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6日,一個標牌被安裝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毅力號火星漫游車上,以紀念美國宇航局的“向火星發送你的名字”活動。
三個硅芯片(左上角)上印制了10,932,295個名稱以及來自美國宇航局的“漫游車命名”競賽的155個決賽入圍者的文章。
作為美國宇航局“向火星發送你的名字”活動的一部分,它們與美國宇航局的“漫游車命名”競賽收到的文章一起被印制在三個芯片上。下一站:火星。
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起的“向火星發送你的名字”活動邀請世界各地的人們遞交他們的名字,讓他們的名字有機會乘坐NASA下一輛前往火星的探測器。約有10,932,295的人參與了這項活動。這些名字,連同NASA“為漫游者命名”比賽的155名決賽選手的文章,一起被電子束印刻在三個指甲蓋大小的硅晶片上。3月16日,在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這些硅晶片作為“乘客”被聯排在了“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上的一塊膜板上?!耙懔μ枴庇媱澯诮衲晗奶彀l射,并將于2021年2月18日在耶澤洛隕石坑著陸。
這三個硅晶片共享一個陽極氧化膜板,膜板上還有用激光蝕刻圖形描繪出的地球和火星。它們由一顆恒星連接,為這兩顆星球提供光源。這幅線條簡約卻內涵深刻的插圖是為了紀念連接兩個世界的“毅力號”探測器,也是向“先驅者”號宇宙飛船上牌匾的優雅線條藝術和“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所運載的的金唱片的一種別具一格、意義非凡的致敬?!耙懔μ枴蔽U上的攝像機可以看到這個固定在探測器車尾橫梁中心的膜板。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還沒有影響到“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計劃。裝配、測試和發射操作小組最近進行的眾多活動之一,就是“毅力號”的安裝工作。3月21日,研究小組開始對“毅力號”進行重新配置,讓它能夠成功地搭載在阿特拉斯5號火箭上。主要裝配工作包括安裝機械臂,降低并鎖定遙感天線和高增益天線,收回它的腿和輪子。
“毅力號”是一名體重不到2300磅(1043公斤)的機器人科學家。它的工作任務是探尋曾經生活在這顆星球的微生物的生命跡象,偵測火星的氣候條件和地質情況并收集樣本,為未來返回地球,幫助人類更好的探索這顆紅色星球的奧秘奠定基礎。
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是加州理工學院在帕薩迪納的一個分部,它正在協助NASA建造“毅力號”,并管理它的運行等工作。該機構負責發射管理的服務項目設立于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盎鹦?020”計劃及其“毅力號”探測器只是是一項更大計劃的一小部分,這項更大的計劃包括月球任務,和有朝一日人類能夠登上這顆紅色星球的全新征程。NASA將通過阿爾特彌斯探月計劃,讓宇航員在2024年重返月球,并在2028年之前在月球上和月球周圍保持持續的人類存在行為。
相關知識
火星探測車是一種到達火星時就可以在火星表面行走的機動車。與固定著陸器相比,它有許多優勢:他們可以探測更多的地方,他們能夠被指引去一些有趣的地形,他們能夠把自己放置在溫暖的地方為了度過冬天的月份,他們能夠擴充關于如何執行非常遠程的機器人車輛控制的知識。
圖解: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上蒸發巖的效果圖?;鹦擒囉?012年8月在火星著陸
已經有四個成功的由機器人操作的火星探測車,都是有噴氣推進實驗室管理的:旅居者號火星車,機遇號火星車,勇氣號火星車,好奇號火星車。在2016年7月24日,據美國航天局報道,由 好奇號和機遇號在火星上的最近研究將去尋找古老生命的證據,包括以自養,化能營養或者化能自養微生物為基礎的生物圈,以及古老的水,包括河流湖泊環境(與古代河流或湖泊相關的平原),這些環境可能適合人類居住。在火星上尋找適宜人類居住的,埋葬學(與化石有關)和有機碳的證據是NASA現在的主要目標。在2018年6月,機遇號在遭遇了一場沙塵暴后進入休眠狀態從而失去了聯系。在多次未能換醒機遇號,NASA在2019年2月13日宣告機遇號任務結束。
圖解:在月球和火星的表面各種輪式車輛的比較距離。
火星2號,火星3號是物理上的栓在探測器;旅居者號依靠火星探路者基站與地球通信;MER-A& B和好奇號是獨立存在的。截至2019年3月,“好奇號”仍然活躍,而“勇氣號”、“機遇號”和“旅居者號”在失去聯系之前完成了他們自己的任務。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遠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在英語中,火星是羅馬戰神的名字,通常被稱為“紅色星球”。后者指的由于在火星表面氧化鐵普遍存在,使火星呈現出一種紅色的外觀,這在肉眼可見的天體中是很獨特的。火星是一顆大氣稀薄的類地行星,它的表面特征讓人聯想起月球上的撞擊坑,以及地球上的山谷、沙漠和極地冰蓋。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春風拂檻露華濃,洗臉第一名-nas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于三十日以內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翻譯:天文志愿文章組-快速翻譯小分隊
聯合署名:春風拂檻露華濃,洗臉第一名。
審核:天文志愿文章組-
排版:零度星系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原文來自: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release=2020-057
本文由天文志愿文章組-春風拂檻露華濃,洗臉第一名翻譯自nasa的作品,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于三十日以內聯系運營者刪除。
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海涵以及歡迎斧正。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浩瀚宇宙無限寬廣 穹蒼之美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