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 瑛 攝影|焦科強
剛看完電視劇《我們的婚姻》,好幾次為女主角沈彗星的自私自我的性格暴跳如雷。
沈彗星說:結婚、生娃、全職媽媽都是她自愿的,犧牲六年時光陪伴孩子,給女兒一個快樂美好的童年,等娃上小學了再返回職場,實現一個高學歷女性的自我價值。
我最初是為這個獨立自信美麗的女性吸引,才開始追劇的。到后來發現,她也只是一個空有思想、畏懼磨難的庸人。
沈彗星與丈夫盛江川的隔閡,在我看來是非常普見的夫妻矛盾,心平氣和坐下來好好溝通就能輕易化解。而女主標榜獨立女性人設,就好像只能是居高臨下的姿態,丈夫不管如何放低自我,都換不來一個慢慢和談的機會。
也許是編劇為推進劇情發展,非要整一出離婚戲碼。殊不知,僅為這些瑣事就提離婚是非常欠考慮的。破鏡能重圓,覆水卻難收。
生活中這樣跋扈的女子比比皆是,她們也許善良、重情、努力、熱愛生活,但同時又是自我、強硬和自欺欺人。明知自己有錯,卻為了所謂的面子與家庭地位而強詞奪理,一次次傷害著最親密的枕邊人。
我們一邊倡導女性獨立、男女平等,一邊又在期待男人付出、女人享受。有人說:在男女關系中,為什么每次都要男人認錯低頭才能翻篇一件事情?我是啞口無言的。
在婚姻中,夫妻是最親密的關系,為某件事情爭論或爭吵在所難免,但事后我們需要考慮沖突的意義和結果是什么。嘴上爭贏了伴侶,心里卻輸了感情,往往是得不償失。
在現代夫妻之間,要勇于獨立自主和堅持己見,不做男人的附庸品和思想傀儡,更要敢于承認自己的無理取鬧和誤會猜疑。
一段婚姻的破裂,父母、夫妻、子女,沒有人是贏家。
楊絳在《我們仨》中描寫了他們一家三口溫暖和諧的一生,筆調簡潔,感情卻濃厚,那是一個充滿愛意與幸福的家庭,這是他們仨一生最大的財富,給予他們自強、勇敢與隱忍。
正是因為家人的愛與支持,才使得楊絳先生在遲暮年華時,承受相繼失去愛女與丈夫的痛苦,卻能繼續堅強孤獨地走完人生最后的十多年光陰。
楊絳先生是別人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正是她在平衡幸福家庭與喜愛事業時,以女性獨有的柔和隱忍、付出包容的大胸襟品性,來實現自我價值升華。
她隨錢鐘書遠赴海外求學,面對“拙手拙腦”的丈夫包攬一應瑣事,為支持錢鐘書創作《圍城》,甘愿“卷袖圍裙為口忙,朝朝洗手做羹湯”。
楊絳也曾與鐘書爭吵,吵得面紅耳赤,但他們吵架之后的冷靜思考,讓彼此之間更加理解對方,感情也更加濃密。我從未聽人說楊絳主動找丈夫和談的行為,是女子低到塵埃里的愛情。
《我們仨》這本書里有一幅插圖,是妻子楊絳、丈夫錢鐘書、女兒錢媛三個人的在書房的工作照,楊絳配文:“我們三人各自工作,互不相擾,鐘書正在填補他的華氏大辭典。”這個場景溫馨美好,我印象極深。
許多人說,楊絳所擁有的成就遠大于丈夫錢鐘書,即便有如此傲氣,卻從來不嬌氣,用一生的女性智慧來圓滿一個世人皆艷羨的幸福家庭。
嚴歌苓的長篇小說《第九個寡婦》,書中主人公熠熠生輝的女性力量也深深震撼著我。
在紛繁蕪雜的苦難中,為求茍活變賣人格者比比皆是,而樸拙蒙昧的寡婦王葡萄卻以赤子之心秉持真善。
她在艱苦的環境中身單力薄,卻有一種強悍的生命朝氣蓬勃,始終恪守其最樸素最善良的人生準則,憑著倔強和執著誠實地對待生活中不完美而善良的人。
我時常思考當今社會女性的力量。俗語說:“婦女能頂半邊天”,是家庭之柱,是事業之強,是自我實現。
梁曉聲的長篇小說《人世間》里塑造的幾位女性角色也同樣是光芒四射的,以鄭娟最為耀眼。
命運不濟,她人生起初是黑暗的,歷經苦難與貧窮,在她的身上有一種“破碎美”。生活的磨難使她堅強而善良,在丈夫兩次入獄后,她以柔弱的外表和強韌的內心支撐著家庭的溫暖,深深的感動著粗糙的丈夫與癡迷的讀者。
這大概就是女性的溫柔是慢慢滲透的力量,給人溫和、堅韌和隱忍,撫平世間傷痛與荊棘。
生活也許是浮躁的,但我希望人心不要浮躁。婚姻自由給我們的不是婚姻兒戲,請慎重選擇伴侶,更要慎重提出離婚。
夫妻是成人世界里最親密的關系, 我一直偏執地認為“患難與共”“同甘共苦”這些詞是為“夫妻”而生。
生而為女,是美麗的容顏,是嬌羞的體態,也是柔韌的骨干,是堅強的盾牌。愿每一朵女人花燦爛綻放,絢麗多彩,歷經風霜,開成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