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三大忌
入秋后的杭城,氣溫不恒定。早晚是涼風襲人,當午卻又太陽灼人。因此,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人,在忽冷忽熱間特別容易染病。最近,各大醫院的感冒、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明顯增加,杭州新東方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專家郭鳳春醫師提醒大家,秋季是感冒和一些“老毛病”的高發期,大家在飲食起居等方面至少要做到“三忌”,以便順利度過“多事之秋”。
一忌貪涼
秋涼之后,晝夜溫差變化大,是脾胃病高發季節,特別是潰瘍患者更易復發。因此,這個時節應格外注意調停脾胃。
在飲食方面,立秋后大家不宜多吃寒涼食物或生冷不潔的瓜果,例如苦瓜、柚子等,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應少吃。消化道疾病患者,在秋季一般應當少食多餐,多吃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減少進食油膩食物。
為了增強身體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抗寒能力,建議大家多進行戶外鍛煉,并根據“春捂秋凍”的原則,盡量少添衣物。但大家也不可過于貪涼,秋天的早晚氣溫較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
二忌過燥
秋季氣候日漸干燥,會使人皮膚和口角干裂,口干咽燥,聲音嘶啞。有些人還會出現毛發脫落增多、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癥狀,俗稱“秋燥癥”。因此,大家在秋季要特別注意養陰潤肺。
從中醫角度來看,除了應注意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外,大家還可以選用一些具有養陰潤燥功能的保健品,以及中藥等來調養身體。比如,西洋參、燕窩、蛤士蟆油、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等。
西洋參性味苦、微甘,有補氣養陰、清虛火、生津液的作用,適用于氣陰不足、津少口渴、肺虛咳嗽、虛熱煩躁等癥。燕窩性味甘平,有益虛補損、滋陰潤燥、化痰止嗽之功,常用于肺腎不足、虛損癆瘵、咳嗽氣急等癥。
一般而言,藥補不如食補。日常生活中,建議大家可以多吃一些如生梨、甘蔗、荸薺、柚子、枇杷等具有很好潤燥功效的水果,或者烏骨雞、豬肺、龜肉、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米、花生、鴨蛋、菠菜等食品。食用這些食物,同樣可以達到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三忌亂補
秋季是進補的季節,但進補并非“亂補”。因此,大家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更不要虛實不分就濫補一氣。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則不宜用補藥。同時,虛病還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只有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此外,進補時還忌諱多多益善,因為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養生的關鍵是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秋季養生,格外要求大家在起居上做到早睡、早起、勤鍛煉。中醫上講,“早睡以利養陰,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鮮空氣,能夠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加強防寒鍛煉,可使人體的抗御機能得到鍛煉,從而激發機體逐漸適應寒冷的環境,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
秋養肺有三招
■呼吸清肺
腹式呼吸法:伸開雙臂,盡量擴張胸部,然后用腹部帶動來呼吸,這種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尤其有利于慢阻肺和肺氣腫病人病情的恢復。
縮唇呼吸法:快速吸滿一口氣,呼氣時像吹口哨一樣慢慢“吹”出,目的是讓空氣在肺里停留的時間長一些,讓肺部氣體交換更充分,支氣管炎病人可常做。
上述呼吸法最好每天早晚各練一組,每組次數可量力而行。
另外,也可直接用吸入水蒸氣的辦法使肺臟得到滋潤。方法很簡單:將熱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對準茶杯吸入,每次10分鐘左右,可早晚各一次,有氣管炎的患者不宜。
■按摩護肺
按迎香穴: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后,用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位于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每天早晚各做一至兩組。
叩肺俞穴:每晚臨睡前端坐椅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氣于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后第三胸椎脊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數十下,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持續約10分鐘。這種方法可以舒暢胸中之氣,有健肺養肺之功效,并有助于體內痰濁的排出,且可通脊背經脈,預防感冒。
■運動健肺
健肺氣功:秋天進行鍛煉時應以靜功為宜。比如,可在每日晚餐1~2小時后,先慢走10~15分鐘,然后找一環境安靜、相對開闊的地方,站定后全身放松,兩眼徐徐向前平視,雙足邁開與肩同寬,雙掌相搭掌心向上,放于肚臍下
耐寒鍛煉:有研究表明,適當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效果。除了冷水鍛煉外,還可選擇一些有助于提高抗寒鍛煉的有氧運動項目,如登山、冷空氣浴、堅持秋冬泳等。
肺氣通于秋,在生理上,肺為清虛之體,性喜清潤,與秋季氣候清肅、空氣明潤相通應。“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燥為秋令主氣,內應于肺,聲音在病理上,燥邪最易灼傷肺津,引起口鼻干燥,干咳少痰,等癥。日久還可以化火耗陰,肺失滋潤,以致肅降無權。故肺有喜潤惡燥的特征。秋季肺氣較旺,那么秋季養肺吃什么好呢?
