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擁有中國第二大海島,20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海南有多美?

瓊海市東部沿海的潭門鎮,擁有典型的熱帶海島風光。攝影/謝墨

人們印象中的海南,

是天涯海角、

是椰樹海風、

是陽光沙灘。

它擁有中國第二大島嶼

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

西臨北部灣與廣西、越南相對,

東瀕南海與臺灣對望,

中國最南端的省份

海南島西極的魚鱗洲,是觀看北部灣日落的最佳地點。攝影/陳允武

這樣的地理位置,

帶給全國人民一個鮮活的海南印象:

溫暖

每年冬天,

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吹向中國,

由北至南的省份都迎來了降溫潮。

唯獨海南,

依然陽光燦爛,海風和煦

吸引了一波波的人前來過冬

尤其是長居祖國最北端的東北人,

帶來了“海南是東北第四省”的網絡調侃。

三亞的城市濱海灣區大東海,沙灘平坦細軟,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攝影/劉世平

然而,海南遠不止這些標簽。

它是我國最年輕的省份

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火山群
有中國最優美的環島海岸線

孕育生命的熱帶雨林

還有2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積

西沙群島、南沙群島、

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

更是寄托了中國人的海洋強國夢

海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一切

要從一個島的漂移說起。

南海的海水,空明澄碧,讓人不由驚嘆海水原來有這么豐富的藍色。攝影/金祥

01

海南的“海”

早期的海南島,

還是與大陸相連的一部分

因接近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的交會處,

地殼十分活躍。

在雷瓊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內,可以俯瞰火山錐、火山口及玄武巖臺地上發育的熱帶雨林。攝影/楊孝

早在1億多年前,

亞洲的東部發生了一系列大規模地殼運動,

被稱為'印支運動'或'燕山運動',

川西、甘肅和青海南部等地褶皺升起;

長江中下游和華南地區大部分由淺海轉為陸地。

海南文昌東部的七洲列島,被譽為鳥的天堂。攝影/孫長文。

而與亞洲大陸連成一體的海南島,

由于地下巖漿沿著地殼的破裂帶

不斷侵入和噴出,

形成了中南部高聳的五指山、黎母山等山地

鸚哥嶺、霸王嶺、雅加大嶺、

吊羅山、尖峰嶺巍峨連綿,

海南島,開始變得立體了。

尖峰嶺主峰海拔1412米,巍峨峻峭,終年云霧繚繞。攝影/金祥

到了7000多萬年以前,

在亞洲南部又發生劇烈的'喜馬拉雅運動'

