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鼻炎的中醫秘方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炎癥,又稱常年變態反應性鼻炎、血管舒縮性鼻炎。其臨床表現是,春季百花盛開時節出現陣發性鼻癢、連續噴嚏(多3次以上)、急性發作時流出大量水樣鼻涕,嗅覺減退或消失,頭痛耳鳴,流淚等。中醫常用的驗方有以下一些。
玉屏風散加減:白芍15克,生黃芪20克,白術、防風、當歸、辛夷、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蟬蛻、甘草各6克,細辛3克。水煎,日1劑,服2次。
金匱腎氣丸:內服,大蜜丸每服6~9克,每日2次,淡鹽水送服。對過敏性鼻炎伴有腎氣不足,手足發冷,遇冷水或天氣轉冷病情加重者,有較好效果。
蔥白紅棗雞肉粥:紅棗10 枚(去核),蔥白3段(每段一柞長),連骨雞肉100克,芫荽(香菜)10克,生姜10克,粳米100 克。將粳米、雞肉、生姜、紅棗先煮粥,粥成再加入蔥白、芫荽,調味服用,每日1次。
(副主任醫師寧在蘭)
過敏性鼻炎治療秘方9
1.鵝不食草100克。加水煎成濃液,每日3次滴鼻。
2.撲爾敏(4毫克*1)100片,冰片2克。共研極細末。取少許先從一側鼻孔猛吸入,再從另一鼻孔吸入等量,每日2-3次。
3.生黃芪20克,白芍、白術、丁香、生甘草各10克,五味子8克,桂枝、防風各6克,細辛4克。水煎2次,藥液混勻,2次分服。
4.黃芪、烏梅、豨薟草、干地黃、訶子肉各10克,防風6克,柴胡3克。水煎兌入蜂蜜30克。每日1次,2次分服。
5.荊芥、防風各9克,大黃、川芎、辛荑、甘草各6克。共研極細末,每日3次,每次3克,用溫酒送服。
6.夏枯草15克,辛夷10克,甘草6克,細辛3克,冰片0.3克。共研極細末,用少許藥末吸入鼻內,每日2-3次。
7.黃芪25克,白術、防風、蒼耳子、板藍根各20克,連翹、白芷、遠志各15克,甘草10克。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
8.牡蠣15克(先煎),黨參、黃芪、白術、防風、辛夷、訶子各10克,蟬蛻3克。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
9.枸杞子、桑椹、仙靈脾、白芍、川芎、白芷、烏梅、刺蒺藜、蛇床子各10克,蓽撥6克,細辛3克。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
慢性單純性鼻炎
本病系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層的可逆性慢性炎性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男性患者兩倍于女性。癥狀以鼻塞和多涕為最顯著。鼻塞多為間歇性和交替性,白天、勞動或運動時鼻塞減輕;而夜間、靜坐閱讀或寒冷時鼻塞加重。側臥時,多為下側鼻腔阻塞,上側鼻腔通氣良好。多涕,常為粘液性,膿性多見于維發感染。鼻涕常向后流入咽部,患者常有抽吸性的咯“痰”。
本病病因主要有:(1)全身因素。全身性慢性病,如貧血、慢性腎炎、營養不良,如維生素A、B、C、D缺乏;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鼻粘膜水腫;妊娠期、月經期、青春期鼻粘膜呈生理性充血、腫脹。(2)局部因素。急性鼻炎反復發作或治療不徹底;鄰近病灶如慢性化膿性鼻竇炎、慢性增殖體炎等長期刺激的結果;鼻腔用藥不當或為時過久,如長期滴用鼻眼凈引起藥物性鼻炎。(3)職業的環境因素。因吸入粉塵,如石灰、煤灰,以及刺激性化學氣體長期刺激鼻粘膜而引起;在溫度、濕度急劇變化的環境中工作,容易罹患本病。
檢查下鼻甲粘膜腫脹、光滑、濕潤、柔軟有彈性,呈暗紅色,對血管收縮劑很敏感,粘膜腫脹迅見收縮;總鼻道或下鼻道有粘性的絲狀分泌物。根據癥狀及檢查所見,本病診斷不難。
治療原則為去除全身、局部及環境等方面的有關致病因素,鍛煉身體,增強機體防御能力。如繼發感染時,可用適當的抗菌素溶液滴鼻或霧化吸入療法。改善鼻腔通氣和引流,可用血管收縮劑1%呋喃西林麻黃素溶液滴鼻或穴位封閉,有一定療效。
本病屬于中醫的“鼻窒”、“壅塞”等范疇。本病既可因于寒,也可因于熱,兩者均因傷于皮毛,肺氣不利,壅塞鼻竅而為本病。臨床治療中不論屬寒屬熱,應配合宣肺通竅,開發皮毛之劑。氣虛之人,清陽之氣無以上升鼻竅,亦為本病之原因。臨床上肺氣虛往往與肺寒同時共存,即現肺氣虛寒之征。(張青)
過敏性鼻炎
本病又稱變態反應性鼻炎,為身體對某些過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現以鼻粘膜病變為主的一種異常反應。臨床上分為兩型,即常年性發作型變應性鼻炎和季節性變應性鼻炎(即花粉病或枯草熱)。前者較為多見。
陣發性鼻癢為先發癥狀,隨至為發作性的連續不斷的噴嚏,繼而是難以制止的大量清水樣鼻涕,鼻塞則輕重不一。上述癥狀發作過后即漸消退,典型病例每天晨起或隔數日或數周發作一次。
病因有: (1)遺傳因素,可來自父母一方或雙方,但以母屬遺傳者居多。
(2)棄粘膜受過敏原刺激而致敏感,如吸入花粉、灰塵、真菌;食用牛奶、魚蝦、雞蛋;接觸化妝品、皮毛、酒精;注射青霉素、鏈霉素、血清藥劑等。
(3)感染,可促使變態反應性癥狀的出現和加劇,尤以哮喘為最。此外與冷、熱、濕、日光等物理因素或內分泌失調也有一定關系。 發作期鼻粘膜水腫、蒼白或呈紫灰色,以下鼻甲為甚,鼻腔內大量水樣分泌物。間歇期鼻粘膜可完全正常,久發而反應劇烈者鼻粘膜呈息肉樣變或形成息肉。鼻分泌物涂片檢查見嗜酸性白細胞增多。根據典型的陣發性發作史,鼻粘膜蒼白水腫,分泌物嗜酸性白細胞增多,即可確診。
本病特效治療,即一經查出過敏原應盡力避免,或用已找到的過敏原制成脫敏浸液進行特異性脫敏療法。
非特效治療,多應用抗組織胺藥物,皮質類固醇激素、滴鼻劑等,可起到緩解和減輕癥狀的作用。若有鼻息肉、鼻甲肥大或中隔偏曲時,應考慮手術。
過敏性鼻炎屬于“鼻”范疇。本病本為腎,標為肺、脾,有先天所生,有后天所患。肺氣虛弱,衛陽不固,腠理疏松,風寒之氣乘虛而入,邪正相搏,肺氣不得通調,津液停聚,鼻竅壅塞,遂致噴嚏頻作;腎水侮土,脾不化津,氣不攝液則清涕漣漣;腎氣虛弱而攝納無權,氣不歸元,耗散于上,癥狀即遷延不斷。本病多以肺脾腎論治,以益氣固表、致肺止嚏、溫補腎氣為主,佐以溫通鼻竅、祛風散邪之藥。
本病屬寒證,治宜溫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