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全身慢性代謝性疾病,因體內嘌呤代謝異常,血中的嘌呤代謝產物——尿酸含量增高所致.痛風一旦發生就無法治愈,所以要注意預防,最好的辦法就是定期檢查血尿酸濃度(每3個月一次),一旦發現血尿酸超過正常值,就要服用降尿酸藥物,只要控制了高尿酸血癥,痛風就不會發生.治療痛風的總體原則是:1)合理控制飲食;2)攝入充足的水分;3)生活要有規律;4)適當參加體育活動;5)采取有效的藥物治療;6)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為了 預防和治療痛風,飲食上應做到三多三少:l)多飲水,少喝湯.血尿酸偏高者和痛風患者要多喝白開水,少喝肉湯,魚湯,雞湯,火鍋湯等.白開水的滲透壓最有 利于溶解體內各種有害物質.多飲白開水可以稀釋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湯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飲后不但不能稀釋尿酸,反而導致尿酸增高.2)多 吃堿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痛風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異常,如果過多吃酸性食品,會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復.而多吃堿性食物,能幫助補充鉀,鈉,氯 離子,維持酸堿平衡.3)多吃蔬菜,少吃飯.多吃菜,有利于減少嘌呤攝入量,增加維生素C,增加纖維素.少吃飯有利于控制熱量攝入,限制體重,減肥降脂.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期的患者應忌食高嘌呤食物,如:酵母,胰臟,濃縮肉汁,肉脯,沙丁魚,鳳尾魚,動物心臟等.可吃葡萄,橘子, 山楂,番茄,蘋果,咖啡,茶,奶,蛋,海藻類等低嘌呤偏堿性食物.切忌喝啤酒
急性發作期的抗炎藥物治療主要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消除炎癥、緩解疼痛,這類藥品種很多,包括吲哚美辛 (消炎痛)、雙氯酚酸鈉(英太青、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美洛昔康(莫比可)等,不良反應以胃腸道反應最常見,輕者只是腹痛、惡心、嘔吐,嚴重者可 引起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并發消化道出血,因此應盡可能選擇腸溶制劑、緩釋制劑、控釋制劑,以減少直接和間接的胃腸刺激。如果原有胃腸道疾病,應同時加用胃黏膜保護劑,如奧美拉唑、雷尼替丁或米索前列醇等。一般來說,短期內應用治療劑量的NSAID是不會引起腎臟病變的,但如果長期大劑量使用則可導致慢性間質性腎炎,直至慢性腎功能不全,因此一旦炎癥消退、疼痛緩解即應停藥。如果患者年齡較大,有腎功能不佳或同時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等疾病,應更 加注意。此外,NSAID還可以引起一過性轉氨酶升高、過敏性皮疹、白細胞減少和頭脹耳鳴等不良反應,因此一旦開始用藥,還需定期檢查血、尿常規和肝腎功能,盡早發現,盡早停藥。注意決不要將兩種NSAID合用或與皮質激素同時使用。
部分患者因使用NSAID效果不佳,而在急性發作的最初數小時內應用秋水仙堿治療,有效率可達90%以上,該藥被稱為痛風的特效藥。但是秋水仙 堿的毒性較大,且治療劑量與胃腸道毒副作用的劑量接近,通常不作為急性發作的首選藥物。另外,長期用秋水仙堿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肝腎損害,因此,治療過程中應定期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一旦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停藥。
間歇期降尿酸藥物治療有兩類。一類是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如丙磺舒、磺吡酮和苯溴馬隆(立加利仙),不良反應較輕,對肝腎功能無明顯影響,但仍有 部分患者會出現胃腸道反應和頑固性腹瀉,少數也有皮疹。患者在服藥過程中應多飲水,保證每日尿量在2升以上,以利尿酸的溶解和排泄。另一類降尿酸藥物是別 嘌呤醇,其作用機制是抑制尿酸的合成,一般情況下,患者對別嘌呤醇的耐受性較好,但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藥物的副作用明顯增加,主要表現為皮疹、肝腎損害和白細胞減少。由于別嘌呤醇引起的皮疹往往病情重、易復發而且死亡率高,因此一旦出現皮疹,應馬上停藥并及時就診,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足量皮質激素。總之, 無論哪一種降尿酸藥都應從小劑量開始,以防用藥量過大導致關節內尿酸鹽結晶迅速析出、沉積,誘發關節炎急性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