中國西南地區地殼大幅度隆起,

伴以大規模斷裂和巖漿活動。

道倫角火山海岸,屬第四紀冰川火山熔巖地貌。攝影/謝墨

而當時處于大陸南端的、

現在的海南島北部和雷州半島

隨之出現了斷陷和火山噴發。

從6500萬年前的首次噴發,

到距今7000年前歸于沉寂成為休眠火山,

這里留下了壯美的火山錐、

熔巖隧道與熔巖海岸

石山火山群的熔巖隧道十分著名,洞中系統錯綜復雜,景觀奇特。攝影/金祥

海南島北部有4000平方公里被熔巖所覆蓋,

全島十分之一的面積

與廣東湛江、廣西北海一起,

成為了中國第四紀火山分布面積最大、

火山數量與類型最多的火山帶。

海南島西部的俄賢嶺,青山綠水與蔚藍大海相映成趣。攝影/蒙明珠

海南島是什么時候從大陸分離出來的,

科學界眾說紛紜。

其中,中科院科學家梁光河提出,

距今約5300萬年,

海南島開始沿哀牢山-紅河斷裂帶

發生了向東南的移動和旋轉,

中國北部灣分離漂移出去

南燕灣礁石與海浪的景色十分唯美。攝影/耿文杰

三亞落筆洞古人類遺址中,

科學家就發現了多處動物骨骼遺跡,

如亞洲象、中國黑熊、貘、豹、豺等,

說明海南島曾經和大陸相連,

因為一個孤立的海島,

不可能進化出這些大型動物

直到200-300萬年前的“第四紀冰期”,

氣候變冷,南海海水后退

海南島會與大陸相連

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

海南島便孤立成島嶼

位于萬寧西南部的石梅灣,是海南最美海灣。攝影/耿文志

經歷多次的地殼升降,海進海退

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發生了斷陷,

形成了一道海蝕深槽,

即今天瓊州海峽的雛形。

在海水深度達100-140米的瓊州海峽隔絕之下,

海南島終于徹底離開大陸。

這樣的造島過程,

使得海南島擁有了中國最優美的環島海岸線

亞龍灣、海棠灣、三亞灣、石梅灣、日月灣、龍沐灣,

如同珍珠般鑲嵌在海南1823公里的海岸線上。

鹿回頭半島在三亞港和榆林港之間,是中國珊瑚礁發育最典型海域。攝影/蒙明珠

位于海南島最南端的亞龍灣

擁有延綿7公里的銀沙海灘,清澈透明的海水,

原始幽靜的紅樹林、五彩繽紛的海底珊瑚,

號稱“天下第一灣”

亞龍灣,號稱“天下第一灣”,海灣如虹,海水清澈。攝影/孫長文

海平面變化與地殼運動不僅

影響了海南島與大陸的連接,

也讓南海諸島有了發育的條件。

在太平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上,

能夠分泌碳酸鈣形成外骨骼的珊瑚蟲,

世代交替增長,尸體層層累積,

當海平面下降,離開水的珊瑚大量死亡,

便形成了珊瑚礁

南海的千里長沙,風景優美,可謂是人間天堂。攝影/金祥

南海曾與海南島乃至華南地區相連為陸地,

由于地殼間歇性升降運動海平面的變化

陸地下沉接受海侵,

熱帶珊瑚蟲在此生長繁衍。

而后地殼發生變化,經過多次上升下沉,

海底沉積了大量珊瑚殘骸

風浪將珊瑚碎屑從海里推向珊瑚礁,

日積月累便形成了島嶼。

這是世上已知最深的海洋藍洞——永樂藍洞。攝影/陳奕

如今,距離海南島約330公里的西沙群島

約550公里的中沙群島

約1000公里的南沙群島

除了極個別島外,

其余全是由珊瑚殘骸堆積而成的珊瑚島

這些陸地面積僅有20多平方公里的群島,

涵蓋了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千里長沙,萬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

便是古人對它們景觀的描述。

從海南島到南海諸島,

毫無疑問,海南是由海洋賦予中國的珍寶。

海南島陸地東極銅鼓嶺,被譽為瓊東第一峰。攝影/符帥

02

海南的“南”

海不是海南省唯一的特色。

作為中國的最南端

穿越北緯18°線的海南省,

全年暖熱,雨量充沛,

可以說是“天然的大溫室”

按照天文學定義,

北回歸線以南的區域便是熱帶。

雖然北回歸線從東向西穿過我國臺灣、廣東、廣西、云南各省,

但實際上,由于西伯利亞寒潮的影響,

我國的熱帶地區要更偏南一些,

僅有滇南、臺南、雷州半島、

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等地。

文昌市的八門灣紅樹林濕地公園,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森林。攝影/謝墨

當熱帶季風拂過海南島,

這里的中央山地構成天然屏障,攔截了暖濕氣流,

帶來了島內降水量的差異,

同時,由于島內陸勢中部高四周低,

呈現環狀地貌分布的海南島,

在熱帶氣候的表現更加多樣化:

瓊北溫和多雨,瓊南干燥多晴

瓊東臺風頻仍

造就了萬寧這座沖浪城;

瓊中為山地雨林區

五指山熱帶原始林保護區便設置在這里。

位于海棠灣內的蜈支洲島,周圍海水清澈,十分適合開展水上摩托、水上降落傘等海上娛樂項目。攝影/林愛和

瓊西的氣候更為特殊,

這里是半干旱區

年降雨量不足1000毫米,而蒸發量達2500毫米,

鶯歌海因此成為世界上少有的“苦海”

北黎灣至棋子灣沿海,

更是擁有40公里熱帶濱海沙漠

也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沙漠;