一、秋季果蔬潤肺
梨:性涼味甘,有潤肺、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等功效,可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癥有較好的輔助療效。
香蕉:有潤肺、滑腸、解酒毒及降壓的作用。但香蕉性寒,胃腸虛寒者不宜食用,否則易致腹瀉。
柿子:柿子能潤肺止咳,所以對肺熱痰咳、喉痛咽干、口舌瘡炎癥,均有輔助療效。
柑橘:有鎮咳、調肺、健胃功效。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大棗:能養胃和脾、益氣生津。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臟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癥,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核桃:具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溫肺潤腸、散腫消毒等功效,用于治療肺腎兩虛、久咳痰喘、小便頻多等癥。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有潤肺止咳、養陰清熱、清心安神之功,以治療心肺疾患為主。
蘿卜:生食可治療熱病口渴、肺熱咳嗽、痰稠等癥,若與甘蔗、梨、蓮藕等榨汁同飲,效果更佳。
銀耳:能潤肺化痰、養陰生津。
二、秋季食粥養肺
1.大棗銀耳羹:銀耳泡發,加入大棗10枚,加入適量水煮一、二個小時,然后調入白糖或冰糖食用。藥膏潤肺。
2.百合粥:取百合
3.銀耳粥:銀耳
山藥粥:山藥
4.此外,在干燥癥初期,可用桑葉、菊花各
5.燥咳或咯痰困難時,可飲用馬蹄雪梨汁,做法:取馬蹄
三、秋季喝水益肺
秋季氣候干燥,使人體大量丟失水分。據測算,人體皮膚每天蒸發的水分約在600毫升以上,從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要及時補足這些損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四、秋季養肺生津湯
1、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燉冰糖服用;
2、用玉竹、沙參與鴨一起煲湯服用;
3、黑芝麻炒熟、研末,用蜂蜜調服。
五、秋季藥茶潤肺
芝麻甜杏茶
【配方】黑芝麻
【制法】將黑芝麻炒熟研末,甜杏仁搗爛成泥,與白糖和勻后隔水蒸l~2小時,晾涼后即可。服用時加蜂蜜l~2匙。
【用法】每次2匙,每日2次。
【功能】補益肝腎,潤肺止咳。
叩齒養肺安五臟
天涼好個秋!秋,揪血,是個收斂、肅降的過程。《黃帝內經·四季調神大論》中說:人的作息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要與雞的作息仿佛,心忐要安寧,要收斂神氣,順應肺氣的肅降。如果不順應秋的養收之道,傷了肺,冬季就容易有飧瀉的疾病。飧瀉的癥狀是大便泄瀉清稀,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且腹痛腸鳴。金生水,肺金為腎母,腎主冬,人體的能量在冬季奉藏的少,也就影響了來年春季的生發。
秋季肺氣旺,肺居胸中,左右各一,肺主西方金,是金的精華。《靈樞·幾針論》說:“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醫貫·內經十二官·形景圖說》說:“喉下為肺,兩葉白瑩,謂之華蓋,以復諸臟,虛如蜂窠,下無透竅,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
古人對人體的了解,是在內視的基礎上進行的。觀察到肺的氣是白色。形如白虎,象如懸磬等等,是對肺的形容。
肺也有名有字,因其色白,肺神名皓華;肺主一身之氣,體虛納氣,字虛成。肺藏魄,魄又分為七個,分別為:尸狗、伏尸、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辟臭。
在《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有個很好的養生方法:“夜臥及平旦時,叩齒三十六通,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臟。”其中的奧妙,是臨睡前及清晨,人體的神氣較為平靜,這個時候叩齒,如平靜的湖面投入一粒石子,波紋蕩漾,能清楚感受到身心的變化、呼肺神及七魄的名字,肺的神魄與之呼應。叩齒,靜心體會,可以影響周身,至于念叨皓華、虛成等的名字,是要你恭敬,要你專注精神。
靜夜和清晨可以叩齒,工作之余當然也可以。靜下心來,一天之中,輕輕叩齒三五次,到真能固齒,能有益身心。筆者在本篇首推此法,乃今人體育鍛煉,強調體,強調四肢的跑跳運動,忽略了身心,有些逐本求末。3lian.com
秋不食肺有緣由
