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真的喜歡田園生活么?
未必,潛又說“草盛豆苗稀”,可見其地種的并不咋地,也可以理解為其實際并不一定像農民那樣喜歡種地。若他官場順達,則他也會像孔夫子一樣厭惡田間勞作的,他是借田園來抒發自己在官場之抑郁不適,不愿為五斗米折腰…
田園,自古被文人雅士注入了太多的文學色彩和抒情詠志!
對大多數土里刨食的百姓來說,種地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一滴汗摔八瓣的辛苦,更何況辛勞程度較種地更多的菜園。
“一畝園、十畝田”的勞累,真要給陶夫子、孟夫子、王夫之…去種,估計累的他們也沒太多時間、太多精力寫那么多歌頌田園的詩文了!
現代化的當下,科技日新月異,生產工具的先進性體現在生產力的提升上,社會不用靠大多數人去種地就能正常運轉,但城里的孩子們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還是需要去體驗一下土里刨食的樂趣,食點人間煙火,多點年紀體驗,畢竟我們80后的童年,誰還沒在地里待過呢?!
只是孩子們,以后逐漸難體會到,河里游野泳、山上領狗攆野兔、小溪里震魚摸螃蟹、樹上掏鳥窩摸鳥蛋…這些野趣了!所以,都市邊緣找塊小菜地,偶爾帶孩子們體驗下種菜的樂趣,也是假期的一個另類選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