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習家庭教育是從11年前開始的,當時剛剛有了大兒子,因為自己原生家庭的關系,對這方面特別關注。
有了孩子之后,看到懷里那個軟糯可愛的小嬰兒,就希望把所有美好的一切都給他,尤其是正確的愛。
于是,我就想到了學習,認為自己不要再重蹈父母的覆轍,不能再犯那樣的一些錯誤。
就這樣,我從讀書開始了自己的家庭教育學習之旅。
我讀的第一本書就是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買來很快就讀完了,當時只覺得跟看故事一樣,很過癮,其他的沒留下太多印象。
后來,在我系統報了尹健莉父母學堂的課程之后,才意識到這本書有多厲害。
這是中國現代家庭教育的開山之作,在它之前,家庭教育沒有人重視,而在它之后,出現了無數的《好。。。勝過好。。。》系列。
單是不同作者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可能就有幾十種了吧。
十幾年來,這本書一直在暢銷,由此可見它有多么受歡迎,而尹健莉老師,這么多年也一直在這個領域活躍著,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科學的家庭教育而努力著。
可是,我竟然在某書上看到很多人說,這本書是毒雞湯,根本沒有適用性。因為尹老師有個好女兒,乖巧又聽話,而且她只養了這一個女兒,沒有什么說服力。
能說出這種話,說明她完全沒有讀進去這本書。
我發現許多家長都是這樣,她們只追求方法和技巧,比如,怎樣讓孩子如何如何,孩子出現了問題,如何解決?
她們需要的是立竿見影的方法,你告訴我怎么做,我照著去做,要是沒有效果,那說明你的方法不好使,我再去按照別人的方法做。
所以,她們學了很多方法,聽了很多專家的課,卻依然不會教育孩子。
而尹老師在這本書中,并沒有給出很多具體的方法,她只是講了很多的案例,這些案例都是活生生的身邊的例子,在講完這些例子之后,她會分析一下其中的理念,引導父母去思考。
這個理念,才是這本書的核心,才是家長在讀的時候著重要思考的東西。
當孩子出現了問題,合格的家長應該想的是,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孩子之所以這樣,跟我有沒有關系?我做了哪些事情導致孩子這樣?孩子這樣還有哪些其他的原因?
分析了原因,知道問題出在哪兒,然后針對問題,再去尋找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所以說,方法有無數種,可以千變萬化,同樣的孩子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年齡段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而支撐方法的,是理念,是心理學上的理論依據。
這些,才是我們該學習的核心。
尹老師曾經說過,她在書中提出的那些理念,都不是自己的獨創,而是綜合了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的研究,得出的結論。
這些理念是有科學研究依據的,是那些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們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分析了無數個人,而做出的結論,它們經得起推敲,具有普適性。
作為家長,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教育理念,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才能知道自己該怎么做。
還是那句話,育兒先育己,先充實自己,先讓自己的認知和理念對了,才可能做出正確的教育行為。
如果你也覺得這本書是毒雞湯,那請你再好好讀一遍,認真分析其中的理念,你會發現,書中有太多值得學習的東西了。
這本書真的是常讀常新,需要多次深入閱讀,才能領會它的精妙之處。
再次真誠推薦尹老師的書,學習家庭教育,想成為一個好的家長,她的書絕對必讀:
針對青春期父母關心的問題,我整理了一本青春期父母手冊,感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現在購買贈送家庭教育交流社群,和更多的家長一起探討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