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難點:
1.整體的空間布局相對單調,缺乏創意和想象力,無法滿足屋主一家對未來生活的想象和期許。
2.公區原本南北通透的環境被中部的衛生間切斷,中部近10米無窗,采光條件較差。
3.主臥通向次臥的距離過遠,不方便家長照顧孩子。

基于以上問題,設計師通過對業主一家三口未來生活場景的了解和模擬,重新規劃動線,打破固有格局,創造更多元化的彈性空間。
改造思路:
1.將公區原來的衛生間打開,改造成一個連通客廳、餐廳、廚房的空間膠囊,增加南北通透性。

2.把臥室之間的墻體打通,用移門做分割,與公區形成一個大的洄游動線。

3.利用5扇門,大膽的將西北側的臥室群做成了一個靈活多變的半開放式設計,使房子能夠從1居到3居隨心切換,三種居住模式也能滿足小朋友各個年齡階段的居住訴求。

改造后的新布局,可以根據小朋友將來不同成長階段,切換出三種居住模式:
一居模式:兒童房安排在主臥旁邊,將三間臥室的推拉門全打開時可以串聯成一個大套間,方便屋主夜里能夠隨時照看;
兩居模式:等到小朋友上學后,主臥關閉與兒童房之間的推拉門,連通衛浴間形成獨立套間,兒童房與書房連通,作小朋友的睡眠區和學習區;
三居模式:最右側的書房目前主要是男主人使用,內部預留了一張墨菲床,既能做客臥,未來有二寶后也能當第二間兒童房使用。
這種隨時可以變化的居住模式,也給這個房子賦予更多的可能性,為屋主一家帶來了更好的生活方式。

入戶門正對的原始客衛,打通后改造成了空間膠囊。
這個靈感來源于這個家的孩子,設計師以他的視角,在此創造了一個“小型車站”——中間通道就像站臺,左右側串聯玄關、衛生間的收衣、換鞋、洗漱功能,梳理回家的動線。
火車頭作為一個交通樞紐,是回家的中轉站,讓一家人每天放下疲憊,洗漱干凈,再駛進家的港灣。

入戶門一側,定制壁掛抽屜柜+鞋柜。
既能夠滿足一家三口的鞋物收納需求,同時壁掛設計也方便日常清潔和打掃。

玄關凳的一側做了一個壁龕儲物格,在此可以隨手放置具有紀念意義的裝飾品,增添歸家的儀式感。
多功能膠囊正對入戶門的中段,是一個專屬小朋友的游戲空間,迷你沙發底部做了玩具收納柜。


小火車后半段是干區。洗手臺外置方便玄關使用,同時也讓進門更衣-換鞋-洗手清潔的動線更為流暢。


洗手臺旁邊是獨立的馬桶間。
壁掛馬桶上方作儲物柜方便廁紙、清潔劑等消耗品儲存。
南側入口可以進到獨立淋浴區,設計師利用玻璃磚開了三扇小窗,在不影響私密性的前提下,不僅能起到裝飾的作用,而且還能夠與公區相互借光。



改造后,客廳舍棄了傳統的電視背景墻,轉而做了一面近4米長書墻,成了一個小型圖書館。
書墻大部分以開放式的隔板為主,方便拿取的同時,也能作為陳列展示區域。
下方設置封閉式儲物柜,有藏有露,做到展示收納兩不誤。

開放式書柜頂部暗藏電動幕布,隨時可以輕松切換“家庭影院”模式。

客廳的休息區選擇了2+1位的懶人沙發,搭配小茶幾更顯空間寬敞開闊,靈活的布局也為小朋友預留出了更多活動區域。
沙發旁做內嵌壁龕書架墻,增加收納儲物空間的同時,還能作為陳列展示區,美觀又實用。


沙發北面就是主臥空間,設計師在墻面做了小面積玻璃磚的設計,可以讓兩個空間相互借光,增強互動性。

客廳的陽臺做了地臺設計,既可以作為小朋友玩耍的小天地,將來還能是男主人的茶室。



從客廳穿過空間膠囊,可以直達北側的餐廚區。
這里整體采用開放式布局,不僅能拓寬空間尺度,從視覺上實現延展的效果,還能大大改善南北采光和通透性,緩解走道無窗的尷尬。

餐桌對面利用柜體嵌入冰箱,同時借助廚房下水將洗衣機烘干機藏在冰箱旁的柜子中,搭建柜內迷你洗衣房。

廚房操作臺的每一面都設計了靈活的儲物空間,各種小型家電也整齊收納其中,避免占用臺面空間,出現雜亂無章的景象。


書房與餐廚之間,由一扇立川門分隔。
內部靠墻做了一張墨菲床,家里有客人借宿時,可以將立川門關上,變成一間獨立次臥。
平日將門敞開,書房也能融入公共區域,成為一個開放式的空間,增加家中各個區域的聯結,改善全屋采光與通透性。

靠窗一側的轉角設置L型雙人辦公桌,既能作為男主人居家辦公的場所,又能為大人提供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空間,可謂一舉兩得。


兒童房與書房之間,以一扇推拉門作為串聯。
當門打開時,兒童房可以同時兼具睡眠+學習兩個功能,關上門時,又是兩間完全獨立的臥室。

從兒童房看向書房
兒童房內,設計師利用定制柜做了一個樹屋,上面是一個私密的游戲空間,下面則用來收納孩子的衣服。
同時,加入秋千和攀爬梯的元素,滿足孩子現階段好奇、愛玩的天性。


此外,兒童房與主臥之間同樣以推拉門串聯,方便大人在晚上照看年紀尚小的孩子。
同時,門板也是小朋友的繪本書架,方便收納小朋友常看的書籍。


主臥雖然面積不算太大,但保持了原先自帶衛浴的套間模式。
床對側的墻面定制L型通頂衣柜,補充了衣帽間的功能。

床頭的圓拱造型呼應了膠囊空間的形態,玻璃磚的加入讓臥室與客廳之間實現互相借光的效果。
搭配頂部的柔光吊燈,營造出靜謐舒適的睡眠氛圍。



主衛位于主臥與兒童房之間,能供兩個臥室使用。
內部通刷微水泥,保證視覺上做到與室內連貫和諧,整體統一。
嵌入式浴缸的存在,既能滿足屋主平日泡澡放松的需求,同時也方便給小朋友洗澡。

改造后,這套原本中規中矩的三居室,搖身一變擁有多種居住模式的完美住宅,不僅能滿足屋主一家人未來10年的生活需求,還能隨時適應家庭成員增多的可能。
你看,學區房不一定就是用來勉強過渡,或者只能對居住品質妥協的存在。
褪去那層光環,其實它也是一個普普通通卻意義非凡,值得用心對待的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