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自己熱愛的事情嗎?”
“你的這個愛好,堅持超過三年嗎?”
“你的這個愛好,目前能養活你自己嗎?”
“你想過為你熱愛的這件事情,堅持一輩子嗎?”
……
結果,問題問完以后,在場一百多號人,只有包括我在內的三個人還繼續站著。
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說,“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
但現實中,大部分年輕人的狀況是:
“對現在的工作不感興趣,怎么辦?”
“想轉行業,但又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
“大學讀了四五年的專業,畢業后放棄后真的可惜嗎?”
在我看來,大多數人對人生沒有底氣的根源,是沒有找到核心競爭力。
領英的CEO杰夫·韋納曾提出一個叫做職業甜蜜區的概念,“這三個圓分別代表你擅長、喜歡和有價值的事,三個圓相交的部分,就是你應該去做的?!?/span>
我很慶幸,經歷過國企裸辭、兩度考研、滬漂,在30歲之前,就能找到熱愛的方向,同時我也深知,曾經付出過多大的努力,才能擁有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
尼皮克斯電影《心靈奇旅》電影有一句臺詞,“每個人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當你點燃自己的火花時,你就開始了你的人生?!?/span>
身邊很多人容易誤把“三分鐘熱度”的興趣當成熱愛,但真正的熱愛絕對不是淺嘗輒止的興趣。
興趣金字塔將一個人的興趣分為3個層次,最底層是感官興趣,我們平時說的“做事三分鐘熱度”就經常發生在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的你,會天然地對什么東西都好奇,感興趣,比如你這一秒看見李子柒拍短視頻贏得滿堂喝彩,你就對短視頻產生了興趣,下一秒看到李佳琦做直播賺到盆滿缽滿,又萌生做直播的念頭。
但當你真正去學習的時候,你又會發現一點也不好玩,拍短頻表情僵硬,直播半天也沒有一個顧客,堅持三天不到的時間,就不了了之。
我也是一個愛好廣泛,做事情經常三分鐘熱度的人,直到在國企工作期間,我發現只有寫作才能治愈我,當我全身心投入到寫作中,不斷產生心流,對文字產生多巴胺,所有的不愉快都拋之腦后,心里眼里都是如何寫好這篇文章,就是俗稱進入“心流”的狀態。
那時候,我才確定寫作這件事情,將會成為我這一輩子要堅持熱愛的事業。我的經歷讓我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要找到能發揮自己天賦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充滿激情地做下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優秀的水平。
我們每個人都要發現自我,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就是你愿意重復去做,能讓你產生“心流”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不斷試錯,從而找到自己熱愛的方向。你熱愛的事情里,隱藏著你的天賦。
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一個非常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完美愛情的三大要素:激情、親密和承諾。找到熱愛的事業,其實跟找到相伴一生的人生伴侶有很多相似之處,可以借用他的理論,向自己提3個問題,幫助找到你熱愛的事業:
我對這件事情是不是很有激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做這件事情?
我是不是很喜歡這件事情,做起來是不是很愉悅?
這件事情如果讓我做上一輩子,我愿不愿意?
如果這三個回答,你得到都是肯定的答案。那就證明這件事情,就是你真正熱愛的事業。
為了柴米油鹽奮斗的人與為了真正熱愛的事業奮斗的人,所釋放出來的能量是完全不同的,能達到的事業高度也高下立見。
當然,想要找到這項核心競爭力,就像切割鉆石,艱難且痛苦。只有你足夠耐心,進行過足夠的試錯和探索,才能發現自己的天賦,亦或是碰到一些機遇。
當你發現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后,就不能夠再像之前那樣隨意變更、盲目嘗試,要克服“急于求成”,幻想“不勞而獲”的心理。
韓寒寫過一遍文章,叫做《我也曾經對這種力量一無所知》。
原來作為一個足球愛好者,韓寒曾經一度覺得自己的足球水平護球很像梅西,射門很像貝利,可以去踢職業試試。
直到二十歲的他,和上海高中各個校隊的優秀球員組成球隊,對手是上海一支職業球隊的兒童預備隊,都是五年級左右的學生。
球賽開始之前,韓寒還和隊友開玩笑說要腳下留情,不要太欺負小朋友了。
結果整場比賽下來,韓寒是這樣形容的,基本上全程在“被小學生們當狗遛”。
這就是專業和業余的差距,你以為的極限,弄不好只是別人的起點。而這背后,是對方百煉成鋼,用無數個白天和黑夜換來的。
所以,如果你認定了一個方向,就要將感官興趣轉為學習興趣,就要通過“學習→練習→反饋→優化→學習……”的刻意學習,在某一個領域持續深耕至少3-5年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我放棄本專業的工作,正式轉型成為一名寫作者之后,經常會收到很多讀者的私信,“胃竇老師,我對現在的工作不感興趣,我也喜歡寫作,如何才能走上寫作這條路呢?”
