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 樣 畫 竹
我生長在山村,環山皆竹,淡竹、苦竹、毛竹(江南竹)、綠竹、孟宗竹、方竹、黑竹、箬笠竹等種類不少,但據《竹譜》記載我國產竹多達三百余種。我從小很喜愛竹,對竹的生態比較熟悉。從未出土的筍芽,以至清明谷雨時節的新篁競茁,夏日解籜放梢,秋來搖曳風雨,嚴冬仍然郁郁蒼蒼,情景十分深刻。我雖愛竹,但尚無掌握筆墨畫竹的能力。早年從瓷器彩繪和畫冊上,開始摹仿一些墨竹,不甚理解。進學校后才畫一些雙鉤寫生,對竹的竿、枝、葉的形態結構,進一步得到了更為詳細的了解。在初學掌握筆墨基礎上,才逐漸轉入用意憶和想象畫墨竹。寫生時首先把折枝竹子作一番剪裁取舍工夫,反復推敲。或在日光燈影下構成的圖影,多觀察多練習,最后做到心到筆隨,心手相承畫出自己所感受的作品。有人說畫竹很容易,其實很不容易。白居易《畫竹歌》云:“植物之中竹難寫,古今雖畫無似者。”鄭板橋是下了很大工夫的,他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才能獲得很高的成就。他說了自己的學畫過程:“余始畫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層功力最難也,近六十外始知減枝減葉法。”才能隨手寫去,自爾成局,神理俱足。
要做到這一層,必須有一番勤學苦練的工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原則,還有如何掌握筆墨去表現的問題。筆墨是中國傳統繪畫至為重要的一環。畫竹葉的用筆要勁利中見柔和,竹葉可從人字、個字、介字、分字三筆五筆起手,順手寫去,多而不亂,整而不板,密而不塞,下筆要實按虛起,一抹而過,切忌稚弱。中鋒偏鋒兼有。撇、捺、點、挑、抹并用。竹葉的形態如正、側、反、復、偃仰、肥瘦、疏密生動有致。不要成平板標本式的葉片。葉有前后陰陽老嫩。墨分濃淡枯濕。注意其中的透視變化。小幅可用焦點法,巨大畫幅則可采用多焦點的透視法。
附基本畫法圖
畫竹竿有三難,一是位置,二是筆力,三是墨韻。
經營位置是六法論中之一,普通稱構圖。應注意到賓主有分,虛實相生,疏密得宜,縱橫開合,均衡照應等。這也是一般繪畫的共同原則。鄭板橋題畫說:“一竿瘦,兩竿夠,三竿奏,四竿救”。說的就是章法的道理,未必盡善。不可兩竿并排如//。不可兩竿中間交叉如×。不可左右等角分開如V。其他可照此道理靈活運用。竿的精細橫斜有姿,風晴雨雪有態,月中影中有情。真是“意匠慘淡經營中”。畫竿用筆要挺直中鋒有力,行筆平直,兩邊圓正,墨色勻停,節節貫穿一氣畫去。切忌猶豫遲疑,形成臃腫病態。相傳竿如篆,節如隸,枝如草書,葉如楷說。這是一般的規律,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如畫竹竿可以一筆直上,不分節次,然后以焦墨鉤節成之。畫竿可以從下而上,也可以由上而下,自由運用。竹竿根端粗,悄端細,中間節漸長,上下節漸短,畫節如橫隸,上下節貫連,高低傾斜有透視,高去如半月中拱起,低斜如倒鉤成半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