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石、肖福生間接顯名代理 訴雙倍返還定金案
2011年第4期
作者:會昌縣人民法院 劉艷 周群勇 發(fā)布時間:2012-02-07 16:15:10
【要點提示】 間接顯名代理的特征是:受托人以自己名義從事民事法律行為;受托人與第三人之間的行為合法有效;第三人在訂約時知道受托人與委托人之間存在代理關(guān)系。間接顯名代理的法律效力是:在原則上,顯名的間接代理訂立的合同直接約束委托人與與第三人,作為例外,也可只約束第三人與受托人。
【案例索引】
一審:(2010)會民一初字第236號
二審:(2011)贛中民四終字第176號
【案情】
原告(上訴人)楊海石。
被告(被上訴人)肖福生。
2009年3月19日,原告楊海石聽說會昌縣西江鎮(zhèn)千工林場有木材賣,與被告肖福生一起前去賣方西江鎮(zhèn)千工林場的承包人肖世榮洽談。原告楊海石擔心付了貨款后,木材運不走,因為肖福生是本地人,就把定金付給被告肖福生,由被告肖福生把定金付給肖世榮,被告肖福生向原告楊海石出具定金收據(jù),肖世榮向被告肖福生出具定金收據(jù)。同年4月21日,在千工村委會支書肖華東、肖澤流等人的在場下,原告楊海石、被告肖福生、肖世榮就千工林場的木材買賣事宜簽訂了轉(zhuǎn)讓合同,以被告肖福生的名義與肖世榮簽訂,合同的主要內(nèi)容:“甲方(肖世榮)將自己承包山場擇伐松杉圓木轉(zhuǎn)讓銷售給乙方(肖福生),乙方自己組織工人擇伐開路,杉圓木4米尾直徑6CM以上,松圓木2米12CM以上,價格為每立方240元正,乙方一次性付定金五萬元給甲方,結(jié)賬方式每壹百立方米結(jié)算一次等內(nèi)容”。農(nóng)歷2009年6月初一,原告楊海石又與肖世榮簽訂了一份轉(zhuǎn)讓協(xié)議,主要內(nèi)容:“(1)、甲方(肖世榮)將河對面山場(除公益林山場外)全面承包給乙方(楊海石)砍伐,將合格杉木2米12公分、尾徑4米6-8公分以上,松木4米12公分以上全面砍伐,砍伐指標的一切事務、費用開支由乙方自行負責;計價人民幣叄拾萬陸仟元整……;(3)、付款方式,除定金伍萬元外,在農(nóng)歷本月初六付拾萬元給甲方,剩余的部分在農(nóng)歷十月十六日前付清;(起算壹個半月時間)全部付清。甲方:肖世榮,乙方:楊海石,在場人:肖福生……。”之后,原告楊海石組織了工人將肖世榮的林場進行了全面擇伐,修路裝運;除定金5萬元外,還向肖世榮分兩次共支付了貨款10萬元。
原告楊海石起訴至會昌縣人民法院請求被告肖福生雙倍返還定金10萬元,理由是:被告肖福生與肖世榮簽訂了《松杉圓木轉(zhuǎn)讓合同》,原告付了5萬元定金,可是被告肖福生從肖世榮處購買松杉木后,轉(zhuǎn)賣給了別人,沒有賣給原告,故原告要求肖福生雙倍返還定金。
【審判】
經(jīng)過會昌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認定:兩張定金的收條的落款時間均2009年3月19日,可以證實被告肖福生收到原告楊海石的購買木材定金5萬元后又當場付給了肖世榮,證人肖澤流的當庭證言和以上事實相吻合。肖世榮與原告所簽訂的協(xié)議第3款“(3)、付款方式,除定金伍萬元外,在農(nóng)歷本月初六日付給拾萬元給甲方……”,充分證明肖世榮已收到楊海石的定金,又與肖世榮的證言及兩張定金的收條相互印證,肖世榮當庭證言證明該定金就是被告楊海石付給被告肖福生,由被告肖福生再付給肖世榮的定金。
原告楊海石與肖世榮所簽的協(xié)議、被告肖福生與肖世榮所簽的合同約定買賣的木材均是肖世榮所承包的千工林場的木材,證人肖世榮證言“一開始是覺得先那個合同要量方,比較麻煩。后來與原告楊海石商量,照估價全部賣給楊海石,雙方同意后就簽了合同”、“是楊海石買樹”、“是楊海石叫肖福生簽的”等證言,簽訂前后兩個合同原告楊海石、被告肖福生均在場,以上事實足以證實:實際與肖世榮買賣木材的是楊海石,被告肖福生是按原告楊海石意思與肖世榮簽訂的合同,原告楊海石在一起參與洽談,證人肖澤流的證言能和以上情況基本吻合;因此,被告肖福生在此實際是代理原告楊海石簽訂合同;被告肖福生以自己名義代理原告楊海石與肖世榮簽訂木材買賣合同的行為,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條規(guī)定的顯名間接代理關(guān)系,該合同直接約束委托人楊海石和第三人肖世榮。