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的民間驗方,有方向的中醫藥文化傳承,請關注上方“觀至真傳承”公眾號!每天都能學到新知識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野菊花味苦性平)。歸肺、肝、腎經。本品清芳疏泄,善祛風熱之邪,故常用于感冒風熱,頭痛目赤;甘涼益陰,苦可泄熱,所以又有平肝明目的功效,可治肝陽上升,頭暈目眩。此外,還有清熱解毒作用,治療疔瘡腫毒,也有良效。
--引自《顏正華中藥學講稿》
菊花,又名貢菊花、甘菊花、杭菊花、黃菊花、白菊花,為菊科植物菊的頭狀花序。菜花是我國的著名花卉,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本草綱目》中這樣記載:“菊苗可蔬,葉可啜,花可餌,根實可藥。囊之可枕,釀之可飲,自本至末,罔不有功。宜乎前賢,比之君子。神農列為上品,隱士采入酒盅,騷人餐其落英。”
顏正華教授指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歸肺、肝、腎經。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對口干、火旺、目澀,或由風、寒、濕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療效。主治感冒風熱,頭痛病等,對眩暈、頭痛、耳鳴有防治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用菊花茶來治療風熱感冒。泡飲菊花茶時,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粒,再用沸水沖泡2~3分鐘即可。待水七八成熱時,可看到茶水漸漸釀成微黃色。每次喝時,不要一次喝完,要留下1/3杯的茶水,再加上新茶水,泡上片刻,而后再喝。
飲菊花茶時可在茶杯中放入幾顆冰糖,這樣喝起來味更甘。菊花茶其實不加其他茶葉,只將干燥后的菊花泡水或煮來喝就可以,冬天熱飲、夏天冰飲都是很好的飲料。另外,菊花也適宜與多種花、茶一起泡水飲用,功效更為顯著,如以下幾種菊花茶飲。
(1)菊花山楂茶:取菊花10克,加山楂、金銀花各10克,代茶飲用,能化淤消脂,清涼降壓、減肥輕身,適用于肥胖癥、高血脂癥和高血壓患者。
(2)三花茶:菊花、金銀花、茉莉花均少許,泡水作茶飲,可清熱解毒,適用于防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癰瘡等,常服更可降火,有寧神靜思的效用。
(3)花蜜飲:菊花50克,加水200毫升,稍煮后保溫30分鐘,過濾后加人適量蜂蜜,攪勻之后飲用。具有養肝明目、生津止渴、清心健腦、潤腸等作用。由白菊茶和上等烏龍茶制成的菊花茶,是每天接觸電子污染的辦公一族必備的一種茶。因為此茶具有去毒的作用,對體積存的有害性的化學物質和放射性物質都有抵抗、排除的療效。
(4)取菊花10克,桑葉、枇杷葉各5克,研成粗末,用沸水沖泡代茶飲,可防秋燥,適于因秋燥犯肺引起的發熱、咽干唇燥、咳嗽等病癥后食用。本方尚有預防流感、流腦、乙腦腮腺炎、水痘等作用。
(5)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蘇杭一帶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飲用,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銀花、甘草同煎代茶飲用,有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效。
(6)八寶菊花茶:金銀花10克,陳皮5克,胖大海一個,少許冰糖,少許山楂,5克有機綠茶,兩個紅棗,用沸水泡至5分鐘既可食用,如果嫌麻煩可到附近大型超市中買取已包裝好的。
在民間,菊花除用來泡茶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用法,保健功效同樣顯著,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兩款菊花養生方:
1.菊花粥
【材料】干菊花2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菊花去蒂烘干或陰干,研粉備用;粳米淘洗干凈,加水煮粥,待粥成時調入菊花粉末和白糖,再煮1~2分鐘即可。
【功效】清香可口,具有清肝健脾,降壓養神的功效,適用于脾虛胃差、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癥。
2.菊花酒
【原料】菊花1500克,白酒2500毫升,白糖250克。
【做法】將菊花洗凈,曬干,浸入盛有白酒的壇內,加入白糖,密封15天左右即成。每次飲25~30毫升,每日1次。
【功效】具有活血通絡,延年益壽的功效,適用于中老年人飲用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看完文章的朋友,如果覺得本文分析透徹,請點擊右下角:“在看”,讓更多人看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