師傅,他能教給你技能學習、智能訓練。第二類是唐三藏這樣的老師,他能幫助人進行心性的提升、心靈的成長。
如果有年輕人拜我們為師,我們一方面要教給他們一些具體實際的本領,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對他們的思想和心性的培養,兩者缺一不可。否則,你都不算是一個合格的師傅。
我們在家庭中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一方面要讓他學好基礎功課,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視對人格因素的培養,要讓孩子陽光自信、善良友愛,持久堅韌、負責任、有擔當、忠誠守信,這些人格因素的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這些人格特質的培養,比他的學業成績更重要,因為這是他以后走向社會,學會與人好好合作的根本。這就是我們為人父母的職責所在。既要培育他長大成人,學好基礎本領,也要教會他正確的人生觀。
所以,好的師傅和徒弟的真正關系可以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