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 洪榴
一、背景分析
《操場上》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本單元是由四篇識字課文組成的。本課以體育活動為主題,由兩幅圖、六個詞語和一首兒歌組成。詞語都是體育活動的名稱,其中第一行的活動以手為主,詞語中的動詞都帶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動以腳為主,動詞都帶“足”字旁。兒歌描繪了下課后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的情景,告訴小朋友參加體育活動可以使身體更健壯。本篇識字課文內容緊扣學生校園生活,形式活潑,詞串與兒歌朗朗上口,適合朗讀背誦。形象的插圖有助于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單元課文編排的主要意圖及學生實際,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字,會寫4個字。認識“足、口、讠、亻”4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愿望,培養學生熱愛體育的健康情趣。
其中,圖文結合,認識14個字,會寫“八、入、大、天”四個生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書寫四個生字并能寫漂亮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教法、學法
1.激發興趣,主動識字。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一年級的學生相當一部分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資源,激發孩子們主動識字的興趣,積累識字的方法。
2.方法指導,輕松寫字。
本課要寫的四個生字有著鮮明的共性,要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并掌握書寫的方法要領,通過富有童趣的形式讓學生習得寫字方法,并給學生留足當堂書寫的時間。
3.讀讀說說,積累詞語。
本課的詞串和兒歌非常適合朗讀,注重指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識字,依托課文插圖、利用語境識字,并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文中詞句的意思,逐步積累詞語。
三、教學構想
基于以上理解,本課教學主要分以下四個教學版塊:
(一)聊運動,引入課題。
課始,老師親切地引發話題:“小朋友們喜歡運動嗎?你們的爸爸媽媽喜歡運動嗎?平時最喜歡的運動是什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相機出示課文中有的詞語。如“跑步”“打球”“踢足球”等。
這樣的導入基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能讓學生很快進入課堂氛圍,并且讓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親近感。
接著,引導學生看圖:“小朋友,這節課我們就和大家到操場上去運動,請大家一起來看看課文上插圖。”揭示課題“操場上”,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說說,在操場上,你看到同學們都在做什么運動呢?
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說說圖上的運動,盡量引導學生可以說比較完整的話,比如說,“籃球場上,四個小伙伴在打籃球。“圖的右下角,兩個小朋友在進行激烈的乒乓球比賽,一個小朋友在為他們加油。”同時,老師相機將“打籃球”“打乒乓球”等詞語用詞卡的方式出示在黑板上。
根據圖片的內容,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內容盡量用完整的話地說出來,有助于培養孩子們口語表達能力。
(二) 練朗讀,語境識字。
讓學生自己讀讀詞串和兒歌,借助拼音讀正確、讀通順。一邊讀,一邊畫出課文中要識記的生字。不會拼讀的多讀幾遍或者做個記號。可以和同桌小朋友一起讀讀。老師進行指名朗讀檢查反饋。這個環節看起來平淡無奇,花時不少,但卻是學生自主學習個體練習最基礎的保證。為下文更好地學習掃清閱讀障礙。老師反饋評價主要檢查學生能否做到正確、通順即可。
其中,特別注意區分前后鼻音:
引導學生發現第一行的運動都和“手”有關系,所以都是提手旁,第二行的運動與“足”有關,因此都是足字旁。可以邊讀邊做做動作。
通過以上步驟,引導學生對課文詞串和兒歌兩部分內容進行整體感知,讓學生對文本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同時為進一步了解內容,提高識字效率打好了基礎。
1.做做說說,詞串識字。
出示詞串,其中的9個生字用紅色標注。分別是打、球、拔、拍、跳、高、跑、踢、足。指名學生開火車讀,先每人讀一個詞,接著每人讀三個一組,再齊聲朗讀,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不斷讀熟練。
事實證明,不能小看低年級孩子的學習能力,“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課堂上的他們從來不是一張白紙的零起點。老師將優秀學生作為課堂資源,引導他們進行分享,又能更好地激發其他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老師引導歸納這9個字的識記方法。
(1)做動作記憶法。打球,拔河、拍皮球都需要用到“手”因此這三個字都有提手旁。讓學生相機做做相應的動作。引導學習提手旁;跳高、跑步、踢足球都和“足”有關。因此這三個字都是足字旁。引導學習“足字旁”。
(2)編謎語記憶法。一點一橫長,口子在中央,下面一扇門,門里一個口——打一字。謎底是“高”。
(3)加一加記憶法。“球”字是由“王”和“求”相加得到的。王+求=球。
如果學生有其他方法,一定要本著賞識鼓勵的原則,呵護學生的獨特發現與創新。
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詞串后,請學生用上這9個生字來說說其他的運動項目或者組成別的詞語,意在讓學生把生字學活。可以采用“字兒開花”的游戲,讓學生充分地聯系生活來積累、活化生字的學習。
2.自主探究,兒歌識字。
先請學生自由讀讀兒歌,看誰讀得正確流暢。然后出示兒歌中的五個生字。
運用詞串識字的方法,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五個字,可以和同桌小聲交流識記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重點引導記住三個新偏旁的字,單人旁的“體”,言字旁的“課”。口字旁的“響”。
(1)加一筆:休息的“休”加一橫,就是“體”,身體的“體”。認識單人旁“亻”。
(2)換一換:一棵樹的“棵”木字旁換成“言字旁”,就是課,下課、上課的“課”。認識言字旁“讠”。
(3)“加一加“,具+十=真,“真熱鬧”的“真”,提醒注意里面有三橫。
盡量尊重學生識記生字的方法,在共性的基礎上允許學生有個性的創新。
同時讓學生除了積累文中生字組成的詞之外,積累自己課外學習到的相關詞語,讓生字真正回歸到生活的活水中。最后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詞串與兒歌,做到熟讀成誦。
(三)再鞏固,指導寫字。
1.自主讀帖,探究方法。
引導學生自己觀察課文后面的四個生字,說說這四個字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老師組織交流,歸納這四個字的特點。相同點是里面都含有撇和捺。不同點是撇捺組合的方式不同。
2.交流分享,掌握要領。
“八”和“入”:撇在下,捺在上,
左右要舒展。
“八”字對面相望,“入”字牢牢牽手。
“大”和“天”:豎撇在左,捺右撐。橫筆稍下,起筆捺。
比“大”多一橫,就是“天”。
3.范寫引領,學生練寫。
老師在田字格中范寫,引導學生進行書空。然后描紅、仿影、臨帖。老師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并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的姿勢。
4.例字點評,修改提升。
選擇學生的寫字作品,優秀的和典型問題的,分別用投影出示,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并自我評價。
(四)重實踐,拓展延伸。
1.全文朗讀。檢查朗讀背誦。
2.出示課文生字,開火車檢查朗讀并用生字組成詞語。
3.說說你還知道哪些體育運動項目,說說各個運動項目的好處。
4.根據課后的練習,請學生將喜歡的活動項目涂上顏色。
最后總結本課學習,請學生回去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并且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到操場、到體育館去參加各種運動,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實驗小學,合作者:本校顧麗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