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胃癌早期患者沒有想吃飯的欲望,明顯的厭食。久而久之,就會體重下降,慢慢的消瘦,或是食后飽脹噯氣,厭惡肉食等,是胃癌比較常見的癥狀。胃癌癥狀都有什么?
將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顯食欲減退或食欲不振的癥狀,部分患者是因進食過多會引起腹脹或腹痛而自行限制進食的。下面我們來看看生活中要注意哪些生活習慣吧!
1、邊走邊吃、邊看邊吃
胃在消化時需要大量血液,如果此時人在運動或進行其他活動,都會“搶奪”一部分供給腸胃的血液,導致消化不良。長期如此就會損傷胃部。吃飯要專心,細嚼慢咽,這樣進餐胃才喜歡。
2、長期一個人吃飯
獨自吃飯易產生焦慮情緒,進而影響胃腸消化功能。單身的朋友,最好找個伴一塊進餐;即便一個人時,也要提醒自己保持輕松快樂的心情,并營造良好的就餐環境,這是保護胃功能的重要步驟。
3、空腹吃太酸澀的水果
空腹時,吃柿子、菠蘿等含強酸或鞣酸的水果,容易致胃液與酸合成結石。
4、常喝汽水、咖啡
汽水本身對胃的傷害不大,但過多或過涼會刺激胃部;咖啡會刺激胃酸分泌,導致消化不良和泛酸,有胃潰瘍和燒心癥狀的人一定要謹慎。
5、常吃剩飯或過期食品
剩飯加熱后會產生細菌,過期甚至霉變的食品更易產生亞硝酸鹽等致癌物。
6、常吃加工肉制品
香腸等為延長保質期,多會加入過多防腐劑,增加致癌風險;腌肉、熏魚等加工肉制品含大量亞硝酸鹽,在人體內極易形成致癌物,這也是我國沿海地區,以及日本人胃癌高發的重要原因。
瑞典科學家發現,每天攝入加工肉制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幾率就提高15%-38%。
瑞典科學家發現,每天攝入加工肉制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幾率就提高15%-38%。(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