從珠碧江入海口到昌化江入海口,有長42公里的熱帶濱海沙漠化區域。攝影/吳冠煒

而瓊西腹地卻有

中國最重要的熱帶原始森林——

尖峰嶺與霸王嶺自然保護區。

霸王嶺內河流縱橫,熱帶雨林繁蔭蔽日。攝影/梁敏波

溫暖的熱帶氣候

為生靈的繁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與大陸隔絕的海南島,

本身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獨立生態區。

當熱帶與海島相遇,

原有的生靈在演化,

新的物種不斷產生,

海南島以不到全國0.5%的土地,

成為生物多樣性最顯著的地區。

南灣猴島的獼猴,屬恒河猴,小體型,紅臉藍眼。攝影/冉玉杰

海南島近60%的面積被雨林所覆蓋,

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三大熱帶雨林之一

也是中國熱帶雨林最集中的地區。

海南第一個國家熱帶雨林保護區尖峰嶺

植被茂密,終年云霧繚繞。

這里有2800多種熱帶植物,

占海南島植物種類的一半,

被譽為“熱帶北緣生物物種基因庫”

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熱帶生命的大搖籃。攝影/萬豐攀

由于地球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影響,

其他地方的動植物大量滅絕,

海南的生靈卻留在這個與大陸隔絕的熱帶島嶼,

繼續在人際罕至、生長條件良好的熱帶雨林

找到“避難所”。

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好保存了華南地區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森林。攝影/林愛和

桫欏,便是在海南安家的孑遺物種。

這是一種能長成大樹的古老蕨類,

與恐龍同屬“爬行動物”時代,

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

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

地球上的桫欏大都滅絕,

只有極少數在被稱為“避難所”的地方,

才能追尋到它的蹤影。

繁盛的熱帶雨林也為動物提供了

良好的繁衍棲息之地

位于海南島中部山區的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

但擁有全國約20%的兩棲類33%的爬行類

38.6%的鳥類20%的獸類

五指山原始森林里的爬行動物。攝影/孫長文

其中,世界瀕危25種靈長類物種之最、

四大類人猿之一的海南黑冠長臂猿

目前的數量大約只有20余只,

僅分布在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斧頭嶺

這片2000公頃的熱帶雨林,

就是海南黑冠長臂猿僅存的家園

海南黑冠長臂猿,在樹冠中懸掛、跳躍。攝影/林愛和

當我們把目光轉移到沿海區域,

又會有不一樣的生態景觀。

海南島沿海一帶河口港灣的灘涂上,

從北部的瓊山、文昌、澄邁、臨高、儋州,

到南部的瓊海、萬寧、陵水、三亞,

以及西部的東方、昌江,

分布著43.36平方千米的紅樹林

文昌的東寨港

海岸線曲折多灣,瀉湖灘面緩平,

紅樹林就分布在整個海岸淺灘上,

是中國面積最大、保育最好

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中國紅樹有37種,東寨港就有36種,

漲潮時分,茂密的紅樹林被潮水淹沒,

只露出翠綠的樹冠隨波蕩漾,

成為壯觀的“海上森林”。

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陸陷為海造就的海上森林。攝影/吳健華

海南擁有熱帶島嶼 7000 個,包括

近岸的潛水天堂蜈支洲島

國家級金絲雀自然保護區大洲島等,

以及南海三沙廣袤海域的美麗島礁。

蜈支洲島附近海域有260多種形態各異的珊瑚。攝影/潛行天下

這些島嶼周圍分布著

北部灣漁場、海南島東南漁場、

西沙西部漁場、中沙漁場等漁場。

在海南島近海海域,已記錄魚類有 800 多種,

南海北部大陸架已記錄魚類有 1000 多種,

是渤海、黃海、東海已記錄魚類數量的總和。

澄邁的“雙灘赴海”,內外灘匯合后流入東水港。攝影/冉玉杰

從海南島中央山地到近海濕地,再到南海海底,

這個我國最南端的省份,

成為了我國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

那么,生活在海南的人類

又會如何呢?

