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
屋主是一對90后的新婚夫婦,充滿著對新生活的向往。對于這套傳統的三居室住宅,他們希望通過設計師的巧妙改造,成為一套屬于他們的嶄新居所。
對“家”的定義進行嶄新詮釋,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光影、肌理、質感和溫度的疊加,構建多元功能與美學平衡,正是設計帶給居者的獨特體驗。
房屋信息
戶 型:兩室
面 積:142㎡
費 用:80w
裝修時長:6個月
▲ 原始戶型圖
原本的房屋存在功能邏輯混亂、房間零碎、空間缺乏整體性等問題,設計師滿足當下又著眼于未來,賦予了空間獨特的氣質
煥新后的家,由光與影引導著行走的動線,以光的流動串起時間與空間,體塊的秩序與純粹的色彩,加持著整個空間的儀式。
玄關
設計師認為,設計的核心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是既獨立又統一的。
傳統的房子都比較注重空間的獨立性,往往忽略了空間中人與人的統一性。在這個空間中,利用弧形線條引導舒適的空間動線,串聯起整個空間。
客廳
拋開冗余的裝飾堆砌,以簡單樸素的光與線條構建空間層次。窗口處光影交錯,美不勝收。
客廳旁邊的空間留白,屋主可以在這里練瑜伽、鍛煉等。
為了解決客廳沒有落地窗的問題,設計師在窗戶下做了飄窗柜,增加了空間的延伸性與層次性,形成落地窗的既視感,同時增加了客廳的收納空間。
用遮光板代替窗簾,利用丁達爾效應和自然光形成光影感,光與影相呼相應,塑造著空間的氛圍感與層次感。
朋友聚會時,飄窗柜既是圍合而坐的載體,又是歡聲笑語的載體。
陽光稀稀疏疏地射進客廳里,展示它隨著時間變換的隱約、律動的光影。
書房
設計師調轉了原本客廳的位置,加入開放性書房,形成多功能書房和客廳的復合空間。
復合空間滿足了多種使用場景,還在客廳與書房之間做了水吧臺,形成了空間內第二條環形動線,讓生活更加便捷。
書房區域做了地臺設計,作為空間的區分。書桌高度與沙發齊平,不會遮擋視線,帶來更開闊的空間體驗感。
靠墻設置了一整排的地柜,墻面擱板防止空間單調,也方便屋主擺放藝術品,裝點自己的小屋。
拐角處的收納柜使用木飾面做顏色上的搭配,無把手設計,讓空間收納隱于無形。
餐廳
把全屋唯一一個落地窗,也是風景最好的地方留給餐廳,希望鼓勵這對年輕夫婦在家做飯、吃飯。
讓原本最繁雜且枯燥的事成為他們最愜意的時光,沉醉其中,享受其中。
打破原來空間的封閉、沉悶、死板,根據屋主的真實需求,重新優化組合空間的新功能、新格局。去掉一個臥室,改成了開放式的餐廳。
將原本封閉的廚房做成了半開放式,通過島臺實現了西廚的操作,與餐廳做了一體化處理。
客廳、廚房、餐廳的連貫性打破了傳統定義,形成了既獨立又統一的關系。隔斷墻做成了鏤空的形式,讓室內光線更充足。
在公共空間內,人與人能形成很好的互動,既可專注于自我,又可沉醉于陪伴,擁有更隨心自如的生活方式。
臥室
臥室入口處的過廊式衣帽間,有效利用了室內空間,增加收納。床尾朝南,正對窗戶,床頭背后設計了梳妝臺,實現了功能模塊與床的完美結合。
南北居中安置的地臺床和背靠背的梳妝臺成為一組模塊,在臥室的空間里形成了空間的第三條環形動線,滿足了兩個人在左右兩側下床。
臥室同樣采用遮光板的設計,有效遮擋光線的同時也不會產生壓抑感。
衛生間
主臥衛生間原本是暗衛,設計師改變了衛生間的朝向,加入了玻璃推拉門,解決了衛生間的采光問題。
衛生間地面做了三層,體現著空間的層次感。第一層是地面,第二層則具備展示功能,將浴缸的氛圍和效果展現出來。
第三層抬高馬桶處地面,設計師希望在馬桶處的時候,也能看到窗外的風景。
多功能空間
考慮到屋主之后會有寶寶,但現在還是二人世界,設計師將原本的兒童房打造成為多功能空間,更加符合對于空間在時間軸上的思考。
閑暇時,屋主可以在這里聚會、玩桌游或是獨處。這里還可以作為練琴室,承載屋主的音樂享受,亦是對生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