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早上,小雨紛飛,我踏上了回家的綠皮火車。這次特意沒有坐高鐵,而是買了這趟大家記憶中淡淡遺忘了的綠皮火車出行。 我對綠皮火車情有獨鐘。從我有記憶起,每年至少要坐一次。因為外婆家在廣西柳州。那時坐火車的人很少,很多人都過著閉塞而守舊的日子。每次去我坐在綠色火車上都很興奮,很神氣,因為意味著又可以吃好吃的了:月餅、香腸、叉燒、云片糕、小籠包、柳州特產酸菜等等,七十年代初那時鄉下比較窮,肉都吃得少,哪里還是糖果糕點吃。外婆家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聊天和玩耍,好不開心。每次回家時,外婆都會說:好好學習吧,以后來柳州工作,我便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夢想,盡管是有關吃和玩的。童年時代綠皮火車對我來說承載著美食、開心、夢想和濃濃的親情。也是我成長過程中一段難忘的記憶。 八九年我在湘潭大學讀書,每次來回都是坐綠皮火車。那時已經改革開放了。上車人太多,車門擠不上,便從窗戶爬進去。車上人滿為患,過道、車廂連接處、甚至座位底下都躺著人。每次幾乎都是站票,用報紙墊著坐在車廂連接處或廁所旁邊。吃飯、上廁所都很困難。就是這綠皮火車,一直載著我往返在求知和追夢的路上不斷前行。 這么多年來經濟發展迅猛,科技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高速、穩定、安全的高鐵成為了人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綠皮火車在慢慢地退出歷史舞臺。
今天盡管是周末,但出行的人不多,車廂里人比較少,也比較安靜,年輕的人低頭看著手機,年老的人瞇著眼睛睡覺,小朋友們拿著玩具玩,有的拿著動漫書看得哈哈大笑。大家都顯得比較悠然。干凈的車廂喚醒了我沉睡的記憶:前行中的火車車輪與車軌的滑動,少了記憶中那種哐鏘哐鏘的聲音,大站大停,小站小停,基本上每站都停,有時還要等車,讓更快的車過去那種記憶,依然還在。而今天前行中的斑駁小站一閃而過,再也看不到過往的風景和故事了。 一位愛旅游的朋友說,我愿意坐那種綠皮火車出行。沿途的小站與風景,就是我的底片。高速運行的高鐵,讓這樣的底片慢慢減少。小站在歲月風雨中慢慢被剝落被遺忘。然而,這個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作出過巨大貢獻的綠皮火車,會永遠留在歷史的記憶長河中。即使以后消失了,總有人還會記得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