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五 學習先進人物,增強責任意識
【背景材料】
材料一 2017年2月8日,“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一套播出。邊境線上“活地圖”魏德友夫婦、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大學生村官秦玥飛、救火英雄王鋒等11人被評為“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
材料二 黃大發,一個跟大山較勁的人,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草王壩原支書。為了讓村民能吃上大米飯,解決當地靠天吃水的困境,帶領200余名村民歷時36年三次修渠,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地跨3個村、長9 400米的“生命渠”。 那條渠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大發渠”,黃大發也因此被譽為新時期的“愚公”。
材料三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
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的13歲男孩王入榮,從9歲開始獨自照顧受傷癱瘓的爸爸和小他5歲的妹妹。
陸佳麗,一個來自貴州屋脊韭菜坪山的彝家農村女孩。品學兼優的她,與重病在身的奶奶相依為命14年,
【教材鏈接】
1.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2.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培育自立自強的精神,培育關愛他人、見義勇為的優秀品德,發揚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精神。
3.家庭美德、家庭家風;愛國情操、家國情懷。
4.中華傳統與現代公民素養;培育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維護民族尊嚴;弘揚民族氣節。
6.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服務人民、奉獻社會。
【命題焦點】[來源:學科網][來源:Zxxk.Com]
1.長大成人的重要標志。
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是長大成人的重要標志。
(1)對自己負責。這是具有責任感的最起碼的表現。
(2)對他人、對社會負責。在做出行動之前,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心中總是裝著他人。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應在決定和行動之前,充分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給自己、他人、集體或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和法律的規定等。
2.怎樣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
(1)對自己負責,就要熱愛生命,關心自己的健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使自己擁有健康的體魄。
(2)對自己負責,就要認真學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自己得到全面發展,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3)對自己負責,就要維護尊嚴,愛惜名譽,加強自身修養,樹立良好形象,對自己的人品、人格負責。
(4)此外,對自己負責,還表現在很多方面,如: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夠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等。
3.角色不同責任不同,多種角色多種責任。
(1)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場合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而每種角色都有其相應的責任。
(2)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往往同時具有多種社會身份,而不同的社會身份又包含著不同的責任。
(3)只有那些牢記并履行責任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肯定。不承擔責任會給他人、社會帶來危害。
4.中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中的責任。
(1)在家庭是子女,體貼、關心父母和長輩;主動替父母分憂解愁;做家務勞動等是我們的責任。
(2)在學校是學生,遵守紀律、勤奮學習、熱愛勞動等是我們的責任。
(3)在社會是公民,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敢于抵制不良行為,有明確的是非觀念,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等是我們的責任。
5.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1)從小處著手,從身邊做起,認真做好分內的每一件事,這是我們承擔責任的起跑線。[來源:Zxxk.Com]
(2)熱心公益,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這是培養我們社會責任感的良好方式。
(3)承擔自己的責任,我們要做的還有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己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
6.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及其意義。
1993年底,共青團中央決定實施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近幾年來,青年志愿者行動的服務領域不斷擴大,在農村扶貧開發、城市社區建設、環境保護、大型活動、搶險救災、社會公益等領域形成了一批重點服務項目。如:保護母親河“中國青年志愿者綠色行動營計劃”、成
意義:青年志愿者行動實施以來,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它使一些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從志愿服務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在全社會弘揚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倡導時代新風正氣,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7.對責任的認識。
(1)責任是一個人應當做的事情,也可以說,責任是不應該做某些事情。
(2)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我們每個人都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
(3)我們要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國家、對社會負責。
(4)承擔責任有回報也有代價。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
8.“感動中國”人物為什么能夠感動中國?
(1)他們具有強
(2)他們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
(3)他們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
(4)他們弘揚了社會正氣,促進了社會和諧。
(5)他們體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
9.評選“感動中國”人物(向全國道德模范人物學習表彰時代楷模)有何意義?
(1)有利于增強人們的社會責任感
(2)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
(
(4)有利于弘揚社會正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5)有利于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
(6)有利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
10.在這些先進人物(時代楷模、志愿者)身上有哪些精神和美德值得我們學習?
(1)愛國主義精神。
(2)強烈的責任意識。
(3)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的無私奉獻精神。
(4)高尚道德情操。
(5)不畏挫折、自立自強、頑強拼搏、意志堅強等。
11.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化感動為行動,向先進人物學習?(我們應怎樣用實際行動傳遞這一份感動?)(你準備如何傳承這些正能量?)(我們青少年應如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樹立遠大理想,勤奮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2)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3)自覺踐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樹立“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
(4)增強責任意識,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積極參加公益活動。
12.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跡,你有何感想?(有何打算?有何啟示?)(孝敬父母,中學生可以怎么做?) (如何向 “最美孝心少年”學習?)
