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中醫稱為肺癆,中醫認為,肺癆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為感染癆蟲,二為正氣虛弱。
《古今醫統·癆瘵門》即曾指出“凡此諸蟲,……著于怯弱之人,……日久遂成癆瘵之證。”癆蟲和正氣虛弱兩種病因,可以相互為因。癆蟲傳染是發病不可缺少的外因,正虛是發病的基礎,是癆蟲入侵和引起發病的主要內因。
今天介紹的方劑:秦艽扶贏湯
組成:柴胡二錢,秦艽一錢半,炙鱉甲一錢半,地骨皮一錢半,東北人參一錢半,當歸一錢半,紫菀、半夏、炙甘草各一錢。用法:加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秦艽扶羸湯,出自《仁齋直指方論》,用時與姜,棗同煎,有補氣養血,清熱退蒸之功效,常用于治療肺癆(肺結核),肺癆是一種慢性虛損性疾病,多由憂虎耗氣,陰陽兩虛,熱邪灼肺,或肺虛氣陰兩虧所致。
方解:方中以柴胡配秦艽為君藥,解肌熱而退潮熱骨蒸;鱉甲配地骨皮為臣藥,滋陰涼血而治骨蒸汗出(秦艽退潮熱骨蒸,地骨皮退有汗骨蒸);人參、甘草補氣,當歸和血;紫苑潤肺除痰而止嗽;半夏化痰降氣,協同清潤之品使肺清而聲音自開。諸藥相合,滋陰清熱,表里兼顧,氣血雙調,故曰「扶羸」。
骨蒸指病人自覺骨內蒸蒸而熱,下午及前半夜最重,是陰虛內熱之候。陰虛火旺,上乘于肺則咳嗽,咳久傷肺而漸成癆嗽。肺有痰郁實邪則金實而不鳴,故聲嗄不能出(聲嘶而啞者是肺已損,為難治)。肺痿有因燥熱傷肺而成者,有因肺氣虛寒而成者(本方適用于前者)。陰血不足,心脾受累,而衛氣不充,故體虛自汗,肢體倦怠,陰陽不和故或寒或熱。總之,本方雖然亦治氣血不足之證,但主要以治陰虛內熱證為主。
溫馨提示,本文僅作為參考,沒有陰虛證者禁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