民間常講“吃什么補什么”,但秋季是萬不可進食動物的肺臟。《金匱要略》曰:“秋不食肺。”秋三月,肺氣旺,肺最有權勢,若再食肺補肺,會對肝不利。肺金克肝木,就會以強凌弱,出現克制太過,導致“補不足而損有余”的現象發生。在《金匱要略》還有“春不食肝,夏不食心,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的論述。如夏季食心,吃動物的心臟,如火上澆油,就會影響損傷腎,腎屬水,火克水。
秋季,合理的飲食,是減辛增酸。酸味,可以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少吃姜、蒜、蔥、辣椒等辛散的食物。而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等,這些柔潤的食物,潤肺、益胃生津,是秋季的佳品。秋季,燥氣當令,易傷陰液,滋陰潤肺,適宜吃些芝麻、生地熬米粥等來潤燥,不適宜吃生冷寒涼的食物。
中醫學認為,肺主氣、司呼吸、調衛氣、通調水道和朝百脈的功能。肺司呼吸的功能正常,則呼吸調勻、氣息平和;反之由于各種致病因素影響或年老體衰,導致肺功能失調,出現咳嗽、喘息、胸悶氣短等癥狀。肺虛可分為肺氣虛、肺陽虛、肺陰虛三種類型。
肺氣虛即肺氣不足,多由久病體虛、勞傷耗氣、日久不復所致,出現呼吸氣短、聲低氣怯、自汗畏風等癥。
肺陽虛多為肺氣虛進一步發展而來,出現咳痰清稀、肢冷乏力、氣短怯寒等癥。肺陰虛多由痰火傷肺、久咳傷肺、燥熱所致,可出現聲啞失音、痰少而黏、咳痰帶血、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等癥。
肺陰虛為陰液不足而不能潤肺,主要表現為干咳、痰少、咽干、口燥、手足心熱、盜汗、便秘、苔少質紅少津脈細而數或咳血等。
肺虛的補養原則,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根據具體類型分別給予不同的藥膳來調理。可以用滋補肺陰、溫補肺陽、補肺益氣來進行調理治療。
滋補肺陰藥膳(適用于肺陰虛人群)——貝母燉兔肉
原料:川貝母
制作:
(1)將兔肉洗凈,切小塊,川貝揀去雜質洗凈。
(2)將兔肉、川貝母、姜、蔥、花椒、料酒及少許鹽放入兔肉中,大火燒開后移至小火上燉熟,起鍋時嘗好味,兔肉放盤中,川貝母圍在兔肉周圍。
服用方法:食肉喝湯。川貝母味苦,可不食用。
功效:潤肺止咳、化痰散結。可用于肺陰虧虛、虛火內盛而致咳嗽、咯血或婦女功能性子宮出血及宮頸炎等癥。
溫補肺陽藥膳(適用于肺陰虛人群)——枸杞炒臘狗肉
原料:臘狗肉
制作:
(1)將臘狗肉洗凈,上籠蒸熟取出,切成4.
(2)豬油燒沸,下枸杞子煸炒,待熟后起鍋。下冬筍煸炒至八成熟時下臘狗肉炒,待出香味時烹料酒,加辣椒、鹽和湯,稍燜一下收干,即放香油。將炒熟的臘狗肉裝盤,并把炒熟的枸杞子撒在肉上即可。
功效:有溫補脾肺、增進食欲、抗寒及補益肝腎的作用。
注意:陰虛火旺者忌服。
補肺益氣藥膳(適用于肺氣虛人群)——九仙薯蕷煎
原料:薯蕷(山藥)、杏仁各
制作:
(1)杏仁用溫水泡脹,去皮尖,置缽內搗研成細末。
(2)取牛乳沖入杏仁末中,絞取汁,取杏仁粗末搗研,再沖入牛乳,至杏仁均勻溶于牛乳中為止。
(3)薯蕷搗研為粉末,倒入杏仁牛乳汁中,拌勻,密封,隔水燉2小時。
服用方法:每次取1匙,用溫酒化開服下。
功效:山藥、杏仁、牛乳三物同用,可補虛健身、消除疲勞、振奮精神。該品可補肺益氣、潤燥止咳。適用于肺氣虧虛而致咳嗽氣喘、氣短不足以息、腰腿軟弱無力、口干咽燥或素有肺結核、肺氣腫、過敏性鼻炎等病癥。
補肺止咳藥膳(適用于肺燥咳嗽人群)——玉參燜鴨
原料:玉竹、沙參各
制作:
(1)將鴨宰殺后,除去毛和內臟,洗干凈放入鍋內,再放入沙參、玉竹,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后改用文火燜煮。
(2)將蔥、姜洗凈切末,待鴨肉熟爛,加入蔥、姜、味精、精鹽調味即成。
補肺藥膳:“益胃湯”沙參
貝梨膏:川貝母粉
八仙膏:生姜汁、生藕汁、梨汁、蘿卜汁、白果汁、竹瀝、甘蔗汁、蜂蜜各等份,將各汁和勻,蒸熟后用玻璃瓶貯存,任意食之。有生津養肺、清熱化痰之功效。
摩喉 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頭,頸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雙手交替按摩30次為1遍,可連續做2-3遍。注意按摩時拇指與其他四指張開,虎口對準咽喉部,自頦向下按搓,可適當用力。用拇指按人迎穴5-10次。這種方法可以利咽喉,有止咳化痰的功
效。
捶背 端坐,腰背自然直立,雙目微閉放松,兩手握成空拳,反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4遍。捶背時,要閉氣不息,同時叩齒5-10次,并緩緩吞咽津液數次。捶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沿脊背捶打,如此算一遍。先捶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這種方法可以暢胸中之氣,通脊背經脈,預防感冒,同時,有健肺養肺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