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發現,我變得焦慮了。自從寫了幾篇閱讀量超過2W+的文章之后,我發現我最近開始變得焦慮了。
焦慮的點在于,但凡看到文章閱讀量沒超過5位數的時候,我就特別焦慮,「怎么辦怎么辦,這篇又廢了」「我要在這個月再出出幾篇閱讀量高的文章」「我應該怎么做到每篇都成為爆款」等等,這樣的念頭,就不自覺地出來了。
剛剛看了一眼后臺的數據,我又出現了「得再寫一篇爆款」這樣的念頭。
還好,我覺察到了,于是,我立刻停下來。
我知道我的內心出現這樣的念頭,是我對自己有一份高標準的要求,同時還有一份想要突破的心,寫出更好的文章來。
看到內心深處這樣的一份渴望,我的第一反應是,先去總結一下自己寫出來的高閱讀量的文章,看看有什么共同點,讓數據說話。
我發現,當我沉浸下來思考,解決方案就出來了,我一下子變得清晰了,剛剛還有點兒焦慮的情緒,還有那些念頭,一掃而空。
你看,我們的每一個念頭都源自內心,它揭示了我們的需求和價值取向。在迷茫和選擇困難時,停下來審視每一個念頭背后所反映的價值觀,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理解自我,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當我們對某個機會充滿狂熱時,那份興奮來自于對成功的渴望,對理想的追求。當我們對他人惋惜時,那是因為我們珍視關系,重視感情交流。當我們害怕失敗時,那是因為我們在乎結果,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把這些念頭放在陽光下審視,就能找到隱藏在其中的價值所在。有時我們會有一些負面想法,如懶惰、抱怨、輕視他人。這些念頭昭示我們價值觀扭曲的一面。我們需要繁花似錦般呈現美德,而非惡習。
時刻審視內心,培育感恩,用真誠待人,修正價值偏差。
當我們面臨選擇時,兩個方向看似同樣誘人,這時不妨審視每一個念頭中的價值取向。我們到底在乎收獲成就感,還是在乎貢獻社會?我們想要自由自在,還是想要安穩體面?
區分這些細微差異,就能明確選擇哪條道路與我們的價值觀更契合。有些念頭源自本能,有些來自多年積淀的價值觀。辨識念頭背后的價值,找出價值之間的沖突,這有助理解自我的復雜性。
我們需要兼顧的價值有那么多,但核心價值捫心自問后就呼之欲出。當困惑來襲,內心的本質價值會引領我們看清方向。
在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掙扎迷茫時刻不可避免。習慣性地審視每一個念頭中的價值取向,就像海航儀一樣,引導我們探索內心,找到生命的方向。
當我們理解自我,堅定不移走在那條路上時,困境終會被我們甩在身后。
以上就是這個小小的情緒,給我帶來的這份大大的思考,分享給你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