03

海南人:居住在山海之間

中國南方擅長造船的古越族,

從今越南、廣西、廣東一帶,

渡過瓊州海峽來到海南島,

成為第一支黎族先民

而后更多移民遷徙登陸,

并且在島內不斷分化成不同的族群

瓊北的石路海岸,海岸線長2.5公里,日落景色極美。攝影/吳健華

在率先來到的黎族先民中,

一部分人被迷人的海岸線吸引,

停留在海南島北部的濱海河口平原

以務農、漁獵為生;

另一部分人延續了遠古狩獵、采集、山地農業等生產方式,

深入中心腹地的山區定居

海南島中南部的鸚哥嶺、五指山與黎母山

被稱為“海南屋脊”,

孕育了海南島的三大河流——

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

也是海南黎族主要的聚居地

黎族人逐水而居,依山建村,

他們保留了一部分古越族的文化,

又就地取材,發展出船形屋、黎陶、黎錦等特色文化,

成為了海南島最早的開發者與歷史締結者

俄查村是目前海南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黎族聚居村落。攝影/鄭家新

戰國時期,兩廣移民渡海來海南,

成為后來的臨高人

漢武帝時期,

北方漢族和已降服的匈奴士兵進駐海南島,

成為后來昌江、東方的“村人”

歷史上影響最重大的移民,

當屬隋代的冼夫人帶十萬俚漢人民移居海南

隨著移民與原住民之間的交流融合,

最終形成了今天海南黎族的多個方言區

包括“潤”“哈”“杞”“賽”與“美孚”,

但人們整體上依然保留

海南黎族先民的生產方式與生活習慣

如今,紀念冼夫人的軍坡節,

已經成為海南民間最大規模的祭祀節日

甘什嶺的檳榔谷黎苗村,保存著黎族的傳統文化習俗。攝影/李少白

宋代之后,占城難民避禍三亞,

形成了海南的回輝民族

而來自福建的閩人移民海南,

發明了火山石曬鹽工藝,

并帶來了閩南戲。

閩南戲與海南民歌、樂昌登板戲結合后,

形成獨具海南特色的瓊劇

在民族遷徙與交流之中,

黎人與漢人通婚貿易,共生相融。

瓊劇現在已被列入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攝影/吳健華

海南最有名的風物——黃花梨、沉香

就是在這些貿易交流中誕生的。

海南黃花梨主要生長在黎族聚居區,

其中尤以昌江下游地區的黃花梨最為珍貴,

因此,黃花梨也稱為黃花黎。

作為木中皇后的黃花梨,

由于木色不漫不宣材質百年不腐不裂

是中國古代最好的家具原料之一。

為滿足皇室與上層社會的巨大需求,

海南黃花梨成為海南重要的朝貢貿易商品

海南花梨木以細膩溫潤的木質肌理、晶瑩亮麗的木材質感,深受中國古代文人的追捧。供圖/張志揚

沉香,原本是白木香樹結成的樹脂

最初由西域傳入中原,

極其名貴的香料

海南黎人居住的黎峒地區,

自古出產野生白木香樹,

黎人常砍伐這種樹木,

用來建房、造橋、制飯甑

而當漢人移居海南,

發現了這里有如此優質的沉香,

便大量向黎民收購交換,

沉香由此成為海南重要的朝貢特產

五指山的牙胡梯田,被譽為“海南第一梯田”。攝影/孟志軍

居住山海之間的海南人民,

就這樣把上天賦予的資源,

轉化為生存的依靠

哪怕孤懸海外,

也從未斷絕與外來文化的交流

04

海南島:擋不住的海洋夢

千年以來,每當中原王朝有所動蕩,

海峽對岸的福建、廣東沿海居民

就會大量遷移進入海南,

尤其是唐宋以后,

海南地區人口急劇膨脹

有限的生存資源限制了發展,

許多海南人就把視線投向了海洋。

海口西海岸海灘外是一望無際的瓊州海峽,東起秀英港,西至盈濱半島。秀英港早在宋、元時期已成為對外連接的港口和商埠。攝影/封爍

得四面環海、扼守南海門戶的地利,

海南島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

唐宋時期已有海南人下南洋謀生,

華僑俗稱“南洋客”或“番客”,

他們前往東南亞的新加坡、

泰國、越南、印尼等地,

中華民族的文化推向了世界

如今蜚聲東南亞的“海南雞飯”

