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譯文:
“道”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在宇宙中的作用卻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備、無窮無盡的。它多么深邃啊,它深不可側,廣不可量,似有非有,似無非無,卻是萬物的生化之母,是主宰萬物的宗主。它多么隱密啊,既無形象,又無方位,無始無終,好像根本就不存在,其實它是的的確確存在的宇宙的本源。
它不顯露楞角鋒芒,卻能于無形之中化解大千世界的矛盾和紛爭,維持宇宙的和諧與統(tǒng)一;它超脫于一切事物之上,又蘊含于一切事物之中。
我不知道它是誰家之子,但又覺得它好像在天帝出現(xiàn)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
秋雨堂淺見:
這一章是在第一章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道”的特征和其存在的真實性。
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道是真實存在的。并且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
二、道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是宇宙的本源,并且主宰著宇宙。由于道的存在,宇宙中所有的運行、變化、生滅才能皆處于和諧狀態(tài)。
三、道無所不在,無所不備,體性圓滿,妙用無窮。
老子創(chuàng)立“道”的學說,意在倡導人應該以“道”為師來對待生命和為人處世。道化育萬物于無形,人也不可炫耀聰明才智鋒芒外露。大千世界,到處充滿了矛盾和紛爭,天下事物,陰陽剛柔,善惡美丑,是非曲直,各具其性。人應該像“道”一樣,含光內斂,體性圓融,在方為方,在圓為圓,在美為美,在丑為丑,在高為高,在下為下,超脫于一切之上,又內涵于一切之中。
方今常見的一句話叫“上善若水”。就是老子道家思想的一種表述。這里的“善”不單指善意善良,也指的是“好的”為人處世之道,“上善”就是“最好的”。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最好的處世態(tài)度就是像水一樣,不戀高位,甘居低下,在方為方,在圓為圓,不憚染污,自清自凈。
“人往高處走”是普遍的人性,正好與水的本性相反,這也是人不能擺脫煩惱、屢遭挫折的原因和根源。以道為師,“清靜無為”,順其自然,是道家的處世之道和養(yǎng)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