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語言交流為主,播放音頻為輔:聽音樂、聽自然界的聲音、聽故事、聽英語。
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期是極其寶貴的,孩子一般會有約一年的語言(儲備)沉默期。必須及早給孩子大量的標準的語言輸入,以利于孩子對語言的消化理解。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得快慢,主要取決于家長與孩子談話次數(shù)的多少及語言的準確程度。美國富人家庭的孩子和窮人家庭的孩子相比,長到4歲時他們多聽到的單詞量大概是3000萬個。
語境有助于孩子揣摩說話人的意思,孩子是把語音和語境捆綁到一起記憶的,積累得多了孩子就悟出了語音的含義。而用設(shè)備播放的語音對小孩子的語言開發(fā)貢獻不大。
2、嬰兒游泳:能刺激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也培養(yǎng)了寶寶勇敢、主動、積極、自信的情緒特點。消除了對下水的恐懼,為3歲以后下兒童池游泳做了鋪墊。
3、爬行訓練:從他學爬行開始,把孩子放在地墊上的時間,越來越長,一定要少抱孩子。給他東西也要讓他爬行才能夠著。沒有爬行的孩子,身體協(xié)調(diào)性不好,前庭神經(jīng)發(fā)育不良,影響未來的閱讀,也會阻礙語言的發(fā)展。
4、一歲站立和行走:讓他扶著東西站立,鼓勵他扶著固定的東西挪步。不能用學步車。也不要牽手學走路,大人的幫助會不經(jīng)意地打擊寶寶的自信心,他一想走路先揚胳膊找大人牽手。
5、一歲多說話:孩子到了發(fā)音的階段,但是還是愿意用所熟悉的肢體語言、表情、眼神來表達,大人明知道他要干什么,偏假裝不理解,引導他發(fā)聲,孩子的語言能力就又早又強。
大人要分清哪些該幫哪些不能幫!總的原則:幫得越多孩子能力越差!
小孩子與大孩子一起玩會有最高效率的進步。其中,語言的進步特別明顯。
開始說話會有很多錯誤,兩歲以前不要生硬指正,過早的干預可能導致挫敗感。你可以用正確的說法重述一遍他的話,但是,你不要特意強調(diào)孩子的錯處!
6、最初級的自理:1歲半~2歲是幼兒認知功能的關(guān)鍵期,也是幼兒感知生活和交往能力發(fā)展最快的時期。可以開始練習自己吃飯、穿鞋子、穿衣服、鋪床、疊被、系扣、解扣、上廁所、擦屁股等。幫得越少孩子能力越強。
7、感統(tǒng)訓練:這個環(huán)節(jié)不要錯過,是培養(yǎng)平衡能力的有效手段。
8、音樂唱歌:一歲多能唱十幾首,兩歲多能唱幾十上百首。
9、識字和聽看書:鐵定的每天晚上睡前講故事,早晨聽故事。
孩子看圖識物,與看圖識字是一樣的,同步的;很早就可以辨識、記住很多字形。只是讀音、含義、組詞、用法,要逐漸補充。家里要早掛、多掛大個的配圖識字畫片。或用大屏幕:顯示字和動畫,播放讀音,又學語音又識字又明白含義。
10、溝通交往能力:多帶孩子出去見人。從小交往多的孩子,覺得交流是一種享受,無論跟誰都能輕松自如,他的未來與社會的相融性就會特別好。將來,成功70%靠人際關(guān)系。
家長要始終保持與孩子的溝通。精心呵護孩子對親人敞開內(nèi)心的絕對信任。
11、涂鴉和簡筆畫:涂鴉是幼兒的另一種語言。
涂鴉能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圖形記憶是最高效的記憶法,簡筆畫是圖形記憶最高效的配圖方法。學會了簡筆畫,孩子的能力躍升一個大臺階。
12、計算:最適合從游戲中學的知識是數(shù)學。2-3歲是敏感期。經(jīng)常數(shù)數(shù)給寶寶聽。還要倒著數(shù)、間隔著數(shù)、兩個一組五個一組地數(shù)。借助算術(shù)玩具教孩子從個位到兩位數(shù)的加減。就是心算,不用手和算盤。
在敏感期入門的孩子,數(shù)學能力的曲線是陡峭上突的,因為他的思維啟蒙早,所以準確率高,而且容易獲得靈感。好像練雜技的,從小練的才有把握不失手。
數(shù)學能力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運算能力,一個是思維能力。一定要在敏感期高效率地玩中訓練,把這兩項能力推到所能達到的極致。
數(shù)學能力與英語、語文一樣不封頂,只要孩子喜好,學多深都是好事。
訓練孩子算術(shù)的過程,就是培育孩子專心、認真、周密、細致等優(yōu)秀特質(zhì)。
13、好奇愛問:孩子好奇需要大人觀察發(fā)現(xiàn)。讓孩子愛問需要大人引導。
14、兩歲半開始背誦:背詩詞、古文、兒歌、童謠,傳統(tǒng)經(jīng)典、現(xiàn)代經(jīng)典、語文精華和科學文化知識等。
15、訓練日常生活能力:例如,會打結(jié)、會用筷子、收拾餐桌、會洗碗、會吐魚刺、會吃蝦、蟹、剝雞蛋、剝花生、嗑瓜子。
不挑食:苦瓜、韭菜、茴香、芹菜、海鮮、生吃蔥蒜、敢吃辣。
會搞衛(wèi)生、會削皮、會買東西、看懂地圖、公交車牌、地鐵指示牌等,都應(yīng)該學前學會。