這時候,我一般只會問他們一個問題:
“你目前為止,寫過多少篇文章呢?”
微信的另一端,基本是沉默了。偶爾有一兩個回復的,就會丟給我一篇類似日記一般的文章。
但如果我告訴你,寫作這件小事,我從小學到現在,已經斷斷續續堅持二十幾年。不完全統計,至少練筆超過幾百萬字,你還會想繼續走寫作這條路嗎?
這就和喜歡一個人一樣,說“我愛你”都很容易,但做到久處不厭的熱愛,以及承諾一輩子的堅持卻很難。
你們看到的10W+爆文,背后是我無數個深夜里,一個一個字改出來。
你們見到的光鮮亮麗的專訪,背后是我跨越幾千里,一個人跑到偏遠的小縣城,挨家挨戶地采訪得來。
你們見到的讀者粉絲蹭蹭地增長,背后是我耐心回復一條條評論換來的。
當你喜歡做某件事,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加以練習。當你鉚足了勁兒努力練習,做這件事的水平就會越來越高。最后,這件事情就會成為你的絕活,你一出手就驚艷了時光。
只是大部分人都渴望擁有如鉆石般璀璨的人生,只要少部分人,有勇氣去接受被切割的過程。
什么是真正的熱愛?我想就是喜歡并且擅長。因為喜歡,所以才努力去了做熱愛的事情;因為擅長,所以才能熱愛正在做的事情。
做熱愛且擅長的事情,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想要把它變成主業,做你所愛的前提是這種熱愛能養活自己。
以我為例,在大學畢業之后,我之所以不敢選擇了寫作這條路,就是因為當時沒有找到用愛好養活自己的方式。沒辦法,在現實和面包面前,人就不得不低頭。
但心有不甘的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接觸到了新媒體寫作,從零學起,稿費從100元,上漲到幾千塊錢一篇,甚至超過工資收入。
當我發現寫作能養活我自己的時候,才敢鼓起勇氣,炒了500強國企魷魚,單槍匹馬地走上滬漂之路,跨行業轉型成為一名內容從業者。
亞里士多德說,“天賦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就是你的職業所在?!?/span>社會需求在不斷變化,你的最佳職業也應該在不斷變化,只要你用心尋找,就能找到你的熱愛和市場需求最好的結合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你對一件事兒很感興趣,就不要把它只是停留在表層的感官興趣層面,而是要緊跟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迭代提升。
要知道,你所熱愛的這件事情,它很可能是你下輩子大部分的快樂來源,甚至可以悄無聲息地改變你的命運。
作為過來人,也并非鼓吹你要放棄自己的本專業,一腔熱血地轉行業。我心里很清楚,這一路將愛好轉為職業,再將職業轉為事業,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
比起表面上的事業選擇,它更是一種人生態度的選擇,“生命的火花不是目標,而是對生活的熱情?!?/span>
人生最不可取的就是,一邊說“我不喜歡現在的生活,我還有夢想”,另外一邊卻做一條咸魚,平躺著消沉虛度一天。
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是即便知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依然愿意一腔孤勇的夢想實現家。他們并不是盲目,而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更明白自己要得到這些東西,需要付出什么。那些笨拙而緩慢的成長,那些咬牙堅持的日夜,那些長在身體和心里的疤痕,都在為你的將來鋪路。
所以,如果你想要什么,就積極去追求,單槍匹馬你別怕,一腔孤勇又如何,這一路你可以哭,但不能慫,把理想變成戰斗力,把熱愛變成生產力,才能迎來掌聲和鮮花。
當你真心想要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關鍵就在于你是否真心想要,敢不敢要。
請保持那一份的熱愛,奔赴下一場山河,畢竟生命只有一次,全力以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去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祝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站在自己熱愛的世界里,閃閃發光。
注:以上內容,選自胃竇Elaine新書《刻意成長行動指南》第一章【定位篇】。
??第九屆當當影響力作家評選??
快來給我投票吧~
4月5日前,
每人每天可投10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