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寫一篇關于生日的感悟,這是近年來的習慣。老實說,我還挺不習慣的,這種感覺給我一種“托孤”的錯覺。好像一次次重生,又一次次死去,就這樣我活了一年又一年,又像是活了一生又一生。和過去的生日一樣,每年在這一天里,我都會開始回顧過去的日子。這對我來說,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截止日期”:看我這一年里究竟經歷了什么,我記住了什么,我獲得了怎樣的成果,以及暢想未來,關于未來的日子我要怎么過。從2017年到今年,也就是從我有電腦的那一年開始,今年是第六個年頭了。六年的時光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呢?認識了多少人,經歷了多少職業,取得了怎樣的成果,以及如何走到了今天,還有就是在我身上的變化——那些變或不變的。說來好笑,近期在拜讀《北野武的孤獨時刻》,然后我想到了“至暗時刻”。很奇怪的聯想,卻又自然而然地發生了。為什么這么說呢?這一切都和我近期的經歷相關。是的,現在我所處的境地在我看來正是我的“至暗時刻”:用了三年的手機(上千塊),電池不行了,充不進電;用了六年的電腦(上萬塊),突然間系統崩了,不能用了;背負了三年的債務(已經八九萬了),終于被逼到連還利息都覺得吃力;工作來來回回地換(大多都是自動離職),然后我又不出意外地選擇了失業。好像一朝回到“解放前”:我不僅一無所有,還負債累累。以前,我再怎么調侃自己一無所有,那都不是真的:我還可以負債,我還有手機,還有電腦,我還可以寫作,我還可以繼續讀書、研究哲學,我還年輕,我還有時間,我還有健康的體魄,我甚至還沒有餓死,我還可以笑,而且笑得風輕云淡……這么說來,我還是很富裕的,不僅物質富裕、時間充裕、精神也豐盈。再看看現在,我真的笑不出來了。甚至,我想哭,我心疼我自己。不過,即使這樣,我也依舊不忘安慰自己,可是,說著說著我欺騙不下去了,我編不下去了。我告訴自己:也許終有一天你會看開。就像沒有錢到了絕境,抗風險能力為零,這樣一來就真的沒什么可失去的了。突然想起一個笑話:前幾天朋友問我,當然也怪我多嘴。我說我抗風險能力為零,朋友問啥意思,我說,沒錢,窮啊。我黯然神傷。是不是很好笑?事實就是這樣:我沒錢了。現在連想要負債都沒有機會了。也是前幾天,我和朋友說,我看起來真像個賭棍,只不過別人賭的是錢,失去的也只是錢;而我則拿青春賭明天,失去的卻不只是青春,我連明天在哪都不知道。錢還可以再賺,可是青春和希望的種子呢?驀然間,想起梭羅的一首詩:“我不相信/沒有種子/植物也能發芽,我心中有對種子的信仰。讓我相信你有一顆種子,我等待奇跡。”看出來了吧,我到了這種境地,我依舊不改自己的“死相”:文藝啊,文學啊,藝術啊,美啊,真誠啊,……可笑不?話說,我這樣的人要是不窮,連我自己都覺得是個奇跡。或者換句話說:在這個時代,依舊還相信奇跡的人本身就是個奇跡吧?直到現在,我才真正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任性、幼稚、愚蠢,簡直愚不可及。事實上,如果沒有經歷這些,我多半還會沉浸在夢中吧:我覺得我沒什么可失去的,所以接下來我會不斷地得到,得到越來越多,直到實現夢想。誰說我沒什么可失去的呢?我還可以失去,甚至可能不斷地失去,失去更多,還將繼續失去。原本擁有的,原本良好的,原本健康的,是的,它們都還可以失去,可以失去更多。因為存在必將失去。而這些失去,之后會發生什么呢?沒辦法再擁有,沒辦法修復,沒辦法修養,一切都在朝著越來越糟糕的處境逼近……這與我對待生日的態度何其相似呢?說到底,出生只有一次,我卻偏偏執拗地將它看作一次又一次的重新開始和不斷死去。我的人生觀也是如此,失去的不必再擁有,過去的就讓它停留在過去,于是,我總是淡泊,我總是風輕云淡,我也總是一無所有。我的愛情觀也是如此,很離奇的,我總覺得只要我愛自己,我便什么也不會失去,會吸引他人,也會懂得如何愛他人,尤其是尊重、平等、獨立;我的價值觀呢?不論過去過不去的終將成為過去,所以都不必太在意,于是在這種不太在意中我再沒有真正在意的了;我的世界觀呢?只要朝前看,一直朝前看,總會有希望的,總能看到希望的,可希望在哪、希望是什么,我卻已經辨別不出來了。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我既沒有活在過去,也沒有活在現在,更不是什么立足于未來。我以為我是清醒的,我太自以為是了;我以為我是真誠的,我實在太愚蠢;我還以為我活得踏實,我可真虛無啊!我甚至以為自己是勇敢的、積極的、美好的,原來我一直都在逃避、躲避積極、不敢面對美好。說到這,突然想起一件往事:那時候年少,正青春,花樣年華,然后,渴望愛情。我就干了一件傻事,剃光頭,不修邊幅,各種糟踐自己,關鍵我還自戀,還以為有人正關注著我呢。其實,那時我只是不承認,我在考驗人性,我在尋求認同,尋求證明。我想獲得一份無邪的愛戀:不在乎外表,不在乎外在,不在乎外在的一切,能夠洞悉我的內心,能夠洞見我的純粹,我的畏懼和我的愛。我當時想的是,如果連這些都不在乎了,那么我將慢慢變好,而她值得一切的好。事實上是,這就是一場自娛自樂的游戲,壓根沒有人注意我,更沒有人因此愛我……這是不是很好笑?認真想來,這些年其實我一直在“比較”的漩渦中打轉,用這“兩套標準”看人,看自己是親睞于自己的一套標準,看他人是疏遠、詆毀、藐視的另一套標準,又或者截然相反。總之,要么高估自己低估他人,要么高估他人低估自己。偏偏我還覺得自己是在平等待人。你說是不是很可笑?明明抱持著高人一等的姿態,高傲的,偏見與成見,自命不凡,實際卻是偽善、虛偽、怯懦,我從未正視過他人,更從未真誠地面對自己。多可笑啊!偏偏我還沾沾自喜呢!幸運的是,現實給了我一巴掌:手機壞了,電腦壞了,再不能暢所欲言了,甚至連書本也將遠離我,甚至因為錢,我不得不化身錢的奴隸,還有責任、擔當、義務,還有婚姻、家庭、事業,還有很多很多我未曾擁有和已然失去的一切,它們似乎都被重新定義和詮釋。它們的份量遠比我所想象的、所認為的、所堅持的,更加值得被追尋和爭取。它們雖有價,可對于一個窮人來說,它們的價格遠超我所能支付,且更加高昂。未經人事,莫勸人善。現實的一巴掌打得太疼了。太響亮,太刺耳,太讓人臉紅。羞愧難當。我早該認清自己,我早該接受現實的捶打和磨礪,我早該拋開偽善的面具真誠地生活,我早該把別人能做到的我盡力去做,別人做不到的也別太天真、自不量力,我早該以我所認知的一切去認識和辨別,去證明和創造,以有限之人生認清自身之有限,然后于這有限去盡力爭取、拼搏、努力。嗯,努力賺錢。最后,如果你不快樂,那就先假裝快樂:放輕松,嘴角上揚,眼睛微瞇,深呼吸一下,嗯,這樣就快樂了。有時候大腦相不相信不重要,這樣去做,它會接受的。嗯,我相信會越來越好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