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性關節炎(Gouty Arthritis,GA)是人類最古老的代謝性疾病之一,指長期嘌呤代謝紊亂及血尿酸排泄減少所引起的一組異質性、代謝性疾病。急性發作主要是由于血尿酸值迅速波動所致,是尿酸鹽結晶引起的炎癥反應,血尿酸大于420μmol/l時,正常體溫下,尿酸鈉即可結晶析出,沉積在關節、滑膜、軟骨、骨周圍軟組織引起炎癥。據臨床研究發現,只有約5~12%的患者最終會發展為痛風。
GA發病有遺傳傾向,但發病原因并不十分明確,常見中老年男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病變主要累及周圍關節,具有反復性,單發多見,常以第一跖趾關節為首發關節,約占痛風病人的一半,后逐漸侵犯踝、腕等關節,晚期可累及耳廓、尺骨等,痛風性關節炎以肢體末端小關節多見,軀干部位的大關節少見。
GA通常分急性關節炎期、間歇期、慢性關節炎期。未接受及時合理治療的患者平均11年左右會由急性關節炎期進展到慢性關節炎期,出現關節畸形、關節脫位、運動障礙等,晚期可繼發高血壓、大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金標準是關節液發現尿酸鹽結晶,痛風早期主要表現為關節積液及關節腫脹等,X線檢查意義不大,但對痛風晚期診斷意義較大。
X線表現:
①骨質破壞,在跖趾關節、掌指關節等小關節邊緣可見小片邊緣清晰,蟲噬樣的骨質缺損,骨質破損區通常與骨長軸平行,邊緣硬化突出于骨皮質,呈“懸掛邊緣”。骨質破壞一般從關節邊緣逐漸向關節中心發展,晚期骨質破壞范圍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嚴重破壞關節功能。
②軟組織腫脹,尿酸鹽在關節周圍軟組織及皮下沉積增多可形成大的團塊狀結節,即痛風性結節(又稱痛風結石),其主要是由尿酸鈉構成的非鈣化性結節腫,鈣化后可在X線片中顯影。
③關節間隙異常,通過血管的尿酸鹽沉積在滑膜及滑膜旁軟組織,后脫落入關節間隙被軟骨吸收引起軟骨纖維變,痛風性關節炎晚期導致關節間隙變窄或繼發性骨退變。
④骨質結構異常、尿酸鹽沉積在骨內可導致骨質鈣化,常見于軟骨及韌帶骨附著處;部分病變可見骨內囊變,常見于關節近端;痛風病人還可見骨質增生,表現為指骨、掌骨、趾骨等增大,骨干增粗,呈棒狀。
CT表現:
關節邊緣結節狀或斑片狀密度增高影,相鄰骨質可見局限性破損,關節面呈蟲噬樣改變,部分關節面下可見小囊狀低密度影,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關節腔可見低密度液體影。
MRI表現:
可見病變滑膜增厚,骨內、骨旁、及關節周圍軟組織內條狀、結節狀及團塊狀異常信號影,關節面下小囊狀在T2WI序列呈高信號。
張斌, 張曉麗, 宋春青,等. 三種影像學方法(X線、CT和MRI)診斷痛風性關節炎的結果分析[J].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9, 17(1):4.
痛風性關節炎(Gouty[?ɡa?ti] Arthritis [ɑ??θra?t?s],GA)
Her hands were misshapen[?m?s??e?p?n] by Gouty arthritis.
她的雙手因為痛風性關節炎而扭曲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