原型就是海南的傳統美食——雞湯飯。

開餐館是早期海南華僑最常從事的職業,

積攢第一桶金以后,華僑便開始涉足其它行業,

慢慢把商業版圖擴大。

據僑務部門統計,

旅居海外的海南人超過300萬,遍布五大洲,

可以說是“有海水的地方都有海南人”。

海口鐘樓,是“海口八景”之一,由僑胞捐款修建。攝影/謝墨

明清之后,特別是光緒年開海禁之后,

海南百余萬人下南洋

又通過回鄉置業、探親,

給海南帶來了新的產業與生活方式。

華僑從東南亞引進培植

橡膠、咖啡、胡椒、劍麻、可可、油棕、香茅,

使海南成為

近代中國引進熱帶作物最重要的地區

在中國農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卷。

同時,海南華僑也引進了

東南亞熱帶常有的種植園經濟模式

海南農業從此開始有了近代企業化經營的雛形。

萬寧市的興隆華僑農場,種植了大量的經濟作物,如橡膠、椰子和咖啡。攝影/韓銘新

海口這個近代城市的出現,

也與海南華僑關系緊密。

民國時期,到南洋謀生的華僑,

寄回家鄉的匯款,都要經過海口轉送,
海南的錢莊畢集于海口。

大量的資金流動為這座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百貨、旅店、餐館、影院等現代業態

也相繼誕生。

始建于1849年的海口騎樓群

是整個華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南洋風格騎樓之一。

它們多為華僑所造,

集中分布在海口市博愛北路、

中山路、得勝沙路和新華路等。

騎樓主要是華僑根據東南亞建筑風格

結合海南本地情況加以改造的,

往往集合了多個國家的不同建筑元素,

成為海口市獨特的城市建筑風景線

海口騎樓,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騎樓群之一。攝影/吳冠煒

改革開放以來,

作為中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開放門戶

海南是中國南方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中國有七個經濟特區,

包括海南、深圳、廈門、珠海、

汕頭、喀什、霍爾果斯

而海南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是中國第四座航天城

也是首個濱海發射基地

作為低緯度臨海城市,

文昌具有海運方便、火箭發射效率高等優勢,

可以通過海運解決巨型火箭運輸難題,

并提高殘骸墜落安全性。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唯一完全對游客開放的航天發射場。攝影/陳耘

2001年,

亞洲論壇正式宣告成立,

永久會址設立在海南博鰲,

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博鰲論壇”,

是目前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會議之一。

每年四月的第三個周末,亞洲論壇會議在博鰲舉行。攝影/符海濤

今天,

海洋強國戰略對中國的意義迅速提升,

海南又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2012年,海南省三沙市成立,

成為中國地理位置最南、人口最少、

總面積最大、陸地面積最小的城市。

海南的今天仍然蓬勃向上,

海南的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位于西沙群島的鴨公島,是一個完全由珊瑚礁堆積而成的微小島。攝影/金祥

從山川到江河,

從植物到動物,

從民族到城市,

中國再也沒有一個省份像海南這樣,

將海洋的基因深深銘刻在它的骨髓,

使它成為當之無愧的海洋大省。

這就是海南,

由海而生,向海出發。

▲位于永樂群島的銀嶼,一側覆蓋珊瑚沙,一側為平緩的礁石淺灘。海浪、海風、海礁,組成了一副南海的風景畫。攝影/金祥

參考資料

·梁光河.海南島的成因機制研究[J].中國地質,2018, 45(4): 693-705.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美麗神奇的海南四大森林公園 你去過哪一個?
海南幾大森林公園 你去過幾個
【走遍天下】雨林康養度假基地——海南?五指山
都說海南沉香好,但你知道海南好沉香產自哪里么?
海南五指山
《紅豆》2021.12:【鄉愁】霸王嶺 | 楊海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邵阳县| 安阳县| 确山县| 甘洛县| 儋州市| 兴隆县| 桂林市| 洮南市| 梁平县| 西城区| 修武县| 同德县| 新乡市| 恩平市| 华池县| 阿城市| 云梦县| 峨眉山市| 开原市| 乐安县| 龙里县| 宿迁市| 远安县| 伊金霍洛旗| 磐石市| 泰州市| 福建省| 文登市| 衡阳县| 上犹县| 原平市| 柘城县| 兴安县| 广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彩票| 元谋县| 弥勒县| 县级市| 将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