原告楊海石又與肖世榮簽訂了后一個合同,實際已替代前一個由肖福生代理原告楊海石所簽的合同,雙方買賣木材的合同已基本履行,并進行了貨款的結(jié)算,肖世榮收到了原告楊海石的貨款除定金款5萬元外,還收到10萬元;原告楊海石沒有證據(jù)證明已另外付了肖世榮5萬元定金,后一個合同的簽訂更能證明,前一個合同是被告肖福生代理原告楊海石與肖世榮簽訂合同的事實,肖世榮明知是實際由被告楊海石與其進行木材買賣。結(jié)合原告的陳述,可知道原告及肖世宋一開始就知道千工林場的樹不是被告肖福生的,從被告所寫內(nèi)容上看即有代收代付之意;原告楊海石又沒有提交與被告肖福生簽訂了買賣木材的合同做佐證,綜合以上的事實和相關(guān)法律,原告楊海石請求雙倍返還定金100000元,證據(jù)不足,與法不符,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楊海石要求被告肖福生雙倍返還定金10萬元的訴訟請求。
原告楊海石不服會昌縣人民法院的判決,向贛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二審經(jīng)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判決認定一致,認定一審判決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審判程序合法,適用法律及處理結(jié)果并無不當,依法應予維持,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本案的焦點是三方當事人在合同當中所構(gòu)成的法律關(guān)系,原告楊海石認定他所簽訂的是兩份合同兩個法律關(guān)系,一是與被告肖福生構(gòu)成的購買木材的合同關(guān)系,二是與第三人肖世榮構(gòu)成的山場承包轉(zhuǎn)讓關(guān)系,兩個法律關(guān)系相互獨立,互不牽扯,認為支付了5萬元定金給被告后,被告沒有履行約定,將購買到的木材轉(zhuǎn)讓給了別人,沒有賣給原告,所以要求被告雙倍返還定金。被告肖福生認為自己只是原告與第三人肖世榮購買木材的中間人,構(gòu)成的關(guān)系是買賣代理關(guān)系,并且收到楊海石購買木材定金5萬元后又當場付給了肖世榮,并不存在定金違約責任。
根據(jù)本案法院的兩審審理,經(jīng)過案件事實的查明,并且根據(jù)顯名間接代理的構(gòu)成特征可以認定本案有以下幾點足以證明三方當事人構(gòu)成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條規(guī)定的顯名間接代理關(guān)系:
(1)受托人以自己名義從事民事法律行為。據(jù)案情,原告楊海石擔心自己是外地人,付了貨款后木材運不走,就把定金付給被告肖福生,被告肖福生當場又把定金付給肖世榮,肖世榮向被告肖福生出具定金收據(jù),之后被告肖福生以自己的名義與肖世榮簽訂了木材買賣轉(zhuǎn)讓合同,可見,受托人肖福生是以自己的名義從事了木材買賣法律行為,符合特征條件第一條。
(2)受托人與第三人之間的行為合法有效。肖福生與肖世榮簽訂的買賣木材合同是合法有效的買賣行為,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具有約束力。
(3)第三人在訂約時知道受托人與委托人之間存在代理關(guān)系。4月21日,在千工村委會支書肖華東、肖澤流等人的在場下,原告楊海石、被告肖福生、肖世榮就千工場的木材買賣事宜簽訂了轉(zhuǎn)讓合同,可知,第三人肖世榮與被告肖福生簽訂合同時,原告楊海石也在場,證人肖世榮證言“一開始是覺得先那個合同要量方,比較麻煩。后來與原告楊海石商量,照估價全部賣給楊海石,雙方同意后就簽了合同”、“是楊海石買樹”、“是楊海石叫肖福生簽的”等證言,簽訂前后兩個合同原告楊海石、被告肖福生均在場,符合特征條件第三條。
所以本案足以構(gòu)成顯名間接代理關(guān)系,被告肖福生與第三人肖世榮簽訂的買賣木材合同是直接約束委托人楊海石和第三人肖世榮,原告楊海石又與肖世榮簽訂了后一個合同,實際已替代前一個由肖福生代理原告楊海石所簽的合同,雙方買賣木材合同已基本履行,更能證明前合同是受托人肖福生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肖世榮簽訂合同的事實 ;因此,本案的法律關(guān)系是典型的間接顯名代理關(guān)系。
編輯: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