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眾生皆苦,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為什么我們會有這么多的痛苦呢?根源在于我們的“業力”,受貪、嗔、癡、慢、疑這“五毒心”的影響,才會讓我們顛倒夢想。我們認為一切都是可控的,事實上《易經》早就告訴我們,一切都是變化的,世間的一切都是緣起。當我們面臨痛苦和壓力的時候,應該如何面對呢?若是能夠升起“慈悲心”,就能借助痛苦、違緣的力量往前走,這樣痛苦就可以轉化為動力了?,F在的果,是之前種下的因造成的,若能慈悲地對待一切,以后種下的都是善因,那后面的果一定是善果。慈悲心也可以化解惡緣,這個果不好,如果你可以慈悲對待,就可以化解,至少不會有新的惡因,截斷了惡性循環。
真正的高人都擅長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去解決問題,當我們跳出來,站在更高的地方俯視,剝離出來看著這一切的發生,困住你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之前講到過ABC轉念法,轉念固然十分重要和有效,但是比轉念更重要的,是要在更高維度的自由意識層面,將你投射出來的這些負面能量過濾、轉化,這才是最釜底抽薪的做法。我們想要徹底地化解掉這些身體內部的負面能量,就要通過動態和靜態的冥想。
動態冥想就是向內的自我觀察。深刻的內在自我觀察包括:準確地識別到自己的情緒,然后發現情緒背后的思維活動,再到我們耐心、安靜、以及持續的不介入地觀察這個正在思考的自己,能觸發我們產生這樣思維活動的這個自動化反應機制,我們身體內部能量的流動,以及我們身體的反應。比如在什么樣的環境、條件、變化之下,我們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做出怎樣的自動化反應,會產生怎樣的思維活動。靜態冥想,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打坐、入定。目的就是要進入到一種思維空白的狀態,與頭腦的思維斷絕,這是我們修煉定力,提升專注力最有效的輔助方法。它的核心就是讓我們的頭腦中沒有任何的念,達到“無念”的狀態,不管好的還是壞的念,通通都沒有,這種方法也叫作“戒定慧”法門。
這里介紹一個最簡單的出離頭腦,回歸當下的方法。第一步,做自己的觀察者,成為自己頭腦的偵探。具體的方法是把那個正在思考的自己當成一個被觀察者,然后跳出來站在一個更高的地方,看著并接納你看到的這個肉人的一切,想象著自己是一個更高級的自我,此刻正在觀察一群正在造作的“小我”。有個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你只是觀察,不帶任何評判,完全不介入地觀察,然后告訴自己我知道了,我看見了,我接納,只要做到這一步,不要再有任何多余的動作。第二步,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拉回到到你的身體上來。可以是關注你的呼吸,或者把注意力放在兩眉之間、手心、肚臍等。當你開始反復地練習,你的大腦就會變得越來越安靜,執念就會越來越少。這個動作就是在給你高速運轉,胡思亂想的大腦踩剎車,每完成一次,就相當于踩了一下剎車,它的速度就會降下來一點。這里面最關鍵的是,當執念一出現,你不要去區分善惡、美丑、對錯,你要全然地接納,全盤接受。就算你看見了一個殺人放火的念頭,也要做到接納它的出現,不要去否定和評判自己為什么會有這個念。告訴自己我看到了,我允許它出現,承認它的出現,就能升起真正的“慈悲心”。
慈悲是對惡的包容嗎?并不是,慈悲是心無掛礙,抽離出善惡的界定,而后以大愛待人。如果先評判善惡,再出于展示慈悲去包容惡,這并不是慈悲,本質上是一種偽善。真正的慈悲并不是懲惡揚善,而是對這世間的一切,對自己、對眾生、對一切發生的事,無條件的接納和允許。所謂法不誅心,這是人類文明最基本的一個底線。所以不要因為你頭腦中產生了什么邪惡的念頭而去評判和否定自己。那些念頭原本就不是你,真正的你不是正在一個更高的地方看著這一切的發生嗎?你對這些念頭的認同和評判,讓你被他們捕獲,因此你才會成為他們。但是如果你不介入,就這么安靜的,如如不動地看著他們,那么他們就會無奈地從你體內流經。最終這些你的執念,這些負面能量都會被轉化,成為滋養你專注力的燃料,而不是轉化成你的情緒和言行。這一切實現的前提,就是你可以升起真正的“慈悲心”。首先要對自己慈悲,對那個一直以來被習慣和情緒驅動著造業受苦的可憐肉人升起“慈悲心”,不帶任何評判的接納他。你并不是要去改變和消滅所有的惡,而是要時刻保持覺知,對自己所有的念頭不加評判的觀察和接納。
勇敢地接納自己和他人所有的好與不好,才能心無掛礙,遠離顛倒夢想,才是你真正變得強大,離苦得樂的開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