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7個閨女都告了… 原創 鄒旭、梅嘉 山東高法
魯法案例【2021】360
案 情
原告孫某某與解某某系夫妻關系,解某某已去世。二人育有七個女兒,分別為孫某甲、孫某乙、孫某丙、孫某丁、孫某戊、孫某戌、孫某,現均已成年。近年隨著孫某某年事已高,身體狀況欠佳,患有多種疾病并需入院治療。被告孫某甲辯稱,父親年老屬實,又經常犯病,平時一直吃藥,其同意每人每年支付贍養費1萬元。被告孫某丙和孫某戊均辯稱,其父現在的狀況屬實,同意每年支付贍養費1萬元。被告孫某乙、孫某丁、孫某戌、孫某均未作答辯。調解過程中,被告孫某乙、孫某丁、孫某戌均表示已盡到贍養義務,不同意按1萬元的標準支付贍養費,雙方未達成一致調解意見。
裁 判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孫某某及其妻子解某某將七個女兒撫養至成人、成家,付出了巨大的艱辛,七被告作為原告孫某某的女兒,理應顧念父母子女情意,妥善處理姐妹之間、與父母之間因家庭瑣事產生的矛盾,妥善解決共同贍養父母的問題,現原告孫某某年事已高,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而七個女兒均已成家立業,具備贍養父親的能力,其作為子女在經濟上應為父親提供必要的生活費用,故原告孫某某要求被告孫某甲、孫某乙、孫某丙、孫某丁、孫某戊、孫某戌、孫某給付贍養費的訴訟請求,符合相關法律規定,應當予以支持。
贍養費標準應以統計部門發布的上年度當地城鎮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為基準,2020年度山東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6731元,現原告孫某某喪失勞動能力,經濟來源不足以維持當地實際生活水平,且不能滿足原告孫某某的實際需要,故結合原告孫某某的實際需要及當地實際生活水平,法院認定七被告每人每年給付贍養費4000元。原告孫某某主張的后續治療費用,可待實際支出后另行主張權利。
法官說法
烏鴉反哺尚知義,羔羊跪乳感親恩。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予以弘揚的家庭美德和道德規范,更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法定義務。當父母年老、體弱、病殘時,子女更應妥善加以照顧,使他們在感情上、精神上得到慰藉,安度晚年。贍養,主要是指成年子女對父母特別是在父母年邁、生活困難或者缺乏勞動能力時,應當履行的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及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之義務。
《民法典》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第二款:“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這是立法對贍養費請求權主體及給付義務人的規定,即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在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等權利。成年子女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也不因父母婚姻關系的變化而消除。
關于贍養費的請求權主體及法定履行贍養義務的主體。《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第二款從贍養的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方面對民法典總則編中的第二十六條第二款進行了細化和完善,較之于《婚姻法》第二十一條“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的規定,將履行贍養義務的主體由“子女”調整為“成年子女”,將請求給付贍養費的主體由“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調整為“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根據民法典規定,符合“缺乏勞動能力”和“生活困難”條件之一時,父母即可要求成年子女履行贍養義務。其中缺乏勞動能力,主要是指父母因年老、疾病等原因不能以工作謀生,或者雖然工作但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生活困難,主要是指父母現有的經濟條件或者財產狀況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將非婚生子女與父母之間、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繼父母與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之間的關系均等同于婚生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因此,法律規定的成年子女既包括基于自然血親產生的親生子女,也包括基于擬制血親產生的繼子女或者養子女。未成年子女受自身生活能力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在贍養父母特別是履行贍養費給付義務方面尚有欠缺,因此民法典并未明確要求未成年子女為履行贍養義務的主體。
關于贍養費的給付數額的確定,現行法律對于贍養費給付方式及數額未有明確規定,從實踐來看,履行贍養義務包括給付贍養費(金錢或者實物)、接至家中居住照顧、妥善安排老年人住房、耕種或者委托他人耕種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或者委托他人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贍養費包括滿足父母基本生活需要的生活費、醫療費等必要費用。人民法院應結合被贍養人一方的身體情況、日常生活實際需要、支付贍養費一方的經濟實力及當地實際生活水平,綜合酌定贍養費數額。
▼
原標題:《他把7個閨女都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