(1)要孝敬父母,學會感恩。(2)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3)父母有煩心事時,安慰父母。(4)學會自立,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不麻煩父母。(5)要認真學習,爭取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6)要積極面對人生中的困難與挫折等。
13.評選“最美孝心少年”活動體現了課本中的哪些知識?
(1)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3)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4)不言代價與回報地承擔責任。(5)
14.請你為開展向“最美孝心少年”學習活動寫一些宣傳標語。
(1)學最美孝心少年,立志成長。(2)學最美孝心少年,做合格中
15.我們中學生可以通過開展哪些具體活動學習先進人物?
演講比賽、主題班會、辦宣傳欄、出主題黑板報、觀看頒獎典禮錄像、召開座談會等。
16.某中學團委決定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你寫一份向全校同學發出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倡議書,請你寫出倡議書的要點內容。
(1)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提高思想道德素質。(2)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3)增強道德和紀律觀念,舉止文明、禮貌待人。(4)誠實守信,積極舉報各種不文明行為。
17.為了呼吁更多的人積極弘揚“正能量”,請你編發兩條愛心微博。
(1)伸出愛的手臂,幫助更多有困難的人,你能夠做到。(2)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每天檢查自己為父母做了什么等。
18.參加公益活動有什么意義?(做志愿者的意義。)
(1)有利于完善自己的人格,促使人樂觀向上、愉悅生活。(2)有利于增長社會知識,鍛煉實踐能力。(3)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合作與分享。(4)有利于營造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5)在奉獻社會中服務他人,提
19.你參加過哪些社會公益活動?有何收獲和體會?
活動:①環保志愿者活動。②慰問養老院的孤寡老人活動。③參加“做誠信學生”簽名活動。④向地震災區捐款等。
收獲:①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②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③提高了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④養成了健康的行為習慣。
體會:①我們的社會是相互關愛的社會,是人人互幫互助的社會。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既在幫助他人,又使自身的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中考預測】[來源:學.科.網Z.X.X.K]
一、單項選擇題
1.“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將來的我”都有著不同的責任。下列選項中的旨意與其一致的是( B )
A.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地生存
B.在人生發展中,變的是責任的具體內容,不變的是每個人都有他必須承擔的責任
C.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D.每個人不僅承擔著對自己、對他人的責任,還有對家庭、對集體的責任
2.2017年7月,黔東南州1 400多名志愿者助力“魅力中國城”投票宣傳。他們的行為,是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下列關于責任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①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 ②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③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長大后再承擔社會責任 ④熱心公益事業,服務社會是每個公民應該積極承擔的社會責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44歲的遵義養路工彭銀軍1992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養路工人,24年來,他像一枚鋪路石扎根在這段公路上,每天做著平凡的養護工作卻從不抱怨,默默的將青春譜寫在公路上。彭銀軍常說:“苦點累點沒什么,看著車輛平安通過,就是我最大的安慰。”他的做法啟示我們( A )
①人生的意義在于索取,而不在于奉獻 ②要以實際行動服務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③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④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目前全國各地都在舉行“最美孝心少
①主動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②滿足父母一切要求 ③只管努力學習,讓父母高興 ④多與父母交流,理解關心父母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感動中國》已經連續舉辦多年,成為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的代表性節目。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舉辦《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及表彰活動有利于( D )
①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 ②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③弘揚社會正氣,促進社會和諧 ④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8月31日,中央文明辦發布“中國好人榜”。經各地層層推薦、宣傳、評議,共有110人榮登“中國好人榜”。普通平凡的身邊好人,以無言
①他們身上體現出的美好品德如同一盞盞明燈,指引我們的人生之路 ②書寫道德信條,有自己的道德信條并恪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二、探究與實踐題
7.材料一 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于2017年2月8日在央視一套播出。他們是:孫家棟(功勛科學家)、王鋒(火海救人英雄)、支月英(扎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秦玥飛(“耶魯”村官)、張超(壯烈犧牲的殲15飛行員)、李萬君(大國工匠)、梁益建(幫助困難病人的好醫生)、郭小平(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新疆焦裕祿)、潘建偉(功勛科學家)、中國女排……他們用真情與擔當感動了中國。
材料二 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后,義無反顧地三次沖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志已不清醒。有同學認為這是一種民族大義,也有同學認為這樣做犧牲了個人的生命和家庭的幸福,太不值了。
某校為學習感動中國人物,準備開展以“傳承感動,關愛社會”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感動中國人物身上有哪些值得大家學習的精神品質?
答:①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②敬業奉獻,勇擔歷史使命;③艱苦奮斗,開拓創新;④關愛他人,以人為本,見義勇為,信守承諾;等等。
(2)上述觀點你贊同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贊同前面一種觀點。①生命是最寶貴的,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要愛護、尊重他人的生命,當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時,應盡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勇于承擔
(3)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你準備怎樣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答:慎重許諾,堅決履行諾言;勇擔過錯,并承擔相應的責任;自覺承擔責任,學會反思自己的責任;做責任的主人,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