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學的角度來說,長期的心猿意馬思慮過重,會導致我們的心腎受損和精神衰弱,讓我們焦慮、不安、抑郁、失眠、多夢,無法專注地做事等,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變成焦慮癥、抑郁癥、狂躁癥,嚴重影響到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狀態以及身心健康。試想一下,處于這樣的狀態,你能取得什么成就呢?你越是胡思亂想,就會越煩亂,精神就越萎靡,反應就越遲鈍,你就越難成事,于是你就越煩躁,然后進入到惡性循環當中。
事實上你的大腦只是一個工具,它只應該被用來處理特殊的任務,當任務完成以后,就應該讓它休息。只要用心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我們80%-90%的頭腦思維都是重復的,而且是沒有用的,甚至可以說是有害的。在沒有覺知和觀照之下的思維活動,它們的本質其實都是負面的和消極的。它們存在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重復過去而產生抑郁和煩惱,以及聯想未來而產生焦慮和恐懼,并且以此來不斷地消耗掉你生命的能量。這就好比你一直在掛空檔踩油門,除了耗油傷發動機以外沒有任何用處。到了一定年紀,你的腦子就讓這種大量的空轉給搞報廢了,年紀大了以后基本上就是老年癡呆。
我們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這么設定的,就像打游戲一樣,你要么自己努力通關,要么被淘汰,沒有別的選擇。這是一個優質靈魂的篩選機制,一切只能看你自己的造化。這種所謂的強迫性思維,其實本質上是一種上癮癥。上癮癥的特點是什么呢?就是你根本沒辦法停止,就像抽煙喝酒吸毒一樣,這也是焦慮癥和抑郁癥的本質。這類人,已經對思考這件事欲罷不能,根本就停不下來。為什么我們會對思考上癮呢?那是因為我們需要一個自我,我們認為“我思故我在”,需要從思考的內容和活動中,去獲得這種自我,也就是所謂的存在感。誰不需要存在感呢?一旦停止了自己頭腦的思維活動,那個“我”就沒有了,我們很難接受這種虛無的感覺。所以潛意識告訴我們,必須要不斷地思考,只有思考才能證明我們的存在,這就是為什么你會不停地思考的最底層的真相。
一切的修行都要先從入靜開始,你如果靜不下來,每天腦袋里都是各種豐富的內心戲,各種的胡思亂想、雜念紛飛,也就是王陽明所說的心猿意馬,那你離真正的實修還差十萬八千里。衡量你的修行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你內在所感覺到的平和以及安靜的程度。 我們邁向覺醒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讓自己從對大腦思維的認同中擺脫出來。只有正視自己的內心,真正地安靜下來,你才能停止被迫性思考,遠離焦慮、抑郁等情緒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