整理自己的房間,準備該用的東西,收拾用過的東西。
愛干家務(wù)的孩子有出息。做家務(wù)能培養(yǎng)很多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16、常見工具、設(shè)備的使用:家里的東西壞了,要等孩子來參與修理。長動手能力是次要的,關(guān)鍵是經(jīng)過這類訓練,長大后他才能操心管事。
17、行動有條理,內(nèi)心有計劃,辦事想周全:
18、到三歲要養(yǎng)成高效的生活習慣:好奇、思考、認真、細心、早起、運動、勤勞、家務(wù)、勇敢、自理、高效、聽看書、愛交往等習慣。簡化為:興趣、運動、勤勞、高效、聽看書、交往六大習慣。
19、吃苦訓練:古人說:“慣子如殺子”、不苦不成人,白長了個聰明的腦袋。有太多的真實事例可以證明“艱難困苦礪英雄,從來紈绔少偉男”這句老話。
20、體育鍛煉:踢毽、踢球、跳繩、游泳、輪滑、乒乓球、網(wǎng)球、滑板、平衡訓練、仰臥起坐。
騎自行車:用不帶腳蹬子的小自行車,滑行,又不摔跤又能學會掌控車把。然后換成帶腳蹬子的。
21、立規(guī)矩:告訴孩子何可為,何不可為,開始立規(guī)矩。2歲前的孩子不會拒絕大人施予的各種嚴厲規(guī)定,他會遵守家長給他設(shè)定的規(guī)矩。
22、邏輯推理、智能玩具:思維能力是兒童學習能力的核心。思維是有方法可循的。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后,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23、興趣愛好:興趣愛好廣撒網(wǎng),有取舍、精準培養(yǎng)。有些項目需要占用孩子太多的時間,例如,樂器、素描、大球等,投入產(chǎn)出比太小。
24、自我保護和生存能力:不讓孩子在門后面玩耍,以避免有人推門時,直接把孩子推倒在地。會跑的小孩不怕車,這才是考驗家長的時候。不讓孩子用手去摸插頭插座。只有家長想不到的危險,沒有孩子不敢做的事情!一定要不遺余力、苦口婆心、隨時隨地給孩子講出哪里存在危險。
25、有教養(yǎng)、不給別人添麻煩:有教養(yǎng)是對所有人好。有意識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wù),鍛煉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例如,果皮、廢紙、飲料瓶離席時要扔垃圾桶,水杯涮凈,飯后碗、筷放廚房。做事不留“尾巴”。
26、關(guān)愛他人、為他人著想:了解家人的名字和工作。能叫出對主要親戚和鄰居的稱呼。文明禮貌、會招待客人,會說祝詞、送別。
愛交往,也會照顧老人、小孩子。成功人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能夠洞察別人的內(nèi)心,主動幫助別人。
有教養(yǎng):記住父母的生日,并有所表示。孝敬長輩。讓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憂慮和難處,進而增強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有“心”的孩子才會孝敬長輩。既要把自己的事講給長輩聽,也要耐心聽長輩的嘮叨。
27、決策能力:從兩個以上的方案中選擇一個合理的方案。這種決策能力必須從小培養(yǎng)。
28、記憶法:孩子記憶一些抽象難記的東西時,盡可能與具體、形象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記,立即想到的圖片或場景,應(yīng)該是最佳匹配。如果沒有,就構(gòu)思一幅簡筆畫,畫在旁邊。對于會簡筆畫的孩子來講,投入產(chǎn)出比高、超強記憶。
29、口才訓練:口才的基本技巧:適時、適量、適度。有口才必定是人才。讓孩子了解各種各樣的人,多接觸陌生人,又長見識又練口才。
30、時間和鐘表:先認識數(shù)字電子表,再認識指針表。
31、講偉人、學英雄:中華民族的古今英雄層出不窮,是最寶貴的教育資源。“小人物”要向“大人物”看齊,莫道年紀小,立志應(yīng)圖早。
32、從小訓練自律,抵制屏幕的誘惑:“延時滿足”孩子的不恰當要求,有助于孩子形成自我控制力。自律就是克服壞的欲望和情緒,就是自我監(jiān)督、抵制誘惑。讓兒童自律是很困難的,因為克服壞的欲望和情緒需要理智,抵制誘惑需要志向。接受了良好早教,酷愛閱讀的兒童,才能很小就有理智和志向。
33、嬰兒時期培養(yǎng)陽光心態(tài):熱情、誠肯、開朗、樂觀、自信、向上、大度等組成行為習慣。養(yǎng)成良好性格。
34、三到六歲學拼音和漢字輸入:這是孩子的極其重要的基礎(chǔ)能力,觀察孩子對拼音的好奇,抓住時機,寓教于樂,大人、孩子都不費勁就會了。
35、訓練孩子獨立思考和科學思考:如果從小管教過于嚴厲,對孩子批評和否定太多,孩子就唯唯諾諾,不敢想也不敢說。要從小鼓勵孩子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