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親子關系,考驗的是家長的基本功。
在現在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想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還真的是挺難的。
尤其是,自己沒有主見和定力的家長,看到別人做什么,就要跟著做什么,完全不考慮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而且,還動不動就要和別人比,結果不但把自己搞得很累,更讓孩子受到了傷害。
心理學家李雪說,想要親子關系好,牢記這4點就夠了。
家長嚴守邊界。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做主,家長自己的情緒,自我負責,不怪到孩子頭上。
這一點對許多家長來說都是挑戰(zhàn)。
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恨不得都替孩子做了;
自己有了情緒,就責怪孩子:都是你讓媽媽生氣的,媽媽生氣還不是因為你嗎?
拜托,你生氣是自己的問題好不好,跟孩子有什么關系呢?
這一點我做得也不好,就像剛才在哄娃睡覺,哄了半天也不睡,我惦記著自己的事情,就很沒耐心,對孩子說,是他惹我生氣,是他讓我煩躁,以至于他對我發(fā)出了靈魂拷問:媽媽,你不愛我了嗎?
看到這句話,不禁又一次自我反省。
家長的意識安住在家長自我身上,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打擾孩子
很多家長喜歡打擾孩子,孩子在專注地玩,非讓孩子吃水果,或者跟孩子說話,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要知道,孩子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破壞的。
發(fā)現現在孩子的專注力真的挺差的,娃的初中班主任說,班里總有那么幾個孩子,一有點風吹草動就得去看看,老師跟別人說話他要看,外面走個人他要看,全神貫注的時間不能連續(xù)超過5分鐘。
這樣的孩子,怎么能夠體會到心流的美好呢?
這真的值得家長反思,孩子為什么這么不專注?是不是因為家長打擾得太多了?
家長在孩子發(fā)出需求時,及時回應。愿意滿足就痛快滿足,不愿意滿足就直接拒絕,不評判孩子的需求
這一點也是很多家長存在的問題。
孩子想吃零食,不想給孩子買,于是就說,吃零食的就不是好孩子;
孩子想要某個玩具,不想給孩子買,于是就說,你怎么這么不體諒別人,就知道買玩具;
在這樣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生出一種匱乏感和不配得感??傆X得自己什么都沒有,總覺得自己什么都配不上,不值得用好的,吃好的。
日子過得苦哈哈的,自身能量也不足。
孩子想要的東西,能滿足就痛痛快快地滿足,不想滿足,就如實地拒絕,不要去評判孩子的需求,不要給孩子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
家長覺察自己的自戀和控制欲,不要去教育孩子,要向孩子學習
許多成年人有著高度的自戀,當成了父母之后,這種自戀更加變本加厲。
總覺得自己多活了幾十年,有經驗,有經歷,動不動就對孩子指手畫腳,認為自己可以規(guī)劃孩子的人生,打著教育孩子的旗號,講大道理,指責孩子,批評孩子,甚至PUA孩子。
真正智慧的父母會把孩子當作自己的老師,認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讓自己進步和提升的,應該向孩子學習。
可有多少父母有這樣的境界呢?
育兒一定要先育己,當父母一定要學會覺察,只要覺察到,才可能覺醒。
而只有覺醒了,才能改變。
牢記這4點,相信你和孩子的關系一定會慢慢變得更好。
父母要學習和成長,最簡單最快捷的方法就是讀書,尹建莉老師的書通俗易懂,又飽含教育真理,推薦給所有的父母們:
我最近開始嘗試用ChatGPT寫作,果然效率提高了不少,如果你也對ChatGPT寫作感興趣,歡迎你加入進來,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掃描以下二維碼,付款即可。
給自己一個機會,就是給未來一種新的可能。
我是墨遙(微信號:moyaojtjy),和你分享社會熱點,分享教育故事,用文字走好腳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