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萬事開頭難,對一個家族而言,科舉也是如此。
都昌龜山曹氏的進士,從0到1,用了200余年。
10世曹省是那個破天荒的人。
從1到2,用了42年。11世曹興宗是那個承前啟后的人。
從2到3,則僅用了3年(進士3年一屆)。
是為10世曹覺。
他是曹省的堂弟、曹興宗的叔叔。
02
紹興廿七年(公元1157年),都昌龜山腳下牌垅村的曹敦禮,喜事連連。
他的次子曹興宗,這一年給他添了個孫子曹彥約。
喜上加喜的是,這一年進士放榜,他的弟弟曹覺榜上有名。
別忘了,三年前他的次子曹興宗才進士及第。
叔叔比侄子還要晚一屆?
嗯,可能是因為叔叔比侄子年齡小。
也有可能是因為侄子一舉及第而叔叔“復讀”了幾年。
真實答案無從知曉,族譜未記載他們的生歿年份。
03
曹覺那一榜的狀元是王十朋。
王十朋擬有千古奇聯“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此外,民間傳奇《荊釵記》,即演述王狀元和他妻子錢玉蓮富貴、貧賤、生死皆不渝的愛情故事。
情節的確很曲折,很感人。
錢玉蓮拒絕了富家子弟,愛上了窮書生王十朋;后來王十朋中了狀元,拒絕了丞相女兒而得罪了丞相,被貶到饒州當官,期間富家子弟設法逼婚,錢玉蓮堅決不從投河自盡,經過種種曲折,王、錢二人終于團圓。
曹覺的家鄉都昌牌垅村,就挨著饒州(今鄱陽縣)。
所以曹覺也許聽說過他這位同榜進士的傳奇故事。
當然,肯定沒有眼福看到元代才出現的《荊釵記》。
除了狀元王十朋,這一榜的其他進士,似都寂寂無名,包括曹覺。
彼時為宋高宗趙構當政的晚期,秦檜去世2年了,岳飛更是冤死風波亭15年矣。
中原淪陷區的老百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南宋偏安江南,所以江州都昌龜山腳下的曹氏家族,相對而言,幸運一些。
寧為太平犬,莫作亂世民。
04
▲乾隆三十一年版《曹氏大成宗譜》。圖源:曹申先生分享
乾隆三十一年版《曹氏大成宗譜》載:曹覺
充三子,縣尉,行三六,字彥明。
登南宋高宗紹興廿七年丁酉王十朋同榜進士。
任南漳縣令。
娶沈氏,生子一,松公。
南漳在現湖北襄陽境內,漢水之南。
約九百年前,曹覺赴任的行程或許是:從家鄉都昌牌垅村出發,一路向北,來到不遠的湖口縣石鐘山腳下,下鄱陽湖,入長江,再由漢水溯流而上,來到南漳。
那時沒有鄱陽湖大橋,沒有九江長江大橋,沒有高鐵,都昌人北上,這是唯一便捷的路線。
約四十年前,我就是沿著這條路線走出都昌的。
05
曹覺留給我們的信息,也就宗譜上那寥寥幾行字。
網絡上除了曹覺中進士的記錄,也沒有其他信息。
也許,運氣好的話,在《都昌縣志》、《南漳縣志》或能找到曹覺的一些記載。
宗譜記載了曹覺后人的資料,也都非常簡約,比如他的孫子“彥繹,字成甫,綽號軟八官”。
綽號記入族譜,我還是頭一回見到。
也許“軟八官”有何特殊含義從而很有必要鄭重其事載入族譜?
此外,曹覺的二哥曹敦禮有幾個孫子,名字為:曹彥純,字粹甫;曹彥約,字簡甫;曹彥繼,字良甫……
仔細端詳端詳他們兄弟幾個的名、字。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閱讀更多:
